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效率論

金融效率論

《金融效率論》是2006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沈軍

基本介紹

  • 作者:沈軍著
  • ISBN:9787505855960
  • 頁數:277
  • 定價:21.00元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5
內容簡介
金融效率是一個全球性論題,也是金融基礎理論中亟待深入探討的重大課題。本書探索性地建立了一個分析金融效率的新體系,並在此體系下對中國案例進行了實證分析,是對金融效率研究與金融發展理論的深化與拓展。
本書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金融效率研究的文獻回顧;第二部分由金融本質屬性歸納出研究金融效率的二元視角,即SFE(金融結構—功能—效率 )框架下的系統視角和演進的金融發展理論框架下的資源視角;第三部分在系統與資源的二元視角下對金融資源屬性、金融效率的含義、分類、配置框架、影響因素與提高途徑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分析;第四部分提出了金融效率的實證研究架構,並對中國金融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第五部分提出了構建發展金融學的初步構想,闡述了中國金融發展必須走效率型之路的命題。
針對現有的金融效率研究(尤其是巨觀金融效率研究)在研究視角、概念界定、評價體系、影響因素以及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的關係等方面存在爭議與有待完善之處,本書在系統與資源的二元視角下,整合了金融資源論與系統論的理論成果,系統構建了金融效率的理論與實證的完整體系,並對中國案例進行了實證研究,其創新之處在於:
1.系統勾勒出金融效率研究的全新體系。新體系涵蓋了金融效率研究的理論起點、分析視角、新方法論、理論分析的主線(經與緯)以及實證研究要點等五個方面,即金融非中性為起點、金融本質基礎上的系統觀與資源觀為分析視角、系統分析與綜合為新方法論、CAS(複雜適應系統)一次優—協調三大原理為經、SEnFEf範式(金融結構、運行機制與環境共同決定金融功能與金融效率)為緯、多指標一線性與非線性方法相結合一滿意解為實證研究要點。
2.提出了研究金融效率的系統與資源的二元視角。其一,構建了SFE框架,廓清了金融效率在金融系統邏輯鏈條上的位置,提出了SEnFEf新範式、系統科學下的新方法論與金融適應效率等新理念,為金融結構、金融功能與金融效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系統視角;其二,提出金融發展理論的演進是對其基礎模型——金融深化論的擴展,這就突破了將金融發展理論各流派對立起來的傳統藩籬,在此基礎上挖掘出研究金融效率的資源視角,並提出了構建發展金融學的初步構想。
3.由二元視角與金融資源屬性的深入分析推導出了金融效率理論分析的適應一次優一協調三大原理,在此基礎上,提出巨觀金融效率全新的內涵:是微觀金融效率與巨觀的金融滲透效率及金融適應效率的統一,是更為重要的金融效率。在金融複雜系統的啟示下,對金融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的梳理。
4.通過對金融與石油兩大戰略性資源的比較,進一步加深了對金融資源本質屬性的認識;結合內生增長理論與油氣滲流模型,提出了金融滲透效率。
5.在適應一次優一協調三大原理指引下,提出金融效率的實證研究應遵循多指標一線性與非線性方法結合一滿意解的三大要義,進而在選取合理的方法與建立有效的指標體系基礎上,建立了金融適應效率的評價模型。
6.在金融效率的實證框架下,分別求取了中國微觀、滲透、適應及巨觀金融效率值;在此基礎上,運用計量方法分析了中國金融效率的影響因素,並對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關係進行了再檢驗,進而得出了不少有益的認識。
通過中國案例的實證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結論:
第一,中國金融變革與發展應遵循系統性、效率性與開放性的原則;
第二,應以協調的觀點看待金融的增量與存量改革、產權結構與市場結構改革;
第三,加強制度性金融資源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金融發展的核心內容;
第四,最佳化結構、健全運行機制、改善生態環境是提高金融效率的有效途徑。
金融效率研究的難點與有待深化之處:
1.難點:對金融本質、功能及金融複雜系統的認識仍存在局限性,複雜系統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仍處在發展之中;關鍵解釋變數的難以量化、數據的不完全與口徑的不一致等問題造成實證研究較為粗略。
2.有待深化之處:本書提出的金融效率分析框架仍需主流經濟學理論模型的拓展與更多樣本(國家或地區)的實證檢驗;金融效率理論與實證研究的結合仍需進一步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