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烏雞,主產於武漢市江夏區金水閘。具有適應性好、遺傳穩定等特徵。分為白絲毛系、白絲毛快長系、黑絲毛三種品系,2002年7月通過湖北省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簡介,產地環境,外貌特徵,生產性能,生長速度,產蛋性能與繁殖性能,飼養技術,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育成及成雞的飼養管理,飼料的配製,
簡介
金水烏雞為湖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家禽研究室以泰和烏為育種素材選育的烏雞,分白絲毛系和黑絲毛系兩種,因育種單位在金水閘,故名為金水烏雞。該品種白絲毛系年產蛋180枚,平均蛋重42.45克,開產日齡170天;黑絲毛系年產蛋170枚,平均蛋重40.78克,開產日齡168天。蛋殼均為淺褐色金水烏雞是湖北省最近育成的新雞種。具有外貌特徵明顯、遺傳性穩定、就巢性弱、生命力強、生長速度快、產蛋多、肉質好、藥用價值高等特性。
產地環境
金水烏雞產區江夏區地處長江中游南岸,自然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1′52″~114°35′38″, 北緯 29°58′05″ ~30°32′18″之間,屬中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其年平均氣溫介於15.9~17.9℃之間,年平均值為16.8℃,年總降水量為889.2~1 862.6毫米,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 347.7毫米,日照時數為1 450~2 050小時之間,溫暖濕潤、四季鮮明、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季,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特徵十分明顯。金水烏雞主產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水閘,主要分布於湖北、雲南、浙江、江西、廣東、福建等地。
外貌特徵
白絲毛系和白絲毛快長系:具有十大特徵,即紫冠、纓頭、綠耳、鬍子、五爪、毛腳、絲毛(白)、鳥皮、烏肉、烏骨。黑絲毛系:具有十大特徵,即紫冠、纓頭、綠耳、鬍子、五爪、毛腳、絲毛(黑)、烏皮、烏肉、烏骨。
生產性能
生長速度
白絲毛系平均體重:初生29克;28日齡188克;56日齡472克;90日齡1050克;120日齡1232克;150日齡1443克;180日齡1605克。白絲毛快長系平均體重:初生28克,28日齡179克;56日齡570克;90日齡1230克;120日齡1356克;150日齡1482克;180日齡1720克。黑絲毛系平均體重:初生28克;28日齡194克;56日齡460克;90日齡1030克;120日齡1246克;150日齡1404克;180日齡1583克。
產蛋性能與繁殖性能
白絲毛系母雞平均開產日齡170天,平均年產蛋180枚,平均蛋重42克。白絲毛快長系母雞平均開產日齡173天,年產蛋170枚,平均蛋重43克。黑絲毛系平均開產日齡168天,平均年產蛋170枚,平均蛋重41克。三個系蛋殼均為淺褐色。公母雞配種比例1:(10-15)。平均種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金水烏雞白絲毛系整個產蛋期10%以下的母雞就巢1次,4%以下的母雞就巢2次,2%以下的母雞就巢3次,85%的母雞未出現明顯的就巢行為,但有明顯的停產期。公母雞利用年限1-2年。
飼養技術
