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創造歷史:誰是下一個金融帝國》是一本講述經濟發展史的書。書中描述了從11世紀所謂的金融業開端,一直到新近的經濟衰退,金融業整個發展和起伏的過程。《明鏡》周刊(Spiegel)的三位重量級人物,客觀詳實地記錄了資本如何以它全部的運作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歷史。從中世紀的王朝向銀行世家籌措經費開發美洲大陸,到工業革命,到現代的股票交易暴跌,作者亞歷山大·容、迪特馬爾·皮珀、賴納·特勞布從歷史的角度研究和解釋金融發展歷程,同時深度剖析了每一次金融危機背後的原因,對於當今的金融創新和發現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國正在努力地發展資本市場,每一個人都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大潮的影響,了解金融發展歷史,探究經濟發展規律,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助益。
基本介紹
- 書名:金錢創造歷史:誰是下一個金融帝國
- 作者:亞歷山大·容 迪特馬爾·皮珀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9082019
- 外文名:Geld Macht Geschichte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金錢創造歷史:誰是下一個金融帝國》由《明鏡周刊》的三位作家亞歷山大·容、迪特馬爾·皮珀、賴納·特勞布合力而成,主要講述了資本如何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影響和改變歷史。從中世紀的銀行家為君主提供資金援助到發現美洲大陸,從工業革命到當今社會的股市危機……所有的這些,對於處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以及經濟變革時期的我們探究經濟發展規律,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亞歷山大·容 (德國)迪特馬爾·皮珀 (德國)賴納·特勞布 譯者:葛囡囡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資本的崛起
我們需要新銀行
1096年至1480年的編年史:中世紀的銀行業
商業革命
罪惡的交易
美第奇家族的繁榮與沒落
給皇帝的賄賂金
從黃金到記賬貨幣
第二部分第一次全球化
白銀的詛咒
1480年至1800年的編年史:流向全球的貨幣
象徵貪慾的佛洛拉
印鈔機上的賭徒
借貸革命
貨幣狂想
第三部分1800年後的輝煌和困頓
對鐵路的狂熱
1800年至1900年的編年史:貨幣的解放
可愛的貨幣之謎
國王們的股票經紀人
“我要殺了他們!”
徹底破產的教訓
忘記才會幸福
第四部分雙重打擊
1929年的信號
1900年至1945年的編年史:世界大戰和世界危機
鼓勵揮霍
國家的創傷
剪斷紙幣
被欺騙的騙子
第五部分繁榮之後的傾覆
從林間小屋到賭場
1945年至2009年的編年史:資本的波動
鴨子的終結
美元風暴
臨淵卻仍狂妄自大
命運之輪繼續旋轉
參考文獻
作者目錄
致謝
我們需要新銀行
1096年至1480年的編年史:中世紀的銀行業
商業革命
罪惡的交易
美第奇家族的繁榮與沒落
給皇帝的賄賂金
從黃金到記賬貨幣
第二部分第一次全球化
白銀的詛咒
1480年至1800年的編年史:流向全球的貨幣
象徵貪慾的佛洛拉
印鈔機上的賭徒
借貸革命
貨幣狂想
第三部分1800年後的輝煌和困頓
對鐵路的狂熱
1800年至1900年的編年史:貨幣的解放
可愛的貨幣之謎
國王們的股票經紀人
“我要殺了他們!”
