鉞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其形制似斧,以砍劈為主。此外,還把斧背上有勾或刺,桿端有的斧,稱為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鉞
- 國家:中國
- 類型:冷兵器
鉞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其形制似斧,以砍劈為主。此外,還把斧背上有勾或刺,桿端有的斧,稱為鉞。
鉞,漢語二級字,1讀作鉞(yuè),1、古代兵器,青銅製,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殯葬用。2、古星名。2現代釋義基本字義1、古代兵器,青銅製,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
鉞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其形制似斧,以砍劈為主。《說文解字》曰:“大者稱鉞,小者稱斧。”兩者區別在於斧刃較鉞為窄,鉞刃較寬大,呈弧形,似新月。《十八般武藝全書》載:鉞頭較斧大之三分,鉞桿比斧桿約長50厘米。...
鉞在商代是武器也是禮器。據史書記載,鉞為一種古代兵器,青銅製,圓刃或平刃,安裝木柄,持以砍斫。盛行於商代及西周。古代兵器或刑具,青銅製作。圓刃,用於砍殺。形狀象後世的大斧。有穿,安裝長柄。有些鉞雕鏤精緻的圖案,並有...
斧、鉞,中國武術器械,亦稱“戚”。斧和鉞兩者同屬一類,區別是斧刃較鉞刃窄,鉞刃較寬大,呈弧形,似新月。特點 短柄斧系雙器械,形似板,也叫“雙板斧”,舞練起來粗獷豪壯,招法有劈、刺、摟、抹、雲、片等。現行武術演練...
商代玉鉞 藏品名稱:玉鉞 藏品年代:商 藏品規格:11.6厘米 玉鉞是新石器時期、夏商周時期獨有的玉禮器,也是軍事統治權、戰爭指揮權、王權集於一身的禮儀玉器,新石器時期的玉鉞,是對戰場短兵相接時,貼身廝殺武器石鉞的玉禮化...
鉞是一種古代兵器,跟斧頭很像,但比斧頭大1/3,桿長一尺半。藏品介紹 在眾多的玉制器形中,真正作為禮儀的象徵並與古代戰爭和軍事有關的器形只有一種,即玉鉞。該玉鉞是西周時期的器物,這件玉鉞玉質為青灰色,通體拋光,呈...
子午鴛鴦鉞是八卦掌門派的獨特兵器,是由清代董海川所創,又叫“日月乾坤劍”。鉞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練時開合交織,不即不離,酷似鴛鴦,故名“子午鴛鴦鉞”。子午鴛鴦鉞是八卦掌門派的獨特兵器。子午鴛鴦鉞是短兵器演練,演練起來...
鉞為夏中晚期時期的玉器,長11.9、寬10.1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詳細信息 器薄,背部有圓孔,兩側邊各有七個齒欄。刃部為折線形三連刃式,中部平,兩側斜。歷史淵源 鉞由大型石斧演變而來,而玉鉞則發展成為象徵軍事統帥...
玉鉞,一般為深灰綠色不透明玉質,帶有貝類遺骸沉積結構的蛇紋石,沉積層清楚。器面鑽雙孔,一大一小,小孔屬端孔,大孔屬背孔,皆為單面鑽。此器既大且美,應為古代象徵權力的瑞器。文物說明 圖1上為二里頭文化玉鉞,圖1下為良渚...
兩頭鉞,桿長八尺,桿兩端均有一鉞,其桿兩頭可用,鉞就是用於重大儀式的武器。兩頭鉞 桿長八尺,桿兩端均有一鉞,其桿兩頭可用。其主要擊發如鉞,惟比鉞更為靈活多變。雙頭鉞的秘意是莊嚴。從上古時代開始,鉞就是用於重大儀式的...
虎紋鉞,商代青銅工藝品,通長34.3厘米,刃寬23厘米 簡介 名 稱: 虎紋鉞 製造年代: 商 材 料: 青銅 規 格: 通長34.3厘米,刃寬23厘米 收 藏 地: 湖南省博物館 介 紹 商人工藝美術品的造型、裝飾多強調風勁的力度及...
“亞醜”鉞,商代,1965年出土于山東青州蘇埠屯,現藏山東省博物館。“亞醜”鉞通長32.7厘米,刃寬34.5厘米,長方形,方內,雙穿,兩肩有棱,弧形刃,器身作透雕人面紋,極富威嚴。鉞正反兩面銘“亞醜”二字,故得此名。發掘...
