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齒鋸鰩(鈍鋸鰩)

尖齒鋸鰩

鈍鋸鰩一般指本詞條

尖齒鋸鰩,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1794),?>鋸鰩科鋸鰩屬的一種魚類。吻平扁而延長,劍狀突出,具3~4鈣化軟骨,邊緣具堅大吻齒。眼上側位,橢圓形,眼的上緣連於皮上,下眼瞼具瞬褶。噴水孔卵圓形,位於眼後。鼻孔狹長,距口頗遠;前鼻瓣具一個三角形突出,後鼻瓣後部具一薄膜。口寬,橫裂;上唇褶細小,下唇褶不發達。牙細小而多平扁光滑,鋪石狀排列。鰓孔小,斜列於頭的後部腹面、胸鰭基底的內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尖齒鋸鰩
  • 拉丁學名: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1794)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鋸鰩目
  • 亞目:鋸鰩亞目
  • :鋸鰩科
  • :鋸鰩屬
  • :尖齒鋸鰩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經濟價值,藥用,

形態特徵

背鰭2個,無硬棘;第一背鰭起點前於或後於腹鰭起點;第二背鰭距尾鰭較距腹鰭為近。尾柄下側具一皮褶。尾椎軸低平;尾鰭上下葉無發達,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或低平、不顯著突出,後部近尾端處無缺刻。胸鰭寬大,基底連於頭側後部。
第一背鰭起點對著腹鰭基底後端上方;尾鰭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吻齒21~35對。
體延長而平扁,背面稍圓凸,腹面平坦。頭平扁,三角形;尾寬大,向後漸細小,下側具一皮褶,自腹腔鰭後面伸達尾鰭下葉上方。吻平扁,狹長,堅硬,具3-5個別鈣化軟骨,作劍狀突出,前部稍斜,前端圓鈍;吻齒25對。眼上側位,橢圓形,上緣連於皮上,下眼瞼具瞬膜。噴水孔中大,卵圓形,斜列於眼後方。鼻孔狹長,斜側位,鼻孔長稍大於眼徑或鼻間隔;前鼻瓣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後鼻瓣外側具一扁狹薄膜,內側具一襪狀突出,轉入鼻腔中。鼻間隔頗寬,約等於鼻孔至口端的距離。口寬,橫裂;上唇褶發達,牙細小而多,兩頜牙同形,鋪石狀排列。口內在上頜牙帶後方具一寬齶膜,後緣細裂,中部凹入。鰓孔5個,頗小,斜列於頭之後部腹面、胸鰭基底內側。
背鰭2個,無硬棘,約同形同大,後緣凹入,上角鈍尖,前緣圓凸,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後端上方;第二背鰭與第一背鰭的距離約為第二背鰭基底長2.5倍,起點距尾鰭比距第一背鰭基底稍近。尾鰭寬短,上下葉均頗發達,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的部無缺刻。腹鰭比背鰭稍小,後緣凹入,里角稍尖突。胸鰭頗大,後緣微凹,外角圓鈍,里角尖突,基底伸達第一鰓孔前方。
背面暗褐色,腹面白色。體背面肩上、胸鰭腹鰭前緣均具一淺色橫條。體光滑或具稀疏細鱗;鰭的前緣和上部也具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南海東海南部,也見於紅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亞

生活習性

行動滯緩,常潛伏泥沙上,用吻鋸掘土覓食,偶爾也上升至水面,露出背鰭。主要攝取泥沙中的甲殼類或其他無脊椎動物,也用吻鋸襲擊成群的魚類而食其受傷的個體。

生長繁殖

卵胎生胎兒具大型卵黃囊,吻鋸柔軟,吻齒包於皮膜中。每產約10餘仔。仔剛生時,長約60厘米。成魚最大體長可達9米,吻鋸長2米,寬30厘米。

經濟價值

尖齒鋸鰩為東海南海次要經濟魚類、在中國產量不大。肉質鮮美,可制魚翅可制刀鞘可制魚肝油

藥用

【藥 名】:尖齒鋸鰩
【來 源】:為鋸鰩科動物尖齒鋸鰩的卵。
【功 效】:澀腸止瀉。
【主 治】:用於濕熱痢疾。
【性味歸經】:澀、鹹,寒。入脾、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適量。
【別 名】:鋸鯊、鋸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東海南海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曬乾備用。
【拉丁名】: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