徹底破產的教訓
忘記才會幸福
第四部分雙重打擊
1929年的信號
1900年至1945年的編年史:世界大戰和世界危機
鼓勵揮霍
國家的創傷
剪斷紙幣
被欺騙的騙子
第五部分繁榮之後的傾覆
從林間小屋到賭場
1945年至2009年的編年史:資本的波動
鴨子的終結
美元風暴
臨淵卻仍狂妄自大
命運之輪繼續旋轉
參考文獻
作者目錄
致謝
序言
2008年9月,各大媒體在報導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產時,不止一次貼出那些西裝革履的銀行業年輕人行色匆匆的照片。他們將事業上曾經的輝煌打包,裝入紙箱,然後急匆匆地離開了紐約摩天大樓中那個曾經屬於自己的位子,落寞地穿行於曼哈頓街頭。不過當時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嗅出了潛在的危機:那些原本拿著豐厚薪水的金融界青年才俊突然之間從高位跌下,儘管這一切如此不真實,但卻悄無聲息地預示著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已經到來。
自此,全球範圍內無以計數的人相繼失去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地球上較為貧窮的那部分入和國家又一次遭到最為慘重的打擊——即便是那些相對富裕的國家也不得不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比如歐盟成員國希臘,就由於經濟危機的原因而瀕臨國家破產。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只能背負著沉重的國債,依靠巨額的援助和投資項目暫時躲避危機;人們至今還能清楚地記起上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後果:延續數年的經濟大蕭條,希特勒和納粹的上台以及由此引發的世界大戰。
現實的發展似乎重複著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那些經濟危機的軌跡,更通過一系列事實賦予了人們儘可能形象而全面地去探討新時代資本角色的機會。《金錢創造歷史》這本書的標題是如此貼近現實。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球是一個整體,各國之間的經濟和金融關係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現代資本主義經濟自出現開始,也就是自中世紀末起,便書寫了一部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發展史,而也為人們提供了詳實且豐富的歷史研究資料。它不但富於變化,妙趣橫生,而且與現實出奇的相似。
雖然資本控制的時代少不了戰爭、危機和災難,但資本同時也推動著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進步;資本所帶來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總是如影隨形。法蘭克福經濟歷史學家維爾納·普魯姆佩在其關於所謂“創建者崩潰”的歷史教材中提及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普魯姆佩指出,當時資本的崩潰是如何在一方面毀滅了很多人的夢想並導致大量企業和銀行破產,而在另一方面卻終結了毫無章法的自由經濟主義,並引發新一輪的經濟繁榮,進而奠定了社會市場經濟的基礎。
富有美國樂觀主義精神的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他著作的序言中認可了金錢“在人類崛起中的重要意義”,這位哈佛大學教授將金錢視作“幾乎所有歷史進步的助產士”。但也有人對此持有異議,他們認為有鑒於最近的金融危機,弗格森的這一觀點過於魯莽。而弗格森打了一個比方來反駁他們的觀點,這恰好也是他的著作《貨幣崛起》的理論基礎:“我想,我們可以將貨幣制度的發展想像成連綿的山脈。山脈起伏不定,有的地方陡然升高,有的地方可能又急劇下降,但從長遠來看,卻是總體向上的發展趨勢。就好像在歷經高通脹、緊縮和1948年的貨幣改革後,德國人迎來了相對20世紀初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經濟繁榮。”
如果我們再來思考一下剛才提到的那個畫面,那么貨幣的發展史也許是有學習價值的。比如到目前為止,已經相當成功且在國際社會上得到共識的,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方法,即各國通過中央銀行採取低息政策以及國家施行投資計畫——現在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會考慮再次使用縮減開支的方法來應對危機。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個對策曾在1929年經濟危機時引發了農產品價格暴跌,甚至還加劇了原有的危機。
不過人類和貨幣能否長久、持續、共同地發展,這一期待是否現實,卻是另一回事。這本書並沒有對人們如此美好的期望給予太多支持;相反,它向人們指出,不論身處哪個時代,人們都無法逃避一種可怕的重複模式。1637年荷蘭爆發“鬱金香狂熱”時,無數的荷蘭人都做著妄圖通過鬱金香球莖一夜暴富的投機美夢,而當時的這場危機也已經昭示了金融投機活動以及金融泡沫產生的各種要素和環節: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泡沫的最終破滅和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後來在不到百年的世界經濟史中,同樣出現了一個本想收拾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留下的爛攤子,以振興法國經濟,卻最終失敗的蘇格蘭賭徒、金融數學家、投機者約翰·勞。由於他貪婪的欲望,這個紙幣和股票發燒友給法國經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而他也因此被歷史記住。
