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針灸奇穴療法大全
- 作者:胡興立
- 出版時間:1996年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類別:針灸類中醫著作
《針灸奇穴療法大全》是現代胡興立主編的一部針灸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全書兩篇。上篇收載常用奇穴、備用奇穴、附錄奇穴近七百個,每一穴下分列定位與取穴、局部解剖、主治病證、刺灸法、出處、文獻摘錄等內容;下篇主要載錄四百餘種臨證...
奇穴 阿是穴 簡易取穴法 找穴位反應點 了解體表標誌 牢記骨骼組織 用手指做尺寸 知曉骨度分寸 最常用的穴位療法 按摩 貼敷 拔罐 艾灸 其他簡易刺激法 第三章 人體各部特效要穴 頭面部要穴 百會穴通調全身機能,有效緩解頭痛 印堂穴消除精神疲乏,反映健康狀況 太陽穴消除大腦疲勞,緩解眼部不適 攢竹穴消除眼睛疲勞...
九連環,經外奇穴名。出自《中醫雜誌》。別名九穴。位於背部正中線,即第1、3、5、7、9、11、胸椎棘突與第1、3、5腰椎棘突之下方凹陷中,共9穴,從上往下,分別為九連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淺層主要布有頸神經、胸神經、腰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有頸神經、胸神經、腰神經後支的...
①見於《肘後備急方》,《針灸經外奇穴治療訣》列作奇穴。②推拿穴位名,出《小兒推拿廣意》。位置有三:其一位於十指背側指甲根正中的稍後方0.1寸;其二位於每個手指指甲兩角的稍外側處,兩手共20穴,掐此穴有退熱作用;其三位於十指指尖(《釐正按摩要術》),即為奇穴“十宣”。相關論述 《外台秘要》:...
斷紅,經外奇穴名。位於手背部,當第2、3掌骨之間,指端下1寸,握拳取之。主治月經過多,崩漏。毫針針刺加灸法: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使針感上行至肩,留針20分鐘。起針後灸之,以艾條行雀啄術灸法,灸10~15分鐘,灸時患者自覺有一股熱氣直竄至肘者良。名稱釋義 因其能治療崩漏下血,具有顯著的...
位於大腿外側,膕窩橫紋頭直上6寸處,當奇穴陰委1穴上5寸處,左右計2穴。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髂脛束→股外側肌→股中間肌。淺層布有股外側皮神經。深層有旋股外側動、靜脈降支的肌支和股神經的肌支。主治 顛狂症,大腿痛,股骨頭壞死,膝關節、踝關節痛,眩暈,下肢麻木等。操作 直刺2-2.5寸或3...
閃電,經外奇穴名。出自《新醫療法手冊》。位於臀部,尾骨尖旁開6寸,左右計2穴。主治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直刺3-4寸;可灸。定位 位於臀部,尾骨尖旁開6寸,左右計2穴。主治 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操作 直刺3-4寸,針感麻、酸至足,留針20分鐘;溫灸3-5分鐘。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痔瘡,肛門...
小江穴,經外奇穴名,出自《福州民間針灸經驗錄》。位於腹部,平臍旁開2寸半,在臍旁三橫指處取穴,左右共2穴。主治胃痙攣,急性腸胃炎,痧症,中暑,腹脹,腹瀉,痢疾,腸粘連,胃腸神經功能紊亂,胃下垂。直刺1.2~1.5寸,局部沉脹,有時向小腹傳導。留針30分鐘。灸3~5壯。定位 位於腹部,平臍旁開2寸...
靠山,經外奇穴名。出自《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位於腕橫紋橈側端,在腕橫紋稍前方下掌根盡處,即太淵穴稍下方,左右計2穴。主治瘧疾,咳嗽痰多,支氣管炎,扁桃腺炎,牙痛,腹瀉,手指麻木等。直刺0.3-0.5寸;可灸。定位 位於腕橫紋橈側端,在腕橫紋稍前方下掌根盡處,即太淵穴稍下方,左右計2穴...
第伍章 手少陰心經循行線上奇穴 透叢 強肘 解關 少海上 肘內 心平 心臟點(臂)疔俞 胸膜炎 心脯 停喘 會陰點 第陸章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線上奇穴 手太陽 後頭點 脊柱點 吊線風 宮陵 上後溪 掌後五寸五分39 肱三頭肌(內側頭)運動點 後腋 背胛中間 背腹 落頸 第柒章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線上奇穴 ...
