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核裂變

鈾核裂變

鈾核是一種物理元素,鈾有三種同位素(所謂同位素是指它們的原子核內含的質子數目相同,但含的中子數目不相同的元素,它們在元素周期上放在同一個位置上),即鈾-234、鈾-235和鈾-238。其中的鈾-234和鈾-238不會發生核裂變,只有鈾-235這種同位素原子能夠發生核裂變,或者說,做核燃料的實際上是鈾-235。但是,從礦山里開採出來的鈾裡面,鈾-235的含量卻又是很低,僅占0.66%,絕大部分是鈾-238,它占了99.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鈾核裂變
  • 屬性:核物理學
  • 類型:裂變
  • 用途:核能利用,核武器
裂變過程,核反應方程,套用,核子彈,氫彈,放射性治療原料,

裂變過程

下面按液滴模型的觀點,簡述裂變的全過程。
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核(例如,鈾-235核吸收一個中子之後,就形成激發態的鈾-236核)發生形變時,一部分激發能轉化為形變勢能。隨著原子核逐步拉長,形變能將經歷一個先增大後減小的過程。這是因為有兩種因素在起作用:來自核力的表面能是隨形變而增大的;來自質子之間靜電斥力的庫侖能卻是隨形變的增大而減小的。
兩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形成一個裂變勢壘,原子核只有通過勢壘才能發生裂變。勢壘的頂點稱為鞍點。到達最終斷開的剪裂點後,兩個初生碎片受到相互的靜電斥力作用,向相反方向飛離。靜電庫侖能轉化成兩碎片的動能。初生碎片具有很大的形變,它們很快收縮成球形,碎片的形變能就轉變成為它們的內部激發能。具有相當高激發能的碎片,以發射若干中子和γ射線的方式退激,這就是裂變瞬發中子和瞬發γ射線。退激到基態的碎片由於中子數N)質子數Z)的比例(N/Z)偏大,均處於β穩定線的豐中子一側,因此要經歷一系列的β衰變而變成穩定核(見遠離β穩定線的核素)。這就是裂變碎片的β衰變鏈。在β衰變過程中,有些核又可能發出中子,這此中子稱為緩發中子。以上就是一個激發核裂變的全過程。
鈾核裂變

核反應方程

U+n→Nd+Zr+3n+8e+(ν-,反中微子)
U+n→Sr+Xe+2n
U+n→Ba+Kr+3n

套用

核子彈

使用常規炸藥有規律地安放在鈾的周圍,然後使用電子雷管使這些炸藥精確的
同時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將鈾壓到一起,並被壓縮,達到臨界條件,發生爆炸。或者將兩塊總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的鈾塊合到一起,也會發生猛烈的爆炸。[1]臨界質量是指維持核子連鎖反應所需的裂變材料質量。不同的可裂變材料,受核子的性質(如裂變橫切面)、物理性質、物料形狀、純度、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圍、是否有中子吸收物料等等因素影響,而會有不同的臨界質量。[1]剛好可能以產生連鎖反應的組合,稱為已達臨界點。比這樣更多質量的組合,核反應的速率會以指數增長,稱為超臨界。如果組合能夠在沒有延遲放出中子之下進行連鎖反應,這種臨界被稱為即發臨界,是超臨界的一種。即發臨界組合會產生核爆炸。如果組合比臨界點小,裂變會隨時間減少,稱之為次臨界。[1]核子武器在引爆以前必須維持在次臨界。以鈾核彈為例,可以把鈾分成數大塊,每塊質量維持在臨界以下。引爆時把鈾塊迅速結合。投擲在廣島的“小男孩”核子彈是把一小塊的鈾透過槍管射向另一大塊鈾上,造成足夠的質量。這種設計稱為“槍式”。 而要以“槍式”起爆鈽核子彈則較為困難,但理論上要以“槍式”起爆鈽彈並非不可能,只是炸彈可能需要長達十九英尺。
鈾核裂變

氫彈

核武器的一種,是利用核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D)、(T)等質量較輕的原子的原子核發生核聚變反應(熱核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稱聚變彈 、熱核彈熱核武器。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與核子彈相同,但威力比核子彈大得多。核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級TNT當量,氫彈的威力則可大至幾千萬噸級TNT當量。還可通過設計增強或減弱其某些殺傷破壞因素,其戰術技術性能比核子彈更好,用途也更廣泛,其爆炸達到的溫度約為3.5億度,遠遠高於太陽中心溫度(約2000萬度)。
鈾核裂變

放射性治療原料

居里夫婦發現鐳以後,由於鐳具有治療癌症的特殊功效,鐳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因此許多國家開始從瀝青鈾礦中提煉鐳,而提煉過鐳的含鈾礦渣就堆在一邊,成了“廢料”。然而,鈾核裂變現象發現後,鈾變成了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這些“廢料”也就成了“寶貝”。從此,鈾的開採工業大大地發展起來,並迅速地建立起了獨立完整的原子能工業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