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安紀念文集》內容包括:正直正派正氣的總編金福安、好同志好朋友好兄弟——懷念金福安、思念大金、難忘四次握手、我的第一個上級、點點滴滴在心頭、北京辦事處的好朋友和知心人、檢討一下“知足”感、福安兄,你走得太早了!追憶大金——正直硬氣清貧、往事點滴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金福安紀念文集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頁數:381頁
- 開本:16
- 作者:陳保平 錢漢東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606863
內容簡介,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金福安紀念文集》由文匯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薦
這位“書生”,不弄權、不徇私,於外從無作秀之態,於內常有自問之心。特別是對看準了的問題,關乎大局、關乎大眾的事情,福安總是從自己的工作角度出發,大刀闊斧,勇於擔當,敢作敢為。重要時刻,不惜拍案而起,力辨是非。我敬之、佩之。
——宋超
聽到這些“新聞”,我真為福安感到高興。職務變了,正直、正派、正氣的金福安,卻本色不變,是個好總編啊!
——周瑞金
站在辦公室窗前,回憶與金總的四次握手,感受到的是一種純真之美、人格之美、崇高之美,這是一種在溫暖的冬日陽光下的感覺,這是一種心靈的洗禮,精神的升華。
——胡勁軍
——宋超
聽到這些“新聞”,我真為福安感到高興。職務變了,正直、正派、正氣的金福安,卻本色不變,是個好總編啊!
——周瑞金
站在辦公室窗前,回憶與金總的四次握手,感受到的是一種純真之美、人格之美、崇高之美,這是一種在溫暖的冬日陽光下的感覺,這是一種心靈的洗禮,精神的升華。
——胡勁軍
圖書目錄
序言:心無旁騖
深切懷忿
人有鐵肩——追憶金福安同志
正直正派正氣的總編金福安
好同志好朋友好兄弟——懷念金福安
思念大金
難忘四次握手
我的第一個上級
點點滴滴在心頭
北京辦事處的好朋友和知心人
檢討一下“知足”感
福安兄。你走得太早了!
追憶大金——正直硬氣清貧
往事點滴
他永遠溫暖地留在我們心中一}乙大金
天妒好人\大金走好
福安:亦兄亦師亦諍友
金福安與上海國際關係學術界
益者三友
金福安是我的良師益友
好人大金
難忘金老師的課
難忘金會長!永遠的缺憾
金子之光永不消失——悼念會長金福安
深秋相送悼福安
遲到的懷念
另一條戰線上的戰友——懷念金福安
送金福安先生遠行
金總的魅力、魄力、親和力
歲月流轉筆友情深
懷念金總
“把好事做下去”
灑向人間都是情——緬懷金福安
別了!大金!——追憶金福安校友
默默奉獻大膽突破一一金福安在解放日報夜班工作的歲月
“版面匠”金福安
一個一身正氣的人——紀念金福安同志
好同事、好兄弟、好領導——憶金福安同志
痛別福安
