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學體系是金融的所有客觀規律體系的集成。它在上述發現的前提和基礎上,從科學的角度、宇宙的視角,用地球的法則和科學的方法探索、研究、發現、歸納、總結所有金融的客觀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科學體系
- 創始人: 丁大衛
- 實質:金融的所有客觀規律體系的集成
- 所屬:金融科學
簡介,科學定義,關係,金融定義,區別,組成,
簡介
丁大衛,金融規律的發現者、金融定律的發明人、國際著名金融專家、金融危機預言家、國際企業管理專家、國際金融界權威人士、全球金融領跑者、金融市場守望者、中國金融市場診斷師、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道路的促進者。
曾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考取了極個別人才能通過的幾乎所有美國金融/證券行業所需的營業執照,並在該行業的不同領域從業至今,涉及企業和金融管理的方方面面。
歷任
l 美國環球證券首席投資執行官
l 美國國際金融證券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
l 多倫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顧問
l 加拿大風險資本交易所董事
l 博鰲亞洲論壇/博鰲水城投融資總策劃
l 博鰲亞洲論壇顧問
l 博鰲水城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
l 中美多所大學教授或特聘教授、博導
l 中國黃金投資專家委員會首席金融科學家
l 國際多家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美林、高盛、黑石、摩根、野村等國際投行的經常顧問
科學定義
經過多年的反覆探索、研究與實踐,筆者發現並堅信:一、凡是科學的東西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二、凡是科學的東西都是可以定性甚至定量分析的;三、凡是科學的東西都應經得起時間、實踐和事實的反覆檢驗,因此,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四、地球是科學的,而且非常完美,進而言之,組成地球的萬物皆有規律,否則,地球就亂了套,也不可能存在如此之久;五、並非所有科學都是百分之百的精確,因為整個宇宙是變化的和相對的;六、並非所有科學發明和技術都是進步的,一切違背自然規律的做法如克隆技術、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都是自我毀滅的行為。
關係
下面是筆者看到的一個網友的觀點:“金融是不是科學?把它當科學去學習,得出的卻是相反的答案——越是研究它越會感到它離“科學”非常遙遠——得不出任何唯一性的科學定義;但是,什麼科學有徹底的唯一性呢,大科學都沒有,因此說,金融是一門大科學——模糊的很,永遠不可能被人看清晰的大科學——包括極少數研修金融達到極高境界的人。就象我們對真理的探求,越是認識的深刻反而越是痛苦,越是想清楚地認識它反而越感到迷茫。其實,凡是大科學,人們就不要指望有什麼準確答案,永遠不變的答案,我們追求的只有可能性以及可能性之間的機率比較,以及變化中的規律”。
筆者認為,“金融是不是科學”之所以成為一個大眾命題和廣泛討論的話題,原因諸多,主要如下:
首先,截至到目前,人類普遍認為,金融純屬人類主觀意識範疇與自然界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不同於自然,金融沒有規律可循;
其次,由於尚未掌握金融的規律,截止到目前為止的人類金融實踐活動似乎證明,金融變化莫測,規律難覓。還有人認為金融並不存在客觀規律或並無規律可循,完全是參與者(市場)博弈的結果;
最後,在上述錯誤認識和判斷的基礎上,金融學在全世界始終都被界定為充滿主觀意識的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遠離客觀的自然學科。
然而,筆者始終認為,萬物皆有規律,金融也不例外。我們尚未找到許多事物的規律,包括我們人是從哪裡來的,地球和宇宙是怎樣形成的等,但這並不等於說這些事物沒有規律。
毋庸置疑,發現和掌握金融規律比“登天還難”。然而,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筆者終於發現,金融有著完美的客觀規律。金融學應該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系統集成, 因此,金融不僅是科學,而且是一門比一般科學如單純的自然科學或人文科學要複雜得多的綜合科學。
儘管金融很大程度上屬於人類意識範疇,但在更大程度上仍無法擺脫天地規律的制約,因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產物,所謂“天人合一”,因此,金融是自然與人的產物,但它首先是自然的產物,因為自然是萬物之母,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因此,人類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正因為金融是自然與人類的產物,金融學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系統集成,所以,對它進行定性、定量分析難度很大,因此,很大程度上金融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或者說金融是一門非常難以把握的大科學。儘管如此,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筆者終於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即,金融的屬性、邏輯性、來龍去脈、系統性和變化規律等,同樹如出一轍,因此,金融就是樹!金融樹乃金融規律的集大成者!正因為掌握了這些規律,筆者能夠在歷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不厭其煩地向世人發出了警告並預示了結果。
金融定義
金,金子;融,融通;金融——金子的融會貫通。古今中外,黃金,因其不可毀滅性、高度可塑性、相對稀缺性、無限可分性、同質性及色澤明亮等特性特點,成為經濟價值最理想的代表、儲存物、穩定器和交換媒介之一,並因此成為世人喜愛和追逐的對象。
