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〇〇。具有救急療癇之功效。主治小兒癲癇。
基本介紹
- 別名:鉤藤飲《普濟方》卷三七七
- 出處:《普濟方》卷一〇〇
- 功用:救急療癇
- 主治:小兒癲癇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附方 龍齒丸,附方 茯神散,
組成
鉤藤皮、麻黃(去節)各二分,龍齒六分(研,綿裹),銀一斤,寒水石、梔子(劈)、知母、石膏(碎,綿裹)、杏仁(去兩仁皮尖,研)各十二分,升麻十分,子芩十四分,蛇蛻皮七寸(炙),蚱蟬四枚(去足翅,炙),柴胡十分,芍藥、沙參各八分,生葛汁五分,蜜七合,牡牛黃(如大豆粒)十枚(煎成研下之)。
用法
上㕮咀。以水六升,加淡竹瀝二升,合煮取二升四合,絞去滓,納杏仁脂、葛汁、蜜,於微火煮,攪不停手,令餘二升三合。三四歲一服二合,五六歲一服二合半,每日二次。稍增。
功用
救急療癇。
主治
小兒癲癇。
方義
方中鉤藤皮入手足厥陰經,能清肝熄風,止痙定癇;牛黃入心肝經,清心化痰鎮驚,為主藥。龍齒鎮驚平肝安神,黃芩清肝瀉火,銀性同金,鎮肝定驚,為臣藥。蛇蛻、蚱蟬熄風止痙,山梔、寒水石、知母、石膏、升麻清熱瀉火涼肝,芍藥、沙參、生葛汁益陰柔肝緩急,麻黃、杏仁開宣肺氣以制肝木,為佐藥。柴胡配芍藥疏達肝氣,為佐使藥。對肝經風火內盛之癇證頗為適宜。
配伍特點
本方配伍特點,一是清涼熄風平肝與益陰柔肝同施,肝陰復而肝火不能熾;二是涼肝鎮肝不忘疏達肝氣,以求體用並顧。
運用
本方為小兒肝火內盛發癇之救急方。現代臨床用於癲癇大發作,或肌強直、肌陣攣發作證屬肝經風火熾盛者。
加減化裁
若大便澀者,加大黃十分。
使用注意
慎熱面、炙肉、魚、蒜、粘食、油膩、冷水。
附註
附方 龍齒丸
組成 牛黃、麝香、硃砂、龍骨各半兩,羚羊角、羊齒(火煅)、龍齒、蛇蛻(炒)各一分。
功用 清心開竅,鎮靜安神,平肝熄風。
主治 癇證晝發者。
出處 《普濟方》卷一〇〇引《指南方》
附方 茯神散
組成 鉤藤、獨活、黃芩、麻黃(去節)、桂心、石膏、甘草(炙)、防風、茯神、大黃(湯洗)各二分,蚱蟬三枚(炙),蛇蛻皮(炙)三分。
功用熄風止痙,清熱安神
主治小兒癇瘲嘔吐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