諍言情至誠居高聲自遠——追憶金福安總編二三事
老金,老金!——回憶和金福安總編輯共事的日子
哭別福安
大金,多想聽你再說辦晚報
淡定執著而又有火一樣的熱情——懷念老總編金福安
懷念老總編金福安
知遇之恩
追憶金福安二三事
深切緬懷金福安老總
欲哭無淚憶大金
懷念金總
永遠的金總
一個報人的最後留言——深切悼念原總編輯金福安
心香一瓣,為大金送行
純粹的金福安
新聞探索
繼承發揚優良傳統豐富中國晚報特色——創實、創新專副刊系列的做法和體會
傳承文脈有感而發——
大膽創新形成六大專版系列
五色紛呈看長廊
《新民晚報》總編金福安訪談錄
總編輯金福安作客搜狐網談《新民晚報》現狀及改革
筆墨留痕
筆走龍蛇寫友情——解放日報代表團訪日見聞
面向亞洲融入亞洲——澳大利亞紀行之一
富有創意的高新技術——澳大利亞紀行之二
一流的超市配貨中心澳大利亞紀行之三
走近“西眺的終點”——埃及採訪札記
美麗開放的大馬士革——敘利亞紀行之一
讓陽光照暖戈蘭高地——敘利亞紀行之二
令人震撼的燦爛文明(上)——敘利亞紀行之三
令人震撼的燦爛文明(下)——敘利亞紀行之四
武夷岩茶溢清香
馬年新春談讀書
公僕鏡頭中的主人
炭火相傳看寶齋
淮海路的風情
王憶選:來“解放”探討字型
遠眺、打坐、吃粥
訪熊貓故鄉臥龍
成功的起飛——訪廈門國際機場
變化中的亞太格局一——第四次東亞經濟發展與區域合作國際討
論會紀實,
廈門:擺開“造港”態勢——閩東南之行見聞之一
石獅:巧抓“五大五小”——閩東南之行見聞之二
莆田:緊擂雙面“侔鼓”——聞東南之行見聞之三
做好中日友好這篇文章——訪日本學者岡部達味和稻垣清先生
甘為上海外向經濟效力——訪香港廠主聯合會會長黃鮭先生
滬滇合作邁新步——赴雲南採訪紀行之一
亟待開發的富饒——赴雲南採訪紀行之二
旅遊大省前程似錦——赴雲南採訪紀行之三
做大真正的邊貿——赴雲南採訪紀行之四
開發路上不言“停”——松江區九亭鎮發展紀實
移“花”接“木”大手筆——浦東花木邁向現代化行政文化中心
紀實
鮮明的對比
“歷史是人民寫的”
勇做治安尖兵
用實際行動樹立好黨風
有了電視機還得節目好
上級為何不干預?
救救解放島倉庫
要“挑”不要“咬”
自立之志不可無
需要這一片熱忱
請考慮“消費效益”
善的循環
修鋁鍋蓋的人
重新起用改革者好
大膽任用“開拓型”人才
“超高層”的啟示
上海也應出年輕的“經濟強人”
讓中老年也穿得更漂亮些
“名牌”更要宣傳
廣開商業服務門路
讓第三產業勃興
計畫觀念的改變
“蜜蜂”報信來
不忘革命紀律
迪斯科能代替廣播操嗎?
這樣的會要經常開
會議形式大可改革
一項千秋大業
要爭“團體冠軍”
公共廁所的身價
“他山之石”一識
呼籲病床
謹防浦江“沉樓”
《新民晚報》總編金福安:思想和巨人在一起
在動盪歲月中前行——金福安校友訪談記錄
家人思念
福安啊,與你結為夫妻,真是我莫大的幸福
回憶父親
感恩長輩親友讀者
後記
深切懷忿
人有鐵肩——追憶金福安同志
正直正派正氣的總編金福安
好同志好朋友好兄弟——懷念金福安
思念大金
難忘四次握手
我的第一個上級
點點滴滴在心頭
北京辦事處的好朋友和知心人
檢討一下“知足”感
福安兄。你走得太早了!
