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釧影樓回憶錄釧影樓回憶錄續編》為著名作家包天笑的自傳體回憶錄。包天笑是近代著名作家,“鴛鴦蝴蝶派”領袖人物,民國通俗小說作家的重要代表,身兼作家與報人等多種身份,一生經歷非常豐富。其自傳的出版,對民國社會的了解,尤其是對民國年間通俗小說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包天笑生活的時代,是社會民情激盪,滄桑巨變的時代。他以作家兼做報人,一生交遊廣闊,上至官僚政客,下至妓女流氓,品類不一,閱歷十分豐富,對社會的政情、世情與民情,都有深入的體察和了解。他寫這本《釧影樓回憶錄釧影樓回憶錄續編》回憶錄時,已經是90多歲的高齡,但記憶力恆逾常人,對蘇州風物與民初人物的描繪,尤其楚楚有致,親切感人,令人有歷歷在目之感。
基本介紹
- 書名:釧影樓回憶錄釧影樓回憶錄續編
-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 頁數:464頁
- 開本:16
- 作者:包天笑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570930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包天笑名公毅,字朗孫,1876年生,江蘇蘇州人,天笑是他的筆名。包天笑是近代著名作家,“鴛鴦蝴蝶派”小說的聖手。
《釧影樓回憶錄釧影樓回憶錄續編》是包天笑的晚年回憶。曾在香港風靡一時,也有部分流入大陸。但是幾十年後,這部珍貴史料在香港、大陸都幾近絕版,已經難得一見。為社會文化史與地方風俗史,保留了十分珍貴的資料。而文筆的隨心所欲,搖曳多姿,也令人嘆為觀止。
《釧影樓回憶錄釧影樓回憶錄續編》是包天笑的晚年回憶。曾在香港風靡一時,也有部分流入大陸。但是幾十年後,這部珍貴史料在香港、大陸都幾近絕版,已經難得一見。為社會文化史與地方風俗史,保留了十分珍貴的資料。而文筆的隨心所欲,搖曳多姿,也令人嘆為觀止。
圖書目錄
導言
釧影樓回憶錄
自序
緣起
一 我的母親
二 上學之始
三 上學以後
四 我的父親
五 三位姑母
六 我的外祖家
七 自劉家浜至桃花塢
八 中落時代
九 兒童時代的上海
一○ 延師課讀
一一 記姚和卿先生
一二 我的近視眼
一三 兒童時代的娛樂
一四 坐花船的故事
一五 在新年裡
一六 我的拜年
一七 自桃花塢至文衙弄
一八 記顧九皋師
一九 桃塢吳家
二○ 扶乩之術
二一 出就外傅
二二 記朱靜瀾師
二三 讀書與習業
二四 小考的準備
二五 考市
二六 縣府考
二七 院試
二八 觀場
二九 讀書與看報
三○ 自文衙弄至曹家巷
三一 面試
三二 父親逝世之年
三三 父親逝世以後
三四 適館授餐
三五 訂婚
三六 進學
三七 入泮
三八 記徐子丹師
三九 求友時代
四○ 西堂度曲
四一 外國文的放棄
四二 東來書莊
四三 木刻雜誌
四四 譯小說的開始
四五 蘇滬往來
四六 煙蓬的故事
四七 名與號
四八 釧影樓
