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行券
- 外文名:bank note
- 發行時間:1935年
- 性質:國民黨政權實行法幣政策
- 規定:鈔票為法定不兌現的銀行卷
- 區別:人民幣是共產黨不兌現銀行券
銀行券(bank note)是由銀行(尤指中央銀行)發行的一種票據,俗稱鈔票。銀行發行的、用以代替商業票據的銀行票據的一種表征貨幣。產生於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以...
1935年,國民黨政權實行法幣政策,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後來又加上農民銀行這四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是法定不兌現的銀行卷,1942年又把鈔票發行權集中...
此展品為近代文物。早期商業銀行為了吸收存款,在開辦儲蓄業務過程中,紛紛發行禮券。用於社會各界的禮尚往來,免去饋贈禮物之頗多耗費。禮券印製精美,多印有祥雲瑞鶴...
銀行派亦稱“銀行學派”或“銀行主義”。19世紀中葉與“通貨派”相對立的英國資產階級貨幣金融的一個派別。銀行派的領袖是圖克(Thomas Tooke,1774—1858年)、...
偽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央銀行所發行的貨幣,準備票的種類有第一套龍票(又稱右龍票)1元、5元、10元和100元面值。輔幣券有半分、1分、5分、1角、2角、...
中央儲備銀行,簡稱偽中儲,是日軍偽政府所建立的銀行,其發行貨幣主要在日軍占領地區使用。...
大連銀行更名為關東銀行後,為穩定市場物價,防止國民黨統治區的貨幣流入(當時關東地區流通的貨幣主要是蘇聯紅軍票、偽滿幣、朝鮮銀行券和日本幣),掠取物資,擾亂和破壞...
中央銀行制度是關於國家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組織機構即中央銀行的規範體系,在各國金融制度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中央銀行制度是商品經濟尤其是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
韓復榘出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後,為了控制和壟斷山東經濟和財政,加緊了對山東金融業的整頓和管制。1930年10月,韓復榘籌備設立山東民生銀行,總資本額為600萬元,計分6萬...
此展品為近代文物。為統一蘇區貨幣制度,於1932年7月開始發行銀行券,有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五種。其中有二角和一元的銀行券下面印有列寧頭像。現收藏...
《銀行卷-中國金融法典》是200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銀行卷-中國金融法典》是200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流通券是紙幣和銀行券的別稱。指在市場上流通的由國家政府發行的紙幣或由發行銀行發行的銀行券。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發行的一種政府紙幣的特別名稱。根據英國...
中儲券是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偽政府中央儲備銀行發行的紙幣。“中央儲備銀行兌換券”的簡稱。亦稱“儲銀券”、“儲備券”。1941年1月6日中央儲備銀行在南京成立,同...
聯銀券是抗日戰爭時期,偽華北臨時政府所設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行的紙幣——“中國聯合準備銀行兌換券”的簡稱。1938年開始發行,其主要流通區域是華北日偽占領區,聯銀...
金塊本位制亦稱“生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一種。指銀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兌換成金塊的金本位制度。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典型的金本位制崩潰,並經歷了一段...
日元(日語:円,日語羅馬音:en,英文:Yen),其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貨幣,日元也經常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被當作儲備貨幣。日元是日本的貨幣單位名稱,創設於...
印有標語的“金融流通券”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首次混合直版和橫版的鈔票中國農民銀行的“剿共”任務罕有的銀行間“借鈔”事件...
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銀行券,是銀行發行的用以代替商業票據的銀行票據。...... 不定期信用工具是在商業票據流通的基礎上產生的,克服了商業票據的局限性,銀行券具有比...
真實票據論是最典型的資產管理理論。該理論認為,存款是商業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為應付存款人突然提現,就需要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因此,商業銀行的放款應是短期的和...
通貨學派是19世紀中葉與 “銀行學派”相對立的英國資產階級貨幣金融學派和理論。通貨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奧維爾斯頓、諾爾曼、皮爾等。通貨學派的主要理論主張是: 認為...
外匯,英文名是Foreign currency,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
舊台幣是指中華民國行政院於1946年授權委託台灣銀行於台灣發行的鈔券,正式名稱為“台幣兌換券”,當時相對於日據時期的“台灣銀行券”而稱為新台幣,後來因為1949年...
兌換券嚴格來說是一種票券,而非廣泛流通於中國各地的銀行、商行,但它又不同於糧票、布票、煤票、油票等票券,它可以是兌換流通貨幣亦可兌換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