追憶大金——正直硬氣清貧
往事點滴
他永遠溫暖地留在我們心中一}乙大金
天妒好人\大金走好
福安:亦兄亦師亦諍友
金福安與上海國際關係學術界
益者三友
金福安是我的良師益友
好人大金
難忘金老師的課
難忘金會長!永遠的缺憾
金子之光永不消失——悼念會長金福安
深秋相送悼福安
遲到的懷念
另一條戰線上的戰友——懷念金福安
送金福安先生遠行
金總的魅力、魄力、親和力
歲月流轉筆友情深
懷念金總
“把好事做下去”
灑向人間都是情——緬懷金福安
別了!大金!——追憶金福安校友
默默奉獻大膽突破一一金福安在解放日報夜班工作的歲月
“版面匠”金福安
一個一身正氣的人——紀念金福安同志
好同事、好兄弟、好領導——憶金福安同志
痛別福安
諍言情至誠居高聲自遠——追憶金福安總編二三事
老金,老金!——回憶和金福安總編輯共事的日子
哭別福安
大金,多想聽你再說辦晚報
淡定執著而又有火一樣的熱情——懷念老總編金福安
懷念老總編金福安
知遇之恩
追憶金福安二三事
深切緬懷金福安老總
欲哭無淚憶大金
懷念金總
永遠的金總
一個報人的最後留言——深切悼念原總編輯金福安
心香一瓣,為大金送行
純粹的金福安
新聞探索
繼承發揚優良傳統豐富中國晚報特色——創實、創新專副刊系列的做法和體會
傳承文脈有感而發——
大膽創新形成六大專版系列
五色紛呈看長廊
《新民晚報》總編金福安訪談錄
總編輯金福安作客搜狐網談《新民晚報》現狀及改革
筆墨留痕
筆走龍蛇寫友情——解放日報代表團訪日見聞
面向亞洲融入亞洲——澳大利亞紀行之一
富有創意的高新技術——澳大利亞紀行之二
一流的超市配貨中心澳大利亞紀行之三
走近“西眺的終點”——埃及採訪札記
美麗開放的大馬士革——敘利亞紀行之一
讓陽光照暖戈蘭高地——敘利亞紀行之二
令人震撼的燦爛文明(上)——敘利亞紀行之三
令人震撼的燦爛文明(下)——敘利亞紀行之四
武夷岩茶溢清香
馬年新春談讀書
公僕鏡頭中的主人
炭火相傳看寶齋
淮海路的風情
王憶選:來“解放”探討字型
遠眺、打坐、吃粥
訪熊貓故鄉臥龍
成功的起飛——訪廈門國際機場
變化中的亞太格局一——第四次東亞經濟發展與區域合作國際討
論會紀實,
廈門:擺開“造港”態勢——閩東南之行見聞之一
石獅:巧抓“五大五小”——閩東南之行見聞之二
莆田:緊擂雙面“侔鼓”——聞東南之行見聞之三
做好中日友好這篇文章——訪日本學者岡部達味和稻垣清先生
甘為上海外向經濟效力——訪香港廠主聯合會會長黃鮭先生
滬滇合作邁新步——赴雲南採訪紀行之一
亟待開發的富饒——赴雲南採訪紀行之二
旅遊大省前程似錦——赴雲南採訪紀行之三
做大真正的邊貿——赴雲南採訪紀行之四
開發路上不言“停”——松江區九亭鎮發展紀實
移“花”接“木”大手筆——浦東花木邁向現代化行政文化中心
紀實
鮮明的對比
“歷史是人民寫的”
勇做治安尖兵
用實際行動樹立好黨風
有了電視機還得節目好
上級為何不干預?
救救解放島倉庫
要“挑”不要“咬”
自立之志不可無
需要這一片熱忱
請考慮“消費效益”
善的循環
修鋁鍋蓋的人
重新起用改革者好
大膽任用“開拓型”人才
“超高層”的啟示
上海也應出年輕的“經濟強人”
讓中老年也穿得更漂亮些
“名牌”更要宣傳
廣開商業服務門路
讓第三產業勃興
計畫觀念的改變
“蜜蜂”報信來
不忘革命紀律
迪斯科能代替廣播操嗎?
