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機遇”研究

金融危機“機遇”研究

《金融危機“機遇”研究》是2012-09-01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李妍

基本介紹

  • 書名:金融危機“機遇”研究
  • 作者:李妍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9-01
內容簡介,目錄,部分內容,

內容簡介

金融危機傳導是國內外金融領域研究者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金融危機“機遇”研究》從我國具體情況出發,研究國外發生金融危機後,我國如何進行抵禦,將其傳導到我國的影響降至最小。現有的研究側重於危機指標監測,而我國近年來來發生過大規模金融危機,更多的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困擾,故套用現有模型只能是以相似國家作為參考,無法真正驗證對我國的適用性。本書則從“機遇”的角度構建了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在國外金融危機剛剛發生時迅速發掘我國的機遇點,調整國內經濟運行,引導其向抵禦金融危機的方向發展,並開發了應急系統顯示危機發生後的政策調整過程,在未來金融危機發生後的應對工作中,為我國政府提供輔助決策工具。
《金融危機“機遇”研究》可作為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信息學等專業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級的前沿專題教材。對於科研人員將科研成果軟體化,本書也可作為頗具實用價值的參考資料。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本書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本書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與主要內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節 本書主要創新
一、構建了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
二、構建了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指標體系
三、開發了“中國金融危機機遇挖掘原型系統”
四、模型專為中國而設計
五、提出了物聯網環境下的金融危機傳導問題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行為金融學與金融危機預警模型基礎知識
第一節 心理因素與行為金融學
一、心理因素對經典金融學的影響
二、行為金融學發展簡介
三、行為金融學對心理因素的抽象描述
第二節 金融危機預警模型研究簡介
一、經典預警模型研究及構建思路總結
二、新型預警模型分析
三、現有預警模型對中國的適用情況分析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傳導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節 金融危機傳導機理分析
一、金融危機源
二、金融危機傳導對象
三、金融危機在不同載體間的傳導過程
第二節 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傳導中的作用分析
一、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貿易渠道傳導中的作用分析
二、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金融渠道傳導中的作用分析
三、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資本渠道傳導中的作用分析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構建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
第一節 構建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
一、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作用點
二、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構建思路
三、構建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
四、中國金融危機“機遇”模型的優缺點
第五章 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的實證檢驗
第六章 依據“機遇”模型開發“中國金融危機機遇挖掘原型系統
第七章 研究結論及物聯網環境套用價值展望

部分內容

隨著對金融學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現象被實證揭示出與經典金融學的理論解釋不一致,這成了金融市場的異象。實證研究促進了對金融學中經典理論的進一步思考。由於現實中人們的決策行為與理性經濟人假設有一定的差異,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拓寬理性經濟人假設,並以此為基礎來研究金融問題,這就產生了金融學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把人的情感因素作為影響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包括情感心理學中的過度自信、保守主義、厭惡後悔和損失等心理特徵,而這些特徵又直接影響著人的投資行為。投資者的決策過程也就是投資者的選擇偏好過程,這一過程與人們的認知心理密切相關。
20世紀90年代末,行為金融學傳入中國,並開始出現了一批針對我國金融市場的行為金融學研究成果。彭星輝、汪曉紅(1995)對上海的一些股票投資者,利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投資者行為特點和個性心理差異方面的研究。李心丹等(2001)在其主持的上證聯合研究計畫第三期課題報告中,運用“投資者行為的心理實驗”、“投資者交易賬戶數據的實證檢驗”和“投資行為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行為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宋軍、吳衝鋒(2001,2003)和施東輝(2001)研究了我國股票市場的羊群行為。戴國強(1999)、鐘蓉薩等(1999)以及張思奇等(2000)實證研究了我國的“舊曆效應”。劉建軍、李輝(2002)在對我國股市有效性的統計檢驗過程中,分別研究了我國股市的周末效應和年關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