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湯門
- 地理位置:重慶
- 氣候類型:亞熱帶
- 占地面積:10000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
- 著名景點:金湯街與金湯門
金湯門,天官府,仁愛堂,
金湯門
東北接中山一路,西北與領事巷、鼓樓街相連,金湯街並不長只有0.41公里,緊靠著重慶古城門通遠門。從中山路慢步走來,越過一坡石梯坎,穿過通遠門城門洞,城門內那條斜坡窄道,那就是金湯街。金湯街是取“固若金湯”之意命名,起名“金湯”是一種喻意,不外乎是說這街邊屹立的通遠門,高牆聳立,城堅如鐵,易守難攻,固若金湯。
顯而易見,金湯街是因通遠門這道“固若金湯”的城門而得名的,金湯街與金湯門毫不相關,兩者也並不同在一處。因年代久遠,金湯門早消亡,史家在論及金湯門時,大多點到為止一筆帶過,史家語焉不詳,今人云里霧裡,重慶古城十七門之一的金湯門究竟在哪?
依循《清乾隆重慶古城圖》標註的位置來看,金湯門在南紀門與通遠門之間,位於雷家坡上面臨打槍壩這片山峰山脊間,城外是懸崖高谷,城門恰對著長江邊上的珊瑚壩上首。始建於公元1371年的金湯門,清康熙四十六年被編為金湯坊,成為巴縣城區二十九坊之一,那時的巴縣城即重慶城。
民國初年,沿襲舊習。直到1935年,在重慶城區行政區劃重組之中,金湯門、金湯坊名號一起被廢除。在《四十年代重慶城區街道圖》里,竟然連蹤影都全沒了,金湯門像隱遁似的藏匿了起來,真讓人難尋覓找。也正是從那時起,重慶人對金湯門疏遠了、陌生了,甚至恍若隔世,或許距離之隔,使金湯門頓生了幾分神秘色彩。
從重慶人視野中漸行漸遠,金湯門是道閉門,起名金湯,純屬應景。因地處偏僻,山高路險,無通衢大道,這裡從未發生過戰事,只留下“金湯門,木棺材,大小齊整”的歌謠唱唱而已。好在,金湯門內散落著有天官府、體心堂、仁愛堂還有些名氣,總算給金湯門添色幾許。
依循《清乾隆重慶古城圖》標註的位置來看,金湯門在南紀門與通遠門之間,位於雷家坡上面臨打槍壩這片山峰山脊間,城外是懸崖高谷,城門恰對著長江邊上的珊瑚壩上首。始建於公元1371年的金湯門,清康熙四十六年被編為金湯坊,成為巴縣城區二十九坊之一,那時的巴縣城即重慶城。
民國初年,沿襲舊習。直到1935年,在重慶城區行政區劃重組之中,金湯門、金湯坊名號一起被廢除。在《四十年代重慶城區街道圖》里,竟然連蹤影都全沒了,金湯門像隱遁似的藏匿了起來,真讓人難尋覓找。也正是從那時起,重慶人對金湯門疏遠了、陌生了,甚至恍若隔世,或許距離之隔,使金湯門頓生了幾分神秘色彩。
從重慶人視野中漸行漸遠,金湯門是道閉門,起名金湯,純屬應景。因地處偏僻,山高路險,無通衢大道,這裡從未發生過戰事,只留下“金湯門,木棺材,大小齊整”的歌謠唱唱而已。好在,金湯門內散落著有天官府、體心堂、仁愛堂還有些名氣,總算給金湯門添色幾許。
天官府
天官府,乃明代吏部尚書蹇義的府第。蹇義,原名瑢,巴縣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進士,歷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六朝。他的名字“義”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的,明仁宗賜他“蹇忠貞印”,明宣宗又賞賜他京城和家鄉府第各一座;他死後祖先獲追贈,家屬受封賞,子孫得庇蔭,本人則被追贈為太師。蹇義一生顯赫不衰,所受殊遇,古來少有。吏部尚書,習稱大冢宰,又稱天官,乃百官之長。天官府氣派宏大,建造別致,相傳為明宣宗所賜。單看天官府門前那副對聯,足窺皇家氣派非同尋常:“祈天永命天官府,與國休戚國老家。
仁愛堂
從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起,重慶城區先後創辦起了一些慈善機構,體心堂正是此時應運而生的。體心堂的宗旨職責是給養孤老、收養遺棄嬰孩和無力自養的殘疾男女,兼辦濟米、施藥、施棺木以及臨時賑災。一個廣施仁慈、授手救濟百姓的慈善堂館,自然深得人心。
仁愛堂與體心堂不同,體心堂是中國人辦的慈善機構,仁愛堂則是法國天主教在渝開辦的傳教地和醫院。重慶仁愛堂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其地今為重慶中醫學校。明重慶衛指揮使戴鼎築造的金湯門,其舊址就在仁愛堂、體心堂、中醫學校這一帶地區的坡岩上。
仁愛堂與體心堂不同,體心堂是中國人辦的慈善機構,仁愛堂則是法國天主教在渝開辦的傳教地和醫院。重慶仁愛堂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其地今為重慶中醫學校。明重慶衛指揮使戴鼎築造的金湯門,其舊址就在仁愛堂、體心堂、中醫學校這一帶地區的坡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