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淨傳染的
根據投機者所認定的國家間相似性的類型不同,淨傳染包括經濟傳染型(經濟基礎或經濟政策類似)、政治傳染型(政治狀況和政策類似)、文明傳染型(國家間文明、文化的相似性)等形式。
1.經濟淨傳染。經濟淨傳染是指投資者在看到一個國家發生危機時,往往對另一個與其經濟基礎或經濟政策相似的國家發起衝擊。例如,面對投資者衝擊時,某個國家由於較高的失業率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投機者就得到一個重要信息,與其面臨相似狀況(高的失業率)的其他國家在受到衝擊時也會採取同樣的策略——放棄固定匯率,根據多維平衡點模型,這就導致了“自促成”的投機者衝擊,形成金融危機傳染。
2.政治淨傳染。一國政府在決策時往往面臨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的衝突,政府必須在這兩者間進行權衡,如果它認為經濟利益大於政治利益,就會選擇經濟目標,反之則選擇政治目標。若市場投機者根據一國政府的歷史行為、當前環境和決策偏好對其做出相反的決策預期並發動強調的貨幣衝擊的話,則可能造成該國政府決策的改變,進而在投機者進一步的衝擊下引發貨幣危機。一個成員國對其政治目標的放棄,會相應降低其他成員國選擇經濟目標的政治成本,誘導市場力量向其他成員國開展衝擊,從而為貨幣危機在成員國間的傳遞打開渠道。
由此可見,金融危機政治傳染的本質是:一個國家的危機披露了與其環境相似國家的政府對待政策成本的信息,改變了政府原來的經濟與政治水平平衡關係,增加了投機者對環境相似國家與危機國家採取相同政策的預期因素,因而導致了“自促成”的金融危機。
3.文化相似型淨傳染。文化相似型淨傳染是指金融市場投機者利用一些國家在經濟上毫無聯繫但具有某些共同或相似的文明和文化背景、相似的發展史的特點,將這些國家歸為同一類型的國家,並認為他們在經濟政策的取向上以及處理問題的思路、方式方面趨於一致。因此,當其中一個或幾個國家迫於某種壓力而放棄其固定匯率制時,投機者就會認為其他的那些具有相似文明背景的國家捍衛其固定匯率制的意願也同樣不會那么堅決,在受到攻擊時也會採取同樣的策略,因而造成對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預期增加,促成了危機向這些國家的傳染。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982年拉美國家債務危機傳染到了菲律賓,因為投機者認為
菲律賓與拉美國家一樣也曾是
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它一定存在著與其他拉美國家同樣的問題,因而開始了對菲律賓的攻擊。
金融危機淨傳染的機制和過程
對於淨傳染的機制和過程,“信息層疊”理論給予了較好地解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類模型:
第一類:“序列模仿活動”模型。該模型描述的是這樣一種情形:假定有三個投資者S1、S2、S3均在某國投資,由於S1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認為該國的投資前景不好,而選擇撤資的決策方案A;而S2根據自己了解的信息,理應選擇繼續投資,但當得知S1選擇了撤資時,誤認為S1獲得了比自己更多更準確的信息,而對自己的正確決策發生了懷疑,從而也選擇了撤資的決策A;S3看到了S2和S2都選擇了撤資時,誤認為S1和S2獲得了比自己更多更準確的信息,也選擇了撤資。這樣,即使該國一切經濟狀況均良好,但由於這種錯誤信息的不斷疊加,使該國金融市場必定發生動盪。在與該國具有某種相似性的國家的金融市場上,投資者也會產生其金融市場會發生動盪的預期,從而使危機得以傳染。
第二類:信息披露模型。該模型是指投機者衝擊一國貨幣的強度取決於該國政府捍衛固定匯率的態度,而政府的態度又取決於政府對維護固定匯率所帶來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權衡及偏好,其政治利益表現為可以維護政府的聲譽或取得加入某個貨幣同盟的資格;但固定匯率制卻不利於政府實現其經濟目標,如降低失業率等。如果政府的利益是政治利益高於經濟利益,則會竭力維護固定匯率制;如果利益偏好正好相反,則會放棄固定匯率制。而對於投機者而言,政府的利益偏好是不得而知的,但這種偏好的信息卻可以通過相類似的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中傳遞出來,那就是與發生危機國家具有相似政策和巨觀經濟環境的國家,其政府的偏好也帶有相似性,在其貨幣受到衝擊時,政府也會放棄固定匯率制。因此,投機者在這種預期下會實施對另一個環境相似國家的貨幣進行衝擊,形成危機的傳染。
第三類:貝葉斯型機率信息模型。這一模型與“信息披露模型”相似,但假設一個發生危機的國家所傳遞的危機信息是機率型的。一般情況下,投機者對某國發生危機賦予的預期機率是較低的,但當看到與該國環境相似的國家發生了危機時,就提高了對該國發生貨幣危機的預期機率,增加了該國發生貨幣危機的可能性,這在統計上屬於一個貝葉斯機率。
在以上各個模型中,所指的相似性不僅包括巨觀經濟環境上的相似,還包括國家之間經濟政策、政治狀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相似。據此,有的學者將淨傳染劃分為為經濟淨傳染、政治淨傳染及文化相似性淨傳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