針灸法:淺刺放血或刺入0.1寸,用手法後不留針。臨床作用 主要用於急救,有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小兒急驚風或高熱抽搐,常與掐人中、掐山根等合用。若小兒急驚暴死,或高熱抽搐,掐之知痛有聲音,較易治,不知痛而無聲者,一般難治。配伍 配掐人中、清肝經治急驚風;配補脾經、揉二馬治慢驚風等。附註 與經穴...
留針20分鐘;灸5-7壯。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枕大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落枕,頸椎病,頸項強直,小兒先天性斜頸,頸部風濕症,頸部肌肉及斜方肌痙攣,上肢關節痛,半身不遂,上肢麻木等。附註 此穴為芒針新創奇穴。高血壓、心臟病及體弱者禁刺。針此穴時,必須手法熟練。否則會出現胸痛、項強和全身不適之反應。
①出《千金》,《針灸經外奇穴圖譜》列為奇穴。位於手陽明大腸經腕背循行徑路上。與澤田派所指大腸經之“合谷”同位。多用於治療慢性病及各種虛弱症。②指髒、腑、氣、血、筋、脈、骨、髓八者經氣所會聚的腧穴。見《難經·四十五難》。分別是:髒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
新明1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經外奇穴圖譜》。位於耳廓之後下方,即耳垂後皮膚皺襞的中點處取之。淺層布有耳大神經和頸外靜脈的屬支;深層有頸外動脈的分支耳後動脈、面神經等。主治結膜炎,視網膜炎,角膜炎,視神經炎,近視,角膜潰瘍,青光眼等。以45°角斜刺1-1.5寸,達下頜骨髁狀突外側面。定位 位...
新明2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經外奇穴圖譜》。位於額部,眉外端直上1寸,外開0.5寸處是穴,左右計2穴。布有顳神經的分支顴面神經,面神經的顳支和顴支,下頜神經的顳神經和顳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急、慢性視神經炎,角膜炎,視網膜炎,近視,麥粒腫,角膜潰瘍,結膜炎等。進針後,針尖向額部...
肩背,經外奇穴名。出自《芒針療法》。位於頸側部,鎖骨上窩中央上約2寸,斜方肌上緣中部,缺盆穴上約2寸處仰臥取之,左右計2穴。淺層布有鎖骨上神經,深層有肩胛背神經的分支。主治頸椎病,頸項強直,肩背神經痛,斜方肌拉傷,肩胛風濕症,先天性斜頸,頸項背部肌肉疼痛及痙攣,瘧疾,肩周炎,上肢麻木、疼痛等。
股外側肌、股中間肌。淺層布有股外側皮神經。深層有旋股外側動、靜脈降支的肌支和股神經的肌支。主治 精神病,癔病性癱瘓等。操作 直刺2~3寸,針感為酸麻。灸3~7壯,或溫灸5~15分鐘。臨床運用 現在常用於治療腰腿痛、顛狂症、神志病及踝關節扭傷等 附註 本穴位於奇穴陰委1穴上4寸,屈膝取之。
新生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學》。位於大腿內側,膕橫紋內側端上6寸處;左右計2穴。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痛、膝關節痛等。直刺1-2寸,針感為酸麻,灸3-5壯。定位 位於大腿內側,膕橫紋內側端上6寸處。左右計2穴。主治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痛、膝關節痛等。操作 直刺1-2寸。針感為酸麻,灸3...
曲尺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醫心方》。位於足背內側,內踝前下方,當脛骨前肌腱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即在足厥陰肝經中封穴上方,左右計2穴。主治少腹疼痛,遺精,疝氣,膨脹,繞臍痛,腰痛等。直刺0.3-0.5寸;可灸。定位 位於足背內側,內踝前下方,當脛骨前肌腱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即在足厥陰肝經...