柏林經濟理論學家米夏埃爾·C·布爾達在他的短評中分析了最近的全球經濟危機的原因和走向,並從歷史中得出了理性的結論。“幾百年來,所有的金融危機都遵循相同的模式,但人類始終未曾從中學到什麼。”“合理調控”雖然是必要的、可行的,但科學家對未來的展望體現為這樣的標題——命運之輪繼續旋轉,也不是偶然,因為作者對於人類的學習能力實在存有懷疑。
自此,全球範圍內無以計數的人相繼失去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地球上較為貧窮的那部分入和國家又一次遭到最為慘重的打擊——即便是那些相對富裕的國家也不得不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比如歐盟成員國希臘,就由於經濟危機的原因而瀕臨國家破產。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只能背負著沉重的國債,依靠巨額的援助和投資項目暫時躲避危機;人們至今還能清楚地記起上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後果:延續數年的經濟大蕭條,希特勒和納粹的上台以及由此引發的世界大戰。
現實的發展似乎重複著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那些經濟危機的軌跡,更通過一系列事實賦予了人們儘可能形象而全面地去探討新時代資本角色的機會。《金錢創造歷史》這本書的標題是如此貼近現實。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球是一個整體,各國之間的經濟和金融關係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現代資本主義經濟自出現開始,也就是自中世紀末起,便書寫了一部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發展史,而也為人們提供了詳實且豐富的歷史研究資料。它不但富於變化,妙趣橫生,而且與現實出奇的相似。
雖然資本控制的時代少不了戰爭、危機和災難,但資本同時也推動著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進步;資本所帶來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總是如影隨形。法蘭克福經濟歷史學家維爾納·普魯姆佩在其關於所謂“創建者崩潰”的歷史教材中提及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普魯姆佩指出,當時資本的崩潰是如何在一方面毀滅了很多人的夢想並導致大量企業和銀行破產,而在另一方面卻終結了毫無章法的自由經濟主義,並引發新一輪的經濟繁榮,進而奠定了社會市場經濟的基礎。
富有美國樂觀主義精神的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他著作的序言中認可了金錢“在人類崛起中的重要意義”,這位哈佛大學教授將金錢視作“幾乎所有歷史進步的助產士”。但也有人對此持有異議,他們認為有鑒於最近的金融危機,弗格森的這一觀點過於魯莽。而弗格森打了一個比方來反駁他們的觀點,這恰好也是他的著作《貨幣崛起》的理論基礎:“我想,我們可以將貨幣制度的發展想像成連綿的山脈。山脈起伏不定,有的地方陡然升高,有的地方可能又急劇下降,但從長遠來看,卻是總體向上的發展趨勢。就好像在歷經高通脹、緊縮和1948年的貨幣改革後,德國人迎來了相對20世紀初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經濟繁榮。”
如果我們再來思考一下剛才提到的那個畫面,那么貨幣的發展史也許是有學習價值的。比如到目前為止,已經相當成功且在國際社會上得到共識的,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方法,即各國通過中央銀行採取低息政策以及國家施行投資計畫——現在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會考慮再次使用縮減開支的方法來應對危機。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個對策曾在1929年經濟危機時引發了農產品價格暴跌,甚至還加劇了原有的危機。
不過人類和貨幣能否長久、持續、共同地發展,這一期待是否現實,卻是另一回事。這本書並沒有對人們如此美好的期望給予太多支持;相反,它向人們指出,不論身處哪個時代,人們都無法逃避一種可怕的重複模式。1637年荷蘭爆發“鬱金香狂熱”時,無數的荷蘭人都做著妄圖通過鬱金香球莖一夜暴富的投機美夢,而當時的這場危機也已經昭示了金融投機活動以及金融泡沫產生的各種要素和環節: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泡沫的最終破滅和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後來在不到百年的世界經濟史中,同樣出現了一個本想收拾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留下的爛攤子,以振興法國經濟,卻最終失敗的蘇格蘭賭徒、金融數學家、投機者約翰·勞。由於他貪婪的欲望,這個紙幣和股票發燒友給法國經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而他也因此被歷史記住。
柏林經濟理論學家米夏埃爾·C·布爾達在他的短評中分析了最近的全球經濟危機的原因和走向,並從歷史中得出了理性的結論。“幾百年來,所有的金融危機都遵循相同的模式,但人類始終未曾從中學到什麼。”“合理調控”雖然是必要的、可行的,但科學家對未來的展望體現為這樣的標題——命運之輪繼續旋轉,也不是偶然,因為作者對於人類的學習能力實在存有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