這樣的會要經常開
會議形式大可改革
一項千秋大業
要爭“團體冠軍”
公共廁所的身價
“他山之石”一識
呼籲病床
謹防浦江“沉樓”
《新民晚報》總編金福安:思想和巨人在一起
在動盪歲月中前行——金福安校友訪談記錄
家人思念
福安啊,與你結為夫妻,真是我莫大的幸福
回憶父親
感恩長輩親友讀者
後記
後記
壬辰新秋,《金福安紀念文集》終於完稿。編輯這本紀念文集,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我覺得是值得的,其意義非同尋常。它表達了/k~lG對金總的緬懷紀念,而金總的為人、專業水平和敬業精神更是今日新聞從業人員學習的楷模。
我有幸成為金福安紀念文集的第一讀者。閱讀金總師友、同事及讀者的回憶文章,我處處感受到金總為人的高風亮節,時時體察到金總處事的光明磊落,他是一個真正大寫的人。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文關懷,讓人心靈震撼和淨化。“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金總就是老詩人臧克家《有的人》中所說的“雖死猶生”的人。
金總“做事認真,為人厚道,敢於承擔責任”。“為人厚道”,實事求是,是金總性格的本質特徵。《解放日報》通訊員楊兆龍在回憶文章中指出:早年,一天乘公交63路車回家,見到五六個人乘車不買票,他說你們不要揩公家油。結果公交公司請他作證,證明這些人不肯買票。誰知第二天《解放日報》登了一則不實新聞,文章中大捧他是什麼大幹部,在單位造成惡劣影響。他找報社領導要求糾錯,但沒人肯出面做這事。金福安知道後說:“黨報也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編輯錯了,該賠禮道歉的。我派人去調查,給你一個說法!”從這件事中可見金總對普通讀者的關切,這種關切,是對黨報聲譽的最好維護。
宋超先生在文中講述了金總與文藝部記者李光一的故事,“光一原本是上海玉石工藝廠的青年工人,因長於電視、電影藝術評論,先被借用,繼而調至《解放日報》工作。光一敏捷,有才思,為人為文沒酸氣,有鮮明的工人作者的坦率,時有別具一格的文藝評論見諸報端。他告訴我,進了報社幾年,與夜編部主任‘大金’不熟,也沒講過話。但有一天突然收到‘大金’寫的一封信,充分肯定光一近期來發表的文藝評論文章。分析其優長、特色,熱情鼓勵光一拓展知識面,增強文藝批評勇氣,寫出更多佳作。這封署名金福安的信,寫於夜班結束之後凌晨五時。”這個故事讓我大為感動,金總對年輕記者的鼓勵呵護栽培從中可見一斑。
金總之所以在辦報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能為黨的新聞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是因為他有很強的業務能力,有很好的文化修養。最讓人驚嘆不已的是他精確地判斷海灣戰爭爆發,這為他在國內新聞界贏得了極大的聲望。1991年1月17日,在海灣戰爭全面打響數小時前出版的《解放日報》上,頭版頭條以醒目的黑體大字宣告:海灣戰爭可能在24小時內爆發!誰有這樣精準的判斷?誰有這樣驚世的膽量?金福安。我曾問他怎么會作出如此大膽的精準判斷。他說他對軍事問題有強烈興趣,對戰爭歷史和軍事裝備等懷有極大的熱情並有所研究。他認為辦報人應該是雜家,但可以在某一領域鑽研深入一點,占有資料豐富一些,這對做好編輯工作大有益處。
金總在編輯工作中的大膽探索,也是有目共睹的。改革開放之初他把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和長篇重要文章、中央報刊重要言論精編成新聞刊登,並在要聞標題中標出沒有寫入導語的“畫外音”,在當時的要聞編輯工作中被公認是“重大突破”。讓新聞照片成為獨立的新聞報導形式,在版面中心位置唱主角,與文字報導一起,兩翼齊飛,是他積極開拓版面編排的又一特色。這不但受到讀者歡迎,還受到專業人士的稱道。
金總的事跡不勝枚舉,除了本書中提到的,大都散落在生活的角角落落,紮根在人們的心靈深處。