四九 結婚
五○ 初到南京
五一 記蒯禮卿先生
五二 在南京
五三 金粟齋譯書處
五四 金粟齋時代的朋友
五五 重印仁學
五六 金粟齋的結束
五七 巡遊譯書處
五八 回到蘇州
五九 吳中公學社
六○ 重幃棄養
六一 葬事
六二 到青州府去
六三 記青州府中學堂(一)
六四 記青州府中學堂(二)
六五 青州風物
六六 青州歸來
六七 移居上海之始
六八 新聞記者開場
六九 在小說林
七○ 息樓
七一 女學校教書
七二 女學生素描
七三 時報的編制
七四 集會結社
七五 編輯雜誌之始
七六 還鄉三事
七七 一天的臨時記者
七八 編輯小說雜誌
七九 在商務印書館
八○ 記余覺沈壽事
八一 春柳社及其他
八二 時報懷舊記(上)
八三 時報懷舊記(下)
八四 回憶狄楚青
八五 日本之游
八六 參觀朝日新聞
八七 記上海晶報
釧影樓回憶錄續編
自序
八八 關於留芳記(上)
八九 關於留芳記(下)
九○ 辛亥風雲(一)
九一 辛亥風雲(二)
九二 辛亥風雲(三)
九三 辛亥風雲(四)
九四 記上海立報
九五 回憶畢倚虹(一)
九六 回憶畢倚虹(二)
九七 回憶畢倚虹(三)
九八 回憶邵飄萍(上)
九九 回憶邵飄萍(下)
一○○ 時報小糾紛
一○一 路劫記
一○二 我與電影(上)
一○三 我與電影(下)
一○四 護花律師
一○五 上海律師群像
一○六 痴官王引才
一○七 綴玉軒雜綴
一○八 姚玉芙一故事
一○九 東方飯店雜事秘
一一○ 鐵門小住
一一一 軍閥時代賭與嫖
一一二 記丙子同庚會
一一三 神童易順鼎
釧影樓回憶錄
自序
緣起
一 我的母親
二 上學之始
三 上學以後
四 我的父親
五 三位姑母
六 我的外祖家
七 自劉家浜至桃花塢
八 中落時代
九 兒童時代的上海
一○ 延師課讀
一一 記姚和卿先生
一二 我的近視眼
一三 兒童時代的娛樂
一四 坐花船的故事
一五 在新年裡
一六 我的拜年
一七 自桃花塢至文衙弄
一八 記顧九皋師
一九 桃塢吳家
二○ 扶乩之術
二一 出就外傅
二二 記朱靜瀾師
二三 讀書與習業
二四 小考的準備
二五 考市
二六 縣府考
二七 院試
二八 觀場
二九 讀書與看報
三○ 自文衙弄至曹家巷
三一 面試
三二 父親逝世之年
三三 父親逝世以後
三四 適館授餐
三五 訂婚
三六 進學
三七 入泮
三八 記徐子丹師
三九 求友時代
四○ 西堂度曲
四一 外國文的放棄
四二 東來書莊
四三 木刻雜誌
四四 譯小說的開始
四五 蘇滬往來
四六 煙蓬的故事
四七 名與號
四八 釧影樓
四九 結婚
五○ 初到南京
五一 記蒯禮卿先生
五二 在南京
五三 金粟齋譯書處
五四 金粟齋時代的朋友
五五 重印仁學
五六 金粟齋的結束
五七 巡遊譯書處
五八 回到蘇州
五九 吳中公學社
六○ 重幃棄養
六一 葬事
六二 到青州府去
六三 記青州府中學堂(一)
六四 記青州府中學堂(二)
六五 青州風物
六六 青州歸來
六七 移居上海之始
六八 新聞記者開場
六九 在小說林
七○ 息樓
七一 女學校教書
七二 女學生素描
七三 時報的編制
七四 集會結社
七五 編輯雜誌之始
七六 還鄉三事
七七 一天的臨時記者
七八 編輯小說雜誌
