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結想美

鉗結想美

鉗結想美,別 名:大血藤、紅皮藤、千年健、大活血、五花血藤、赤沙藤,為雙子葉植物藥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莖,味苦、澀,性溫,有清涼解毒中藥,具有活血通絡,敗毒散瘀,祛風殺蟲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鉗結想美
  • 拉丁學名:Caulis Sargentodoxae
  • 別稱:銀瓣崖豆藤、血藤、昆明雞血藤、火麻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豆目
  • 亞目:豆亞目
  • :豆科
  • 亞科:薔薇亞綱
  • :鉗結想美
  • 分布區域: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省份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長2~5米。單數羽狀複葉;小葉5片,長橢圓形,披針形或卵形,長4~15厘米,寬2.5~5厘米,頂端鈍,基部圓形;葉柄、葉軸有短柔毛;小托葉錐狀。花紫色;圓錐花序頂生,密被黃褐色絨毛,花序軸每節上單生一花。莢果條形,略扁平,長7~12厘米,寬14~25毫米,密被銹色絨毛;種子4~5顆。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大型木質藤本。莖具縱棱脊和褐色皮孔,被伏貼灰白色或紅褐色細毛,尤以節上為 密,老莖常光禿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葉長25-33厘米;托葉脫落;葉柄長8-13(-15)厘米;葉軸長2-4.5厘米,小葉紙質或革質,頂生小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卵形或稍倒卵形,長10-19厘米,寬5-10厘米,先端急尖或圓,具短尖頭,很少微缺,基部圓或稍微楔形;側生小葉極偏斜,長10.5-17厘米;上面無毛或被灰白色或帶紅色伏貼短毛,在脈上和嫩葉上常較密;側脈每邊5-6;小托葉長5毫米。花序通常生在老莖上,長5-23厘米,有5-12節;花多聚生於頂部,每節有2-3花,常有惡臭;花梗長8-10毫米,密被伏貼的淡褐色或深褐色短毛和稀疏深褐色或紅褐色細剛毛;苞片和小苞片脫落;花萼密被伏貼的深褐色或淡褐色短毛和灰白或紅褐色脫落的剛毛,花萼寬杯形,長8-12毫米,寬12-20毫米,2側齒長3-4毫米,最下齒長5-6毫米;花冠暗紫色,但旗瓣帶綠白色,旗瓣長3-3.5厘米,先端圓,基部的耳很小,長約1毫米,翼瓣長4-5.2厘米,寬1.5-1.7厘米,瓣柄長5-7毫米,耳長3-5毫米,龍骨瓣長5-6.3厘米,瓣柄長8-10毫米,耳長1-3毫米;雄蕊管長4.5-5.5厘米。果木質,帶形,長26-45厘米,寬3-5厘米,厚7-10毫米,近念珠狀,直或稍微彎曲,密被直立紅褐色細短毛,部分近於無毛,具不規則的脊和皺紋,具6-12顆種子,內部隔膜木質,厚1-5毫米,邊緣加厚,無溝槽,與邊緣相平行處常具不規則木質脊,但沿背腹縫線邊緣無圓形的堅硬凸起;種子黑色,盤狀,但稍不對稱,兩面平,長2.2-3厘米,寬1.8-2.8厘米,厚5-10毫米,種臍圍繞種子周圍的3/4或更多,暗褐色或黑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00-2500米的山地或河邊常綠或落葉林中,或開闊灌叢和乾沙地上。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各地縣市;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省份。
產雲南、貴州、廣東、海南、廣西、台灣。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泰國、越南和日本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來源 蝶形花科植物香花崖豆藤 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的根、莖。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 味苦、澀,性溫。
功效 活血,補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傳統套用 治貧血、產後虛弱、病久虛弱、頭暈目眩、月經不調、閉經、風濕性關節炎、筋骨疼痛、腰腿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12~20克,水煎或浸酒服。

化學成分

香花崖豆藤的藤莖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刺芒柄花素,阿弗洛莫生,飛機草素,毛蕊異黃酮,大豆素,8-鄰甲基-巴拿馬黃檀異黃酮,異-紫苜蓿異黃烷,異-木可馬妥醇,垂崖豆藤異黃烷醌,食草酚,偽贗靛甙元,鷹嘴豆芽素,異甘草甙元和染料木素。此外尚含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無羈萜,無羈萜-3β-醇,蒲公英賽酮,雞血藤醇,種子含植物凝集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