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角石
鉤角石的
模式種Hamites attenuatus是由James Sowerby於
1814年描述及命名,而鉤角石屬就是由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於
1811年所設立。
形態及生態
鉤角石殼的形狀起先呈打開的螺旋狀,繼而形成一個大鉤或
回形針狀。鉤角石殼上沒有那些螺旋紋裝飾,成熟時由於孔穴的限制,它們就會由1-2條較粗的
肋骨為界。這種特徵在其他
菊石目也可以見到,估計屬於一種
兩性異形的特徵。
鉤角石開放式的殼因
阻力的問題而不方便游泳,但其實有關它們的生存方式所知有限。一般假設它們是吃
浮游生物的,或許像
水母般捕捉細小獵物。從一些被
蟹所破壞的殼中發現,它們可能會有一些時間接近海床。
種系發生
鉤角石本身包含了多個不同形態,包括一些似乎較伙進化的在內。它們在阿普弟階快速的分化為多個不同分支,包括
桿菊石、塔菊石及
船菊石。例如
演化出塔菊石的分支,其殼先有一個螺旋狀,再形成筆直狀。故此塔菊石擁有比鉤角石更先進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