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楊

男, 1974 年生,博士,教授,西華師範大學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和歷史文化學院專門史、歷史文獻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致力於宋史、經學、文獻學領域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生楊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4年
  • 職業:博士,教授
  • 性別:男
人物簡介,論著列表,著作目錄,《漢唐巴蜀易學研究》內容提要,

人物簡介

男, 1974 年生,博士,教授,西華師範大學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和歷史文化學院專門史、歷史文獻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致力於宋史、經學、文獻學領域的研究。出版專著三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主要成果有《〈蘇氏易傳〉研究》、《漢唐巴蜀易學研究》、《王安石〈易解〉與程朱理學》、《眉山蘇氏家族與學術》、《論魏了翁的易學思想》等。

論著列表

著作目錄

《〈蘇氏易傳〉研究》,巴蜀書社2002年
《漢唐巴蜀易學研究》,巴蜀書社2007年
《佛教易學發展史綜論》,《周易研究》,2010年第1期;
《<太玄>研究史淺論》,《西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1期;
《文翁化蜀的歷史反思》,《西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4期;
《論<太玄>研究的歷史變遷》,《西華師大學報》(哲社版),2008年2期;
《宋代巴蜀對邵雍學術傳播的貢獻》,《周易研究》,2007年1期;
《邵雍學術淵源略論》,《中華文化論壇》,2007年1期;
《論宋修<成都志>》,《中國地方志》,2006年6期;
《儒藏編輯評議與新構想》,《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7期;
《論蘇軾的<春秋>學》,《西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5期;
《理學與宋代巴蜀<春秋>學》,《四川師大學報》(社科版),2006年5期;
《謝枋得所傳易圖考》,《周易研究》,2005年5期;
《陳壽的學術淵源》,《史學史研究》,2004年1期;
《程朱理學與王安石<易解>》,《孔子研究》,2004年3期;
《巴蜀易學淵源》,《四川師大學報》(社科版),2004年3期;
《宋代君臣講<易>考》,《周易研究》,2004年6期;
《也論<東坡易傳>的作者和系年——與謝建忠先生商榷》,《文學遺產》,2003年1期;
《論魏了翁的易學思想》,《周易研究》,2003年3期;
《魏了翁研<易>歷程考》,《四川師大學報》(哲社版),2003年3期;
《趙賓易學芻議》,《中華文化論壇》,2003年4期;
《論王安石<淮南雜說>中的“異志”思想》,《四川師大學報》(哲社版),2002年6期;
《王安石<易解>與<孟子>的關係芻議》,《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2年5期;
《王荊公<易解>考略》,《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3期;
《宋代巴蜀易學研究》,《四川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

《漢唐巴蜀易學研究》內容提要

《漢唐巴蜀易學研究》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而深入地研究西漢至唐末五代時期巴蜀易學成就的專著。
本書分為緒論、正文、附錄三個部分。緒論為“巴蜀易學概說”,對巴蜀易學的發展歷程、特徵和淵源三個方面作了全面的探索。文中將巴蜀易學分為七個發展階段,總結出巴蜀易學的八大特徵,同時從多個角度分析探討了巴蜀易學的淵源。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分別對西漢、東漢蜀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前後蜀時期的巴蜀易學作了條分縷析的研究。其中不僅對傳統易學中的學術大家如蜀才、何妥、李鼎祚等,易學情況如今古文易學、象數義理易學作了分析,而且還將屬於“易外別傳”的一些易學大家,如揚雄、衛元嵩、宗密、彭曉等人物的易學成就也納入了分析探討的範疇,甚至一些對易學影響較大的非易學專長的人物如諸葛亮、陳子昂等也納入其中。全文涉及儒、釋、道三家,經、史、子、集各部人物及著作,內容豐富多彩。書末附錄部分為“漢唐巴蜀易學人物、著述表”,將漢唐可考的易學人物及其著述清晰地以表格形式列出。
該書是作者在全面系統梳理漢唐巴蜀易學文獻,輯錄佚文及評論等資料,並逐一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完成的,具有紮實的文獻學功底。全書注重現有研究的成果,在每一章節前都有研究情況的介紹;同時注重創新,每一章節都有作者深思獨到的新見解.本書不但注重巴蜀文化的特色和內涵,力圖把握巴蜀學術發展的清晰脈絡,找出巴蜀易學發展的規律,同時又將巴蜀易學納入全國學術,尤其是全國易學發展的大背景中,從而較全面地展示出巴蜀易學在全國易學、易學發展史中的獨特地位和突出貢獻。
本書可供易學、學術史、蜀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