這部書的出版得到金總生前同事好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其中不少人現身居要職,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們在百忙中擠出時間,寫出很有分量的回憶文章,讓更多的人了解金總的人品。不少熱心的同仁,在金總謝世的第一時間就寫出了回憶紀念文章,公開刊發於報紙雜誌,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更有讀者,有的甚至從未與金總謀面握手,因得到他的恩惠而揮毫作文,以示感謝。 金總的夫人符美華老師,懷著對金總的深情厚意,不怕辛勞,不怕麻煩,為金總紀念文集的組稿奔忙,金總的公子金雷,秉承家風,厚道踏實,為收集父親的有關資料他也四處奔走,有這樣妻兒,金總真是有福之入。
金總在《解放日報》的老同事提供了不少信息和圖片,為本書的編輯提供了幫助。僉總在《新民晚報》的繼任者,現任上海市文廣局局長的胡勁軍先生,從四次難忘的握手經歷真實地展現了他與金總的深情厚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民晚報》總編輯陳保平兄信任我,讓我擔任此書的編輯工作,為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他自己在百忙中還為此書寫序。《新民晚報》總編辦的潘新華、秦亞萍等同志也主動關心此書的進展。
宋人謝枋得詩句雲“人生芳穢有千載,世上榮枯無百年”。金福安為國家、為民眾做了許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實事。為世人稱道,人們將銘記在心,永誌不忘。
錢漢東
2012年9月10日於無閒齋
我有幸成為金福安紀念文集的第一讀者。閱讀金總師友、同事及讀者的回憶文章,我處處感受到金總為人的高風亮節,時時體察到金總處事的光明磊落,他是一個真正大寫的人。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文關懷,讓人心靈震撼和淨化。“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金總就是老詩人臧克家《有的人》中所說的“雖死猶生”的人。
金總“做事認真,為人厚道,敢於承擔責任”。“為人厚道”,實事求是,是金總性格的本質特徵。《解放日報》通訊員楊兆龍在回憶文章中指出:早年,一天乘公交63路車回家,見到五六個人乘車不買票,他說你們不要揩公家油。結果公交公司請他作證,證明這些人不肯買票。誰知第二天《解放日報》登了一則不實新聞,文章中大捧他是什麼大幹部,在單位造成惡劣影響。他找報社領導要求糾錯,但沒人肯出面做這事。金福安知道後說:“黨報也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編輯錯了,該賠禮道歉的。我派人去調查,給你一個說法!”從這件事中可見金總對普通讀者的關切,這種關切,是對黨報聲譽的最好維護。
宋超先生在文中講述了金總與文藝部記者李光一的故事,“光一原本是上海玉石工藝廠的青年工人,因長於電視、電影藝術評論,先被借用,繼而調至《解放日報》工作。光一敏捷,有才思,為人為文沒酸氣,有鮮明的工人作者的坦率,時有別具一格的文藝評論見諸報端。他告訴我,進了報社幾年,與夜編部主任‘大金’不熟,也沒講過話。但有一天突然收到‘大金’寫的一封信,充分肯定光一近期來發表的文藝評論文章。分析其優長、特色,熱情鼓勵光一拓展知識面,增強文藝批評勇氣,寫出更多佳作。這封署名金福安的信,寫於夜班結束之後凌晨五時。”這個故事讓我大為感動,金總對年輕記者的鼓勵呵護栽培從中可見一斑。
金總之所以在辦報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能為黨的新聞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是因為他有很強的業務能力,有很好的文化修養。最讓人驚嘆不已的是他精確地判斷海灣戰爭爆發,這為他在國內新聞界贏得了極大的聲望。1991年1月17日,在海灣戰爭全面打響數小時前出版的《解放日報》上,頭版頭條以醒目的黑體大字宣告:海灣戰爭可能在24小時內爆發!誰有這樣精準的判斷?誰有這樣驚世的膽量?金福安。我曾問他怎么會作出如此大膽的精準判斷。他說他對軍事問題有強烈興趣,對戰爭歷史和軍事裝備等懷有極大的熱情並有所研究。他認為辦報人應該是雜家,但可以在某一領域鑽研深入一點,占有資料豐富一些,這對做好編輯工作大有益處。