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金水烏雞適應性能好,抗病力強,但仍要重視做好30日齡前的育雛工作。 分厚墊料地面散養、網上平養、籠養三種。厚墊料平養是當前國內外養禽業最普遍採用的方法,常用小刨花、鋸末、粗殼、油菜殼等作為墊料,多種混合使用好;
在舍內地面上鋪設5—10厘米厚,要求墊平,經常拌動墊料,防止雞糞在墊料表面結塊;飲水器、料桶周圍的潮濕墊料要經常更換。
育雛前的準備:雞苗進入育雛室前l—2天,要把一切工作準備就緒。飼料和常用藥物的購買,保溫設備、飲水器、開食盤、料桶、工具等的清洗並消毒。育雛室清洗後,按每立方米福馬林溶液30毫升,加高錳酸鉀15克混合進行熏蒸消毒。熏蒸時門窗要封閉,熏蒸不少於12小時,然後開啟門窗,待福馬林氣味消失後,將育雛室升溫後即可進雛。
育雛溫度:溫度控制,看雞施溫是育雛成敗的關鍵。出殼雛雞平均體重只有27.5克左右,體小嬌嫩,絨毛稀薄,神經發育還不完全,調節體溫能力差,可採用暖風爐保溫、煤爐升溫或紅外線燈保溫法。用煤爐升溫,要把廢氣用管道排出室外。要求第一周保溫中心的溫度是33—35℃,活動採食的地方要求30℃,室溫要求28℃,第2周起每周下降2℃,遞降到18—20℃即可,冬天育雛需要50—60天。
測溫用溫度計,要放在離熱源中心1—1.2米,離地面墊料12cm處測定。溫度適宜,雛雞精神活潑,兩翅緊貼,活動敏捷,休息安寧,睡態自然,分布均勻。若溫度過低,雛雞擁擠在熱源處,羽毛松亂,身體發抖,並發出“唧唧”的尖叫聲,若溫度過高,雛雞則遠離熱源,張嘴呼吸,兩翅張開,頻頻飲水,應及時調節溫度。
濕度調節:育雛室的濕度要求是第一周相對濕度為60—70%,以後為55—60%。由於金水烏雞怕潮濕,雞群在潮濕的場所很容易暴發球蟲病,應勤換墊料,切忌被飲水弄濕。
加強通風:1—2周齡以保溫為主,但要注意通風換氣,3周齡後要以通風為主。但又要注意保暖,當通風不良,室內氨氣濃度長時間超過20PPm時,雛雞生長不良,眼結膜受到激發炎甚至失明,還會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加強光照:太陽光和燈光照射能提高雛雞生活力,刺激採食,也可預防軟腳病,這樣也能使雞群安靜,有利於增重。前3天,採用強光照射。以後,採用弱光照射,保證雞群能看到採食和飲水,一般每20平方米用一盞15瓦的燈泡即可。
採用合理的密度:金水烏雞雖然比其它烏雞生長速度快,但比其它品種的雞長勢慢。
適宜的密度為1—10日齡每平方米60隻,11—26日齡40隻,後隨著日齡的增長,逐漸加大活動面積。
合理飼餵:前期套用全價顆粒雞花料,每天餵料5—6次,少餵多加。第一周每50隻雛雞配一個開食盤,以後每50隻雛雞用料桶1個,每天餵料要基本吃完,不留殘料。
自由飲水:育雛期不能斷水,3日齡以前最好用涼開水,每80一100隻雛雞共一個飲水器,最好採用自動飲水系統,保證飲水的清潔。
做好清潔衛生和疫病防治工作:籠養育雛要注意開食盤的衛生,每天清掃一次,並用沾了消毒液的濕抹布抹乾淨,制定和實施合理的免疫程式,藥物防治程式,注意做好雛雞白痢和球蟲的防治工作。
雛雞管理特點:金水烏雞膽小好靜,對應激的敏感性特彆強,如突然停電、捕捉、意外的響聲,異種顏色等均能引起雛雞驚恐擁擠,扎堆死亡。在管理上要特別小心金水烏雞行動緩慢,對貓、老鼠等野獸的侵襲缺乏反擊能力,要注意防犯。
育成及成雞的飼養管理
轉群工作:雛雞在8周齡將入育成期,在轉舍之前要做好脫溫工作。在雛雞逐漸習慣於自然溫度時,停止給溫。在轉群時應小心,避免粗暴行為,按公母、強、弱分群,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2隻左右,轉群的前後2—3天,餵些多種維生素和抗生素並在飼料中加入抗球蟲的藥物,以防轉群的應激和球蟲病。
飼養管理:育成期是生長發育特別旺盛的階段,要保持雞舍乾燥和通風,防止密度過大、料位和水位過少。供給充足的新鮮高質量的飼料,少餵多加,來刺激雞群的食慾。在育成階段要做好防疫工作。
飼料的配製
雛雞在1