八關,經外奇穴名,出自《經穴匯解》。別名八邪、八關大刺。在手指背側,微握拳,第一至第五之間的縫紋端,或張手,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中點處,左右倆手共8個穴位。主治手指關節疾病,手指麻木,疼痛,怕冷發涼,毒蛇咬傷,手臂紅腫,末梢神經炎,頭風,頭痛,目痛,項強,落枕,牙痛,咽痛。斜刺針尖向上,0...
血府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學》(上海中醫學院編),別名積聚痞塊、掘進2。位於腰部,第2腰椎棘突左右旁開各4寸處取穴,左右計2穴。淺層主要布有第2腰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主要布有第2腰神經後支的肌支和第2腰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貧血,血虛頭昏,四肢無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是穴位診斷卵巢...
灸3-7壯(一說初灸7壯,累灸至百壯,並須兼灸足三里),或溫灸10-20分鐘(針刺0.3-0.6寸,局部脹痛感可向前胸反射,留針30分鐘。出《針灸奇穴療法大全》,供參考)。亦可用於按摩,按揉時力度要緩和、適中,每次施治時間為3-5分鐘,每日2-3次。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骨蒸潮熱,盜汗,咳嗽氣喘,遺精,...
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各種腧穴療法。詳盡敘述其操作方法、適應病證及洋意事項,下篇為腧穴特種療法,在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的臨床套用,分述疾病的病因、診斷與鑑別、臨床表現與辨證、治療方法、驗案、研究進展等,極便於讀者臨床套用。作品目錄 上篇 腧穴特種療法 第一章 腧穴特種針法 第二章 ...
《針灸穴點陣圖解》是200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長青、胡波。內容簡介 全書十六章,第一章腧穴的定位,以圖解的形式介紹了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手指比量法和簡易取穴法。第二章至第十六章為十四經穴及奇穴,規範準確地介紹了每一個腧穴的特異性、標準定位、取法、穴位解剖、刺法、灸法和主治病症,...
治療失眠配神門,三陰交。治療鼻衄配孔最,治療頸椎病,頸項強痛,配天柱,懸鐘。過敏性鼻炎配肺俞,飛揚;瘰癧聯珠瘡,百勞點刺,配肘尖。附註 在一些文獻中,有取百勞穴的記載,但其位置有異,實質為下百勞或為百勞與下百勞的組合也為奇穴。經穴別名,即大椎穴。見《針灸大全》相關論述 《針灸資生經》:“婦人...
梅花三針,經外奇穴名。載於《紅醫針療法》。由任脈的關元穴與奇穴護宮組成。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腹正中線上;護宮穴位於臍下1.5寸(即氣海穴),旁開2.6寸處,左右2穴,共3穴。關元分布有第12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護宮分布有第11肋間神經。主治腹脹,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痛經,以及不孕,...
表四靈,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真髓》。位於臍上1寸兩側旁開2寸處2穴,布有第9肋間神經分支(內部為小腸);臍下2寸兩側旁開2寸2穴,布有第11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共4穴。主治咳嗽,支氣管炎,肺炎。針刺0.5~1寸。局部脹痛感,留針20分鐘。灸3~5壯。定位 位於臍上1寸兩側旁開2寸處2穴;臍下...
留針10分鐘。灸3~5壯或百壯。附註 本穴位於膽經瞳子髎穴之外方,奇穴太陽穴之下方。從該穴平刺至頰車,治療面神經麻痹有佳效。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肝勞邪氣眼赤,灸當容百壯,兩邊各爾。穴在眼小眥近後,當耳前,三陽三陰之會處,以兩手按之,有上下橫脈,則是與耳門相對是也。”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指十二正經加任脈,督脈經穴總合,又稱“經穴”,與“經外奇穴”相對而言。《黃帝內經》分經論穴,記載穴名150個,總穴數為295個;《針灸甲乙經》系統分類,計有任督二脈單穴49個,十二經雙穴150對,共有經穴349個。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經穴部位》記載,十四經穴共有雙穴309對,單穴...
現代常用於治療頭風暈眩等。附註 與督脈百會穴及奇穴四神聰位置相近。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有徐嗣伯灸治風眩之記載:“灸法,以繩橫度口至兩邊,既得口度之寸數,便以其繩一頭更度鼻,盡其兩邊兩孔間,得鼻度之寸數,中屈之;先覓頭上回發,當回發灸之。以度度四邊左右前後,當繩端而灸。前以面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