七九 在商務印書館
八○ 記余覺沈壽事
八一 春柳社及其他
八二 時報懷舊記(上)
八三 時報懷舊記(下)
八四 回憶狄楚青
八五 日本之游
八六 參觀朝日新聞
八七 記上海晶報
釧影樓回憶錄續編
自序
八八 關於留芳記(上)
八九 關於留芳記(下)
九○ 辛亥風雲(一)
九一 辛亥風雲(二)
九二 辛亥風雲(三)
九三 辛亥風雲(四)
九四 記上海立報
九五 回憶畢倚虹(一)
九六 回憶畢倚虹(二)
九七 回憶畢倚虹(三)
九八 回憶邵飄萍(上)
九九 回憶邵飄萍(下)
一○○ 時報小糾紛
一○一 路劫記
一○二 我與電影(上)
一○三 我與電影(下)
一○四 護花律師
一○五 上海律師群像
一○六 痴官王引才
一○七 綴玉軒雜綴
一○八 姚玉芙一故事
一○九 東方飯店雜事秘
一一○ 鐵門小住
一一一 軍閥時代賭與嫖
一一二 記丙子同庚會
一一三 神童易順鼎
文摘
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是一個遺腹子,他在祖母腹中時,我的祖父已經故世了。這不是悲慘的事嗎?我也少孤,但是我到十七歲父親才故世,我還比父親幸福得多。
我的祖母生有兩子三女:第一胎是男,我的大伯,到三歲時候死了。第二胎是女,我的二姑母,嫁尤氏,姑丈尤巽甫(名先庚),二姑母早死,我未見。第三胎是女,我的三姑母,嫁顧氏,姑丈顧文卿(名維煥),三姑母亦早死,續娶亦包氏,我祖的侄女。第四胎是女,我的四姑母,嫁姚氏,姑丈姚寶森(名儀廷)。第五胎是男,是我的父親。所以我父是遺腹子,而不是獨生子。
我家祖先,世業商,住居蘇州閶門外的花步里,開了一家很大的米行。我的曾祖素庭公,曾祖母劉氏,他們所生的兒女,不僅我祖父一人,但是祖父排行最小。
祖父名瑞瑛,號朗甫,因為他的號是朗甫,所以我的號是朗孫,祖母所命,用以紀念祖父。他是一個文人,是一個瀟灑的人,常以吟詠自遣(但他的遺墨,我一點也沒有得到),不過他並沒有去應試過,不曾走上科舉的路,也不想求取功名,只喜歡種花、飲酒、吟詩,對於八股文是厭棄的。大概家裡有幾個錢,是一位胸襟恬淡,現代所稱為有閒階級的人。可是天不永年,將近三十歲,一病逝世,把一大堆兒女,拋給祖母了。
我不曾見過祖父,連父親也不曾見過他的父親,這只在祖母口中傳下來的。除了我的大伯,三歲便死以外,其餘有三位姑母,都在幼年,而我的父親,則在襁褓中,中間適逢大平天國之戰,到處奔走,到處逃難,正不知祖母怎樣把一群孩子撫養成人的。
據祖母說:這是幸虧得她的父親炳齋公(我父的外祖吳炳齋公),逃難一切,都是跟了他們走的。炳齋公只一個女兒,便是我的祖母,當時他們是蘇州胥門外開燒酒行的,燒酒行吳家誰不知道?而我們是在閶門外開米行的,也頗有名氣,論資本還是我們大咧。以燒酒行的女兒,配給米行家的兒子,在當時,也可算得門當戶對的。
父親幼年失學,因為他的學齡時代,都在轉徙逃難中喪失了。祖母說:我父親的讀書,斷斷續續,計算起來,還不到四足年,然而父親的天資,比我聰明,他並未怎樣自己用功自修,而寫一封信,卻明白通達,沒有一些拖沓,從不見一個別字。他寫的字,甚為秀麗。想想吧!他唯讀了四年書呀!我們讀了十幾年書,平日還好像手不釋卷似的,有時思想見識,還遠不及他呢。
