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葉山螞蝗

銀葉山螞蝗

銀葉山螞蝗原產於巴西,委內瑞拉和澳大利亞北部;在巴西分布於南緯10度海拔1000米的地方。一般分布於南緯30度至北緯19度,海拔高度由海平面至2400米,雨量範圍在900~3000毫米,現在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廣東,廣西等省有引種。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牧草特性,價值利用,栽培技術,

簡介

銀葉山螞蝗又名粗三葉草,原產於巴西、委內瑞拉和澳大利亞北部。在巴西分布於南緯10。海拔1000米的地方。一般分布於南緯30。至北緯19。,海拔高度由海平面至2400米,降雨量範圍在900~3000毫米的地區,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廣東、廣西等省有引種。海南儋州已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銀葉山螞蝗多年生蔓生草本,株叢高70厘米。莖圓筒形或具棱,長達150厘米,莖上密被有鉤短毛。三出複葉,托葉短,棕色。葉柄長2~5厘米。小葉卵圓形,長3~7厘米,寬1.5~3.5厘米,頂生小葉葉柄長5~15毫米。葉面綠色,靠近中央葉脈有一銀白色的條斑。葉背淡綠色,兩面被有毛。總狀花序,花粉紅色,開花後淡藍色。莢鐮形,棕色,成熟時易橫裂為4~8個莢節,長4~5毫米,寬3毫米,密被有鉤的細毛,易粘附。種子黃綠色,近三角形的卵圓形,長3~4毫米,寬2毫米,厚約l毫米。
銀葉山螞蝗

牧草特性

銀葉山螞蝗喜溫和的氣候,春季很早開始生長,當夏季高溫時葉片會發生凋萎。怕霜害,但天氣轉暖時.很快恢復生長,春秋兩季生長良好。生長溫度的低限約15℃,雨量900毫米已足夠生長。旱季產量低,相當耐淹漬。銀葉山螞蝗適應的土壤範圍很廣,從砂土至粘壤土都可生長,在堅實的重粘土生長較差。耐酸性土,在pH值5.5~6.5生長良好。不耐鹼。對肥料反應敏感,如缺乏磷、鉀、硫、鉬等肥料時生長不良,在貧瘠的土壤上生長較差。銀葉山螞蝗為短日照植物,幼苗生長比較弱,在南寧11月開花結莢,到12月下旬種子成熟。在無霜或輕霜的年份,結實良好。它的莢節粘附力強,能借動物傳播,散落在適宜的土壤上能蔓延生長。建植起來的銀葉山螞蝗,對雜草的競爭能力十分強,能夠侵入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雀稗屬(Paspalum spp.)的草場上。比較耐陰,與狗尾草(Setaria vividis),黍(Panicum spp.),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虎尾草(Chloria spp.)等禾本科牧草混生良好。

價值利用

銀葉山螞蝗莖和葉密被短毛,適口性不佳,家畜要逐漸習慣採食。一般先吃嫩梢、葉片,後吃莖蔓。可以放牧,青刈和調製乾草。
在南寧一年刈割2~3次,畝產青草1500~2000千克。據報導在澳大利亞昆士蘭每畝年產乾物質311千克。乾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為11.2~18.2%,可消化率為54.5%,銀葉山螞蝗耐家畜踐踏,再生力較強,與禾本科牧草混播,可組成良好的草場。它在春季返青快,秋季再生良好,這一時期提供豆科飼草特別有價值。在無霜的地區,能保持青綠延續利用,但在重霜地區則乾物質損失很大。它生長強健,若管理良好,能保持5~8年。銀葉山螞蝗葉量豐富,葉片容易腐爛,莖葉能形成厚密的覆蓋層,也是優良的綠肥覆蓋植物。銀葉山螞蝗近年引入我國南方試種,適應終年溫暖少霜的地區。種子較易採收,每畝可收種子7.5~21千克。相近飼用價值的同屬植物:山螞蝗屬全世界約有3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少數在溫帶。我國約有55種,分布西南至東南各省區,起源於南美的少數種被引種到一些熱帶國家作為飼料和牧草植物,引種成功的除銀葉山螞蝗外,還有綠葉山螞蝗(D.Intortum),我國南方有引種。一些種含有少量丹寧,降低了適口性。還有假木豆(D.Triangulare)、異果山綠豆(假地豆) (0.Heterocarpum)。

栽培技術

銀葉山螞蝗在進行全翻耕整地良好的條件下播種,生長最好,但也能夠在粗放清理地面的情況下建植。可以條播、撒播或飛播,每畝播量約250~500克。播種深度不超過1厘米。宜在春季早播,生長期長,產量高。每畝施磷肥25~50千克作基肥,添加鈣、鉀、硫和鉬,效果更好。銀葉山螞蝗草地,要建植好後才開始放牧,它不耐低刈,宜留茬高20~30厘米以利腋芽快速再生。如過度放牧割茬,低達5厘米,則逐漸從草地中消失。建植良好的草地適度的火燒可以很好地恢復。每年追施一次磷肥。銀葉山螞蝗成熟不一致,果莢易斷裂脫落,可在種子50%成熟時一次刈割採收,曬乾脫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