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稈硬似小竹,基部具被密毛的鱗片,直立或基部傾斜,高30-60厘米,徑1-2毫米,具3-8節;節常稍凸起而被髯毛,上部各節多回分枝。葉鞘短於節間,但分枝上的葉鞘長於節間,邊緣薄紙質或膜質,上部邊緣和鞘口被細長疣毛;葉舌很短,長約0.4毫米,邊緣具短纖毛,背部常具疏細毛;葉片線形,扁平或內卷,質較硬,長1.5-5.5厘米,寬1.5-4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縮,寬約為鞘頂的1/3,兩面均甚粗糙。總狀花序稍彎曲,乳黃色,長1.3-3厘米,寬約2毫米,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幾等長,長約為無柄小穗之半,先端稍膨大,兩側具細長展開的纖毛;無柄小穗長2.5-3毫米,基盤毛長1-1.5毫米;第一穎扁平,薄紙質,稍短於第二穎,先端截平和近先端邊緣密具流蘇狀纖毛,背部具3-5脈,粗糙或被微毛,無芒;第二穎舟形,與小穗等長,近先端邊緣處被流蘇狀纖毛,具1脈而延伸成芒,芒長13-20毫米,微糙或近光滑,稍曲折;第一小花雄性,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透明膜質,稍短於第一穎,無芒,具1脈,內稃長圓形,透明膜質,等長或稍短於外稃,具2脈,頂端平或稍凹,先端具短纖毛;雄蕊2,花葯黃色,長約1.8毫米;第二小花兩性,外稃透明膜質,先端2裂,裂片尖,長為稃體的1/3或近1/2,裂齒間伸出彎曲的芒,芒長15-18毫米;內稃與外稃等長,透明膜質;雄蕊2,花葯黃色,長約1.8毫米;子房細小,卵狀長圓形,長約0.3毫米,無毛;花柱2,自基部分離;柱頭帚刷狀,長約2毫米。有柄小穗較小,第一小花缺,第二小花雄性或可兩性,具雄蕊1枚,花葯長達1.5毫米或不發育。花果期4-10月。
分布範圍
產於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諸省區;生於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路邊、溪旁草地的乾旱向陽處。印度、馬來西亞到大洋洲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材簡介
【藥名】金髮草
【別名】竹蒿草、筆須、龍奶草、羊丕草。
【漢語拼音】jin fa c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gonatherum paniceum (Lam)Hack
【功效】清熱;利濕;消積
【科屬分類】禾本科
【主治】熱病煩渴;黃疸型肝炎;脾腫大;糖尿病;消化不良;小兒疳積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石縫中,或河岸潮濕之處。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雲南、四川等地。
【性味】甘;涼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