太平之戰以後,父親已是十三四歲了,所有家業,已蕩然無存,米行早已搶光,燒光了,同族中的人,死亡的死亡了,失蹤的失蹤了,閶門外花步里的故宅,夷為一片瓦礫之場了(這一故址,後來為武進盛氏,即盛宣懷家所占,我們想交涉取回,但契據已失,又無力重建房子,只好放棄了)。我們只是商家,不是。地主,連半頃之田也沒有。
在這次內戰以前,閭門外是商賈發達,市廛繁盛之區,所以稱之為“金閶”。從楓橋起,到什麼上津橋,接到渡僧橋,密密層層的都是商行。因為都是沿著河道,水運便利,客商們都到蘇州來辦貨。城裡雖然是個住宅區,但比較冷靜,沒有城外的熱鬧。自經此戰役後,燒的燒,拆的拆,華屋高樓,頃刻變為平地了。我的外祖家,從前也住在閭門外來鳳橋,母親常常說起,為了戰事而橋被炸斷。
父親到十四歲時,不能再讀書,非去習業不可了。從前子弟的出路,所有中上階級者,只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讀書,一條是習業。讀書便是要考試,習舉子業,在科舉上爬上去。但是父親因為幼年失學,已經是來不及了。而且這一條路,有好多人是走不通的,到頭髮白了,還是一個窮書生。所以父親經過了親族會議以後,主張是習業了。
當時蘇州還有一種風氣,習業最好是錢莊出身。以前沒有銀行,在北方是票號,在南方是錢莊。凡是錢莊出來的,好似科舉時代的考試出身(又名為正途出身),唱京戲的科班出身一樣。並且錢莊出身的最好是小錢莊的學徒出身,方算得是正途一般。在親族會議中,便有人提出此議,如打算盤,看洋錢(當時江浙兩省,已都用墨西哥銀圓了,稱之為鷹洋,因上有一鷹),以及其它技術,小錢莊的師父肯教(以經理先生為師父,也要叩頭拜師)。大錢莊經理先生,都是老氣橫秋,搭臭架子,只有使喚學徒,不肯教導學徒。
從前當學徒是很苦的,尤其當那種小錢莊的學徒,如做童僕一般。祖母只有父親那樣一個兒子,而且是遺腹子,如何捨得?但為了兒子的前途計,只得忍痛讓他去了。可是父親卻很能耐苦,而且身體也很健實,大概是幾年內奔走逃難,鍛鍊過來的了。他卻不覺得吃苦,處之怡然。
這家小錢莊,只有一間門面。當學徒的人,並無眠床,睡眠時,等上了排門(從前蘇州無打烊的名稱,而也忌說關門兩字),把鋪蓋攤在店堂里睡覺,天一亮,便起來捲起鋪蓋,打掃店堂,都是學徒們的職司。吃飯時給經理先生裝飯、添飯,都是學徒的事。他要最後一個坐在飯桌上去,最先一個吃完飯。魚肉葷腥,只有先生們可吃,他們是無望的。有的店家,經理先生的夜壺,也要學徒給他倒的。但是這一錢莊的經理很客氣,而且對於我父頗器重,很優待,常教他一切關於商業上的必須業務。
三年滿師以後,我父便被介紹到大錢莊去了。因為我們的親戚中,開錢莊,做東家的極多,只要保頭硬,便容易推薦。到了大錢莊,十餘年來,父親升遷得極快,薪水也很優,在我出生的時候,父親已是一位高級職員了。錢莊裡的職員表,我實在弄不清,總之這個經理是大權獨攬(經理俗名“擋手”),亦有什麼“大夥”、“二伙”之稱,又有什麼賬房、跑街等名目,大夥就是經理,父親那時是二伙了。一家大錢莊,至少也有二三十人。現在那些吃錢莊飯的老年人,當還有些記得吧?