金總在編輯工作中的大膽探索,也是有目共睹的。改革開放之初他把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和長篇重要文章、中央報刊重要言論精編成新聞刊登,並在要聞標題中標出沒有寫入導語的“畫外音”,在當時的要聞編輯工作中被公認是“重大突破”。讓新聞照片成為獨立的新聞報導形式,在版面中心位置唱主角,與文字報導一起,兩翼齊飛,是他積極開拓版面編排的又一特色。這不但受到讀者歡迎,還受到專業人士的稱道。
金總的事跡不勝枚舉,除了本書中提到的,大都散落在生活的角角落落,紮根在人們的心靈深處。
這部書的出版得到金總生前同事好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其中不少人現身居要職,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們在百忙中擠出時間,寫出很有分量的回憶文章,讓更多的人了解金總的人品。不少熱心的同仁,在金總謝世的第一時間就寫出了回憶紀念文章,公開刊發於報紙雜誌,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更有讀者,有的甚至從未與金總謀面握手,因得到他的恩惠而揮毫作文,以示感謝。 金總的夫人符美華老師,懷著對金總的深情厚意,不怕辛勞,不怕麻煩,為金總紀念文集的組稿奔忙,金總的公子金雷,秉承家風,厚道踏實,為收集父親的有關資料他也四處奔走,有這樣妻兒,金總真是有福之入。
金總在《解放日報》的老同事提供了不少信息和圖片,為本書的編輯提供了幫助。僉總在《新民晚報》的繼任者,現任上海市文廣局局長的胡勁軍先生,從四次難忘的握手經歷真實地展現了他與金總的深情厚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民晚報》總編輯陳保平兄信任我,讓我擔任此書的編輯工作,為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他自己在百忙中還為此書寫序。《新民晚報》總編辦的潘新華、秦亞萍等同志也主動關心此書的進展。
宋人謝枋得詩句雲“人生芳穢有千載,世上榮枯無百年”。金福安為國家、為民眾做了許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實事。為世人稱道,人們將銘記在心,永誌不忘。
錢漢東
2012年9月10日於無閒齋
序言
老金走得太早,他只有六十七歲。
他入院前三個月,我們曾一起去浙江文成縣,參加趙超構先生百年誕辰活動。那時他雖然一如往日般清瘦,但看上去精神矍鑠,自發下一雙眼睛含有堅毅之光。走在趙超老家鄉的山水之間,我們一起追尋故人求知、求真之路,緬懷一代報人的高尚情懷。那時候,誰會想到半年後,他會追隨趙超老而去。
老金大學畢業就從事報業,一直乾到退休。從一個夜班編輯成長為大報老總,他手上經過的版面大概真可以說堆積如山。慶幸的是,他見證了中國數千年來一段歷史的巨變,他以一個報人的智慧和勇氣參與了歷史的進程。這些,宋超先生的長文《人有鐵肩》有詳盡和精彩地描寫。周瑞金、賈樹枝、趙凱等與他長期共事的老領導、老報人也有生動地記述。它對我們了解這一代報人衝破樊籬,追求民族復興之路的執著精神,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亦是一段十分珍貴的新聞史史料。老金自己的國內外採訪作品、新聞業務探索和許多充滿改革激情的評論文章,今天讀來仍覺未過時。如《大膽任用“開拓型”人才》《善的循環》《上海也應出年輕的“經濟強人”》《呼籲病床》,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報人的濟世情懷。雖然今天社會已進入了新媒體、自媒體時代,但老金他們這一代報人心無旁騖的責任心和專業素養,常常會讓我們後輩自嘆弗如。