青銅鉞,商,公元前12世紀。高30.4厘米,西柏林東方藝術博物館1989年江西新乾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館藏。名 稱: 青銅鉞 介 紹 通高35.2厘米,刃寬34.8厘米,肩厚1厘米,重6千克。體扁近長方,長略大於寬,上厚下漸薄。上...
斧鉞,漢語辭彙,拼音:fǔ yuè,釋義是斧與鉞。泛指兵器。亦泛指殺戮。斧鉞在上古代還是用於作戰的兵器,而且是軍權和統治權的象徵。釋義 亦作“斧戉”。 斧與鉞。泛指兵器。亦泛指殺戮。出處 《左傳·昭公四年》:“王弗聽,負...
冠飾和端飾為白色,一側有紫褐色暇斑,屬同一玉料,鉞體為青色,有少許褐斑,玉質優良,具有透明性。鉞體呈“風”字形,兩側邊略向內凹弧,左右不對稱,上側邊較下側邊略窄。上部中央小圓孔直徑僅0.5厘米,小孔上方較粗糙,隱約...
良渚文化玉鉞,現藏於常州博物館,出土於武進寺墩遺址。玉鉞刃部兩側外撇,造型呈“風”字形,頂部有一半圓形鑽孔,上部有一圓形鑽孔,便於用繩索對玉鉞進行綑紮固定。良渚文化時期,部落首領既是部落的軍事首領,又是部落內部的宗教...
良渚文化鉞 良渚文化鉞是上海博物館藏品。玉色青綠,滋潤透光。長方扁薄體。刃部弧凸外翹,鈍口,無使用痕跡。上端圓孔為兩面管鑽而成。全器輪廓規整,是一件選料、製作都極精緻的珍品。
商雙系帶銎青銅鉞[yuè]為商雙系帶銎青銅鉞,1989年出土於江西新乾大洋洲,通長14.2厘米,刃寬8.7厘米,肩厚0.5厘米,重205克。其上為扁圓管狀銎,延至體上部,口周沿加厚。體扁近長方,兩側漸外張,下弧刃最寬,若折肩小...
戰國巴式銅鉞是戰國時期銅器類文物,現收藏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文物尺寸 器身上部有五個鑄造穿孔,大小不同,大的呈長三角形,長20.74毫米,寬6.39毫米,小的為橢圓形,長4.63毫米,寬2.11毫米。 文物特徵 古代兵器,...
商虎紋銅鉞是青銅器類文物,1973年長沙徵集,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文物尺寸 長34.3厘米,寬23厘米。文物特徵 灰綠色,橢圓形銎,銎部兩穿。銎背近援部飾一浮雕的虎紋,虎足與鉞融為一體,虎身立於鉞上,張口卷尾,銎頂、援...
鄉鉞為商代晚期的文物,1965年出土於陝西省綏德縣墕頭村青銅器窖。長16.1厘米,刃寬8.8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商周時期的鉞是一種兵器,也是一種具有權杖性質的禮器。鉞體近正方形,弧刃,上部為長方形內。鉞身正反兩面皆...
商銅鉞[yuè],通長15.4厘米,最寬9.8厘米。孔直徑0.9厘米。青銅質,弧形刃,身呈方形,中有一圓孔,直徑2.5厘米,身素麵,方直肩,雙穿,長方形柄,中有一圓孔。文物相關 鉞,古代兵器或刑具,穿透力很強,形狀像現代的...
長31.7厘米、寬35.8厘米、重4.9千克,1965年山東省益都市蘇埠屯出土。【簡介】這件銅鉞形體巨大,兩面均透雕著張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突起。微呈弧形刃,雙穿,兩側有扉。兩耳下各鑄銘文“亞醜”,右為正寫...
商周青銅鉞為商周時期文物,收藏於雅安市博物館。青銅質。圓刃,腰微束,有闌,通長18厘米,最寬處10.5厘米,厚1厘米。長方形直內,器身有一直徑5.7厘米的圓孔,闌下左右各有一長1.3厘米、寬0.3厘米的長方形穿,兩穿間是一...
䤦,異體字:鉞,拼音yuè ,注音ㄩㄝˋ ,簡體部首釒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14畫,繁體部首金部,五筆86QWAT,五筆98QWAY,倉頡COI,鄭碼PNHM,四角83150,結構左右,統一碼4926,筆順ノ丶一一丨ノ丶一ノ丨一フノ丶。基本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