但我到約摸七八歲光景,父親已脫離了錢莊業了。父親的脫離錢莊,是和那家的擋手(即經理)有了一度衝突,憤而辭職。當時一般親戚,都埋怨他:徜然有了別處高就而跳出來,似乎還合理;現在並無高就,未免太失策了。可是父親很憤激,他說:“這些錢莊裡的鬼蜮伎倆,我都看不上眼,我至死不吃錢莊飯,再不做‘錢猢猻’了。”(按:錢猢猻乃吳人詬罵錢莊店伙之詞。)
P7-10
我的父親是一個遺腹子,他在祖母腹中時,我的祖父已經故世了。這不是悲慘的事嗎?我也少孤,但是我到十七歲父親才故世,我還比父親幸福得多。
我的祖母生有兩子三女:第一胎是男,我的大伯,到三歲時候死了。第二胎是女,我的二姑母,嫁尤氏,姑丈尤巽甫(名先庚),二姑母早死,我未見。第三胎是女,我的三姑母,嫁顧氏,姑丈顧文卿(名維煥),三姑母亦早死,續娶亦包氏,我祖的侄女。第四胎是女,我的四姑母,嫁姚氏,姑丈姚寶森(名儀廷)。第五胎是男,是我的父親。所以我父是遺腹子,而不是獨生子。
我家祖先,世業商,住居蘇州閶門外的花步里,開了一家很大的米行。我的曾祖素庭公,曾祖母劉氏,他們所生的兒女,不僅我祖父一人,但是祖父排行最小。
祖父名瑞瑛,號朗甫,因為他的號是朗甫,所以我的號是朗孫,祖母所命,用以紀念祖父。他是一個文人,是一個瀟灑的人,常以吟詠自遣(但他的遺墨,我一點也沒有得到),不過他並沒有去應試過,不曾走上科舉的路,也不想求取功名,只喜歡種花、飲酒、吟詩,對於八股文是厭棄的。大概家裡有幾個錢,是一位胸襟恬淡,現代所稱為有閒階級的人。可是天不永年,將近三十歲,一病逝世,把一大堆兒女,拋給祖母了。
我不曾見過祖父,連父親也不曾見過他的父親,這只在祖母口中傳下來的。除了我的大伯,三歲便死以外,其餘有三位姑母,都在幼年,而我的父親,則在襁褓中,中間適逢大平天國之戰,到處奔走,到處逃難,正不知祖母怎樣把一群孩子撫養成人的。
據祖母說:這是幸虧得她的父親炳齋公(我父的外祖吳炳齋公),逃難一切,都是跟了他們走的。炳齋公只一個女兒,便是我的祖母,當時他們是蘇州胥門外開燒酒行的,燒酒行吳家誰不知道?而我們是在閶門外開米行的,也頗有名氣,論資本還是我們大咧。以燒酒行的女兒,配給米行家的兒子,在當時,也可算得門當戶對的。
父親幼年失學,因為他的學齡時代,都在轉徙逃難中喪失了。祖母說:我父親的讀書,斷斷續續,計算起來,還不到四足年,然而父親的天資,比我聰明,他並未怎樣自己用功自修,而寫一封信,卻明白通達,沒有一些拖沓,從不見一個別字。他寫的字,甚為秀麗。想想吧!他唯讀了四年書呀!我們讀了十幾年書,平日還好像手不釋卷似的,有時思想見識,還遠不及他呢。
太平之戰以後,父親已是十三四歲了,所有家業,已蕩然無存,米行早已搶光,燒光了,同族中的人,死亡的死亡了,失蹤的失蹤了,閶門外花步里的故宅,夷為一片瓦礫之場了(這一故址,後來為武進盛氏,即盛宣懷家所占,我們想交涉取回,但契據已失,又無力重建房子,只好放棄了)。我們只是商家,不是。地主,連半頃之田也沒有。
在這次內戰以前,閭門外是商賈發達,市廛繁盛之區,所以稱之為“金閶”。從楓橋起,到什麼上津橋,接到渡僧橋,密密層層的都是商行。因為都是沿著河道,水運便利,客商們都到蘇州來辦貨。城裡雖然是個住宅區,但比較冷靜,沒有城外的熱鬧。自經此戰役後,燒的燒,拆的拆,華屋高樓,頃刻變為平地了。我的外祖家,從前也住在閭門外來鳳橋,母親常常說起,為了戰事而橋被炸斷。
父親到十四歲時,不能再讀書,非去習業不可了。從前子弟的出路,所有中上階級者,只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讀書,一條是習業。讀書便是要考試,習舉子業,在科舉上爬上去。但是父親因為幼年失學,已經是來不及了。而且這一條路,有好多人是走不通的,到頭髮白了,還是一個窮書生。所以父親經過了親族會議以後,主張是習業了。