黃金曾一度成為國際貿易中唯一的媒介。在易貨經濟時代,商人只能進行對口的交易,以物易物,因此,人類的經濟活動受到巨大制約。在金本位經濟時代,價值與財富是以實物資產——黃金為依據和標準,這種客觀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然而,作為價值流通的載體,黃金不利的一面如搬運、攜帶、轉換等不便的物理條件限制,使它又讓位於更為靈活的紙幣(貨幣)。如今,貨幣經濟不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貨經濟,而且覆蓋了金本位經濟。貨幣經濟在給人類帶來空前經濟自由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諸多麻煩和問題,如世界貿易不平衡、價值不統一、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經濟發展大起大落等等。引發當場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重要巨觀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貿易失衡,尤其是巨大的美國貿易赤字。
脫離金本位的初衷是想實現經濟自由和穩定發展,然而,今天卻適得其反。在貨幣多樣化的今天,現代金融中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內涵、作用及風險卻越來越廣,越來越大,並已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和每個人的生活中。
事實證明,金融的屬性、存在與表現形式、運轉規律、邏輯性、系統性、全維性、來龍去脈、變化規律、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和作用等一切的一切同樹如出一轍,因此,金融就是樹!儘管金融屬於人類意識範疇,但它必須遵循天地之規律——地球法則。樹是地球法則的集大成者。“金融樹”通過樹,揭示了金融發展變化的唯一客觀規律。所有金融危機都是人為的,都不應該發生,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人類掌握金融的基本規律之前,金融危機是難以避免的。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證明,金融就是樹,違背了樹的原則和規律,金融危機就一定會發生。
什麼是金融科學體系?(定義)
金融科學體系是一整套將以金融樹為核心的金融規律進一步歸納、總結、科學化、系統化的管理體系、理論體系、知識體系及教育教學體系,讓世人可以輕鬆學習、掌握、套用,比如,通過金融樹教育體系,普通人可以用幾天的時間輕而易舉地學會準確無誤的系統金融知識,因為該體系將包括會計、財務、衍生證券等在內的所有金融知識、科目等,按照客觀規律、先後順序、相互關係、邏輯性等,系統集成到一棵可視化的“金融樹”,你想學的一切便一目了然。
筆者認為並被大量事實反覆證明:金融科學體系是金融唯一的客觀規律體系和科學研究方法。
區別
金融科學體系與現有金融體系或現有金融知識體系在諸多方面有著本質,甚至天壤之別。這裡略談二三。
首先,二者在根本認知和出發點上完全不同。比如,金融科學體系認為,儘管金融很大程度上屬於人類意識範疇,但仍無法擺脫天地規律的制約,因為,萬物皆有規律,金融也不例外,人本身就是自然的產物,因此,人類不能隨心所欲。因此,金融學應該是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的系統集成。因此掌握金融規律比“登天還難”,儘管如此,金融仍然有著完美規律。相比之下,現有金融體系認為金融純屬人類主觀意識範疇與自然界沒有任何關係,因此,金融學在全球都被界定為文科(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很多人認為在金融領域並不存在客觀規律或並無規律可循,完全是參與者(市場)博弈的結果;
其次,金融科學體系認為地球是一體的,金融及影響金融規律的因素也是一體的。金融科學體系進一步認為,同人體、樹體一樣,所有金融都是一體的,小體系外面有大體系,大體系外面還有更大體系,體系外的因素同樣對金融產生影響,有時影響更大,所以,金融科學體系將所有金融現象及影響它的所有因素作為一個整體研究,相比之下,直至目前,在全球範圍,現有金融知識體系如圖所示不成體系,充滿唯心的主觀意識,相互孤立、支離破碎、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與現實嚴重脫節。除金融科學體系外,直至目前,全世界沒有一本教科書,沒有一所學校教授系統的和統一的金融知識。
令人欣慰的是國際頂尖的金融學專家已意識到並試圖改變上述糟糕現狀。金融學的頂級教授茲維·博迪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莫頓合著的“金融學”一書,得到諾獎獲得者——大牌經濟學教授保羅·薩繆爾森推薦。在本書的範圍介紹中,作者寫道:“在化學等發展成熟的研究領域,通常的教育方法是在入門課程中涵蓋一般原理,給學生一個該學科的總印象,從而為其他更專業的課程(如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打下基礎。同樣的,將金融學的所有分支領域——公司財務、投資學、金融機構學,囊括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1、作者認為,相對化學等領域,金融學發展不成熟;2、作者將所有分支領域——公司財務、投資學、金融機構學——囊括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中。其實,金融學的分支領域遠遠不止上述三個。
儘管如此,相對目前及以往的金融類教科書和教學方法,“金融學”這本書已經是一個偉大的,前所未有的創舉。但由於不了解這些分支學科及影響企業、金融、經濟所有因素的相互作用、關係、位置等,作者未能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和系統性,只是機械地把幾個分支學科的知識堆積在一起,因此把它們的位置、關係和作用等都搞錯了。好比把樹葉放到樹根的位置,樹根放到樹幹的位置,汽車輪子安裝在汽車的裡面,發動機放到汽車頂上。由此可見,系統的金融管理知識體系一直是個空白,業界仍在黑暗中摸索。這就是為什麼金融、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難學難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最後,由於在根本認知上存在天壤之別,因此,金融科學體系不僅在金融理論、金融知識、金融實踐等方面與現有金融體系存在巨大差異,甚至完全不同,而且在金融的方方面面,比如,金融的教育和教學方面,金融市場設計、監管等方面。
二者突出的差異在於,前者一切按照金融的客觀規律從事所有金融工作,後者完全是根據個人的主觀意識從事金融工作。
舉例說明,前者強調的是包括金融的屬性、順序、邏輯、規律、相互關係等在內的整個金融系統,比如,沒有會計準則,就沒有財務管理,沒有財務管理,就沒有基礎證券,沒有基礎證券,就沒有衍生證券;又比如,沒有過去價值就沒有現在價值,沒有現在價值就沒有預期價值,沒有預期價值就沒有未來價值;再比如,正確的金融監管體系應該是符合金融發展規律的系統化統一監管體系。相比之下,後者是孤立地,抽象地,單獨地看待上述問題和現象。而現有的世界各國金融監管體系都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式的相互割裂的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