我至今記得剛到晚報主持工作時,去老金家拜訪,他對我的叮囑:他說新民晚報是一份歷史悠久的報紙。趙超老等一批老報人開創的晚報傳統要好好繼承發揚;同時,他說報紙現在面臨的環境與過去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也要大膽創新、敢於突破一些老框框,不要受我們的束縛;他還說晚報的人都很好,發揮好大家的積極性晚報就有希望。短短一席話,體現了老金的大氣、善良和對晚報的深厚感情。這幾年晚報的成長是與金總的關心、指點分不開的。
作為一個報人,老金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率性依舊。感覺他常常處於歡悅與沉鬱之間。每每在集團食堂或會議上相遇,他總會對晚報同仁鼓勵一番,或對這一段時間的新聞事件發表一通感慨,比如風氣的不正,比如一些部門的文過飾非等等。他本是一個淡泊之人,但往往說到這些事時,有時會慷慨激昂,話語擲地有聲。恰如韓愈所言:“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礙於在崗位上,我對有些人和事不能隨意表態,倒是顯得勢利了,但心裡是敬佩老金的。他是一位忠厚長者,為胸中正氣所激,發出金石之鳴。
老金的家很簡樸,家人也都很正派,看得出他心無旁騖,是一個以國家、天下為己任的報人。
2012年9月8日
(作者系《新民晚報》總編輯)
他入院前三個月,我們曾一起去浙江文成縣,參加趙超構先生百年誕辰活動。那時他雖然一如往日般清瘦,但看上去精神矍鑠,自發下一雙眼睛含有堅毅之光。走在趙超老家鄉的山水之間,我們一起追尋故人求知、求真之路,緬懷一代報人的高尚情懷。那時候,誰會想到半年後,他會追隨趙超老而去。
老金大學畢業就從事報業,一直乾到退休。從一個夜班編輯成長為大報老總,他手上經過的版面大概真可以說堆積如山。慶幸的是,他見證了中國數千年來一段歷史的巨變,他以一個報人的智慧和勇氣參與了歷史的進程。這些,宋超先生的長文《人有鐵肩》有詳盡和精彩地描寫。周瑞金、賈樹枝、趙凱等與他長期共事的老領導、老報人也有生動地記述。它對我們了解這一代報人衝破樊籬,追求民族復興之路的執著精神,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亦是一段十分珍貴的新聞史史料。老金自己的國內外採訪作品、新聞業務探索和許多充滿改革激情的評論文章,今天讀來仍覺未過時。如《大膽任用“開拓型”人才》《善的循環》《上海也應出年輕的“經濟強人”》《呼籲病床》,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報人的濟世情懷。雖然今天社會已進入了新媒體、自媒體時代,但老金他們這一代報人心無旁騖的責任心和專業素養,常常會讓我們後輩自嘆弗如。
我至今記得剛到晚報主持工作時,去老金家拜訪,他對我的叮囑:他說新民晚報是一份歷史悠久的報紙。趙超老等一批老報人開創的晚報傳統要好好繼承發揚;同時,他說報紙現在面臨的環境與過去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也要大膽創新、敢於突破一些老框框,不要受我們的束縛;他還說晚報的人都很好,發揮好大家的積極性晚報就有希望。短短一席話,體現了老金的大氣、善良和對晚報的深厚感情。這幾年晚報的成長是與金總的關心、指點分不開的。
作為一個報人,老金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率性依舊。感覺他常常處於歡悅與沉鬱之間。每每在集團食堂或會議上相遇,他總會對晚報同仁鼓勵一番,或對這一段時間的新聞事件發表一通感慨,比如風氣的不正,比如一些部門的文過飾非等等。他本是一個淡泊之人,但往往說到這些事時,有時會慷慨激昂,話語擲地有聲。恰如韓愈所言:“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礙於在崗位上,我對有些人和事不能隨意表態,倒是顯得勢利了,但心裡是敬佩老金的。他是一位忠厚長者,為胸中正氣所激,發出金石之鳴。
老金的家很簡樸,家人也都很正派,看得出他心無旁騖,是一個以國家、天下為己任的報人。
2012年9月8日
(作者系《新民晚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