當時蘇州還有一種風氣,習業最好是錢莊出身。以前沒有銀行,在北方是票號,在南方是錢莊。凡是錢莊出來的,好似科舉時代的考試出身(又名為正途出身),唱京戲的科班出身一樣。並且錢莊出身的最好是小錢莊的學徒出身,方算得是正途一般。在親族會議中,便有人提出此議,如打算盤,看洋錢(當時江浙兩省,已都用墨西哥銀圓了,稱之為鷹洋,因上有一鷹),以及其它技術,小錢莊的師父肯教(以經理先生為師父,也要叩頭拜師)。大錢莊經理先生,都是老氣橫秋,搭臭架子,只有使喚學徒,不肯教導學徒。
從前當學徒是很苦的,尤其當那種小錢莊的學徒,如做童僕一般。祖母只有父親那樣一個兒子,而且是遺腹子,如何捨得?但為了兒子的前途計,只得忍痛讓他去了。可是父親卻很能耐苦,而且身體也很健實,大概是幾年內奔走逃難,鍛鍊過來的了。他卻不覺得吃苦,處之怡然。
這家小錢莊,只有一間門面。當學徒的人,並無眠床,睡眠時,等上了排門(從前蘇州無打烊的名稱,而也忌說關門兩字),把鋪蓋攤在店堂里睡覺,天一亮,便起來捲起鋪蓋,打掃店堂,都是學徒們的職司。吃飯時給經理先生裝飯、添飯,都是學徒的事。他要最後一個坐在飯桌上去,最先一個吃完飯。魚肉葷腥,只有先生們可吃,他們是無望的。有的店家,經理先生的夜壺,也要學徒給他倒的。但是這一錢莊的經理很客氣,而且對於我父頗器重,很優待,常教他一切關於商業上的必須業務。
三年滿師以後,我父便被介紹到大錢莊去了。因為我們的親戚中,開錢莊,做東家的極多,只要保頭硬,便容易推薦。到了大錢莊,十餘年來,父親升遷得極快,薪水也很優,在我出生的時候,父親已是一位高級職員了。錢莊裡的職員表,我實在弄不清,總之這個經理是大權獨攬(經理俗名“擋手”),亦有什麼“大夥”、“二伙”之稱,又有什麼賬房、跑街等名目,大夥就是經理,父親那時是二伙了。一家大錢莊,至少也有二三十人。現在那些吃錢莊飯的老年人,當還有些記得吧?
但我到約摸七八歲光景,父親已脫離了錢莊業了。父親的脫離錢莊,是和那家的擋手(即經理)有了一度衝突,憤而辭職。當時一般親戚,都埋怨他:徜然有了別處高就而跳出來,似乎還合理;現在並無高就,未免太失策了。可是父親很憤激,他說:“這些錢莊裡的鬼蜮伎倆,我都看不上眼,我至死不吃錢莊飯,再不做‘錢猢猻’了。”(按:錢猢猻乃吳人詬罵錢莊店伙之詞。)
P7-10
序言
距今二十餘年前,清夜夢回,思潮起伏,因想到年逾七十,蹉跎一生,試把這個在前半生所經歷的事,寫些出來,也足以自娛,且足以自警。先從兒童時代,寫了家庭間事,成數萬字。既而興之所至,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斷斷續續,一直寫下去,又成了若干萬字。後經流離轉徙,意興闌珊,也遂擱筆了。實在說來,那時的記憶力更不如前了。此種記載,原不足存,更不足以問世,或存之為兒孫輩觀感而已。但我輩既生存於這個時代,又薰染於這個境界,以欲留此鴻爪的一痕,又何足怪!古人有五十而知非之說,我已耄矣,應更知既往之非,有以自懺。但友朋輩卻說我所記述,既可以作近代史的參證,又可以觀世變的遺蛻,那就益增我的慚感了。這個回憶錄,先曾登載於《大華雜誌》,後又連載於《晶報》。今又承柯榮欣先生的不棄,為之印行成書,而高伯雨先生則為我訂正,感何可言!回想舊遊,常縈夢寐,亦思追憶前塵,而時不我予。今者衰病侵尋,神思滯塞,眼花手顫,憚於握管,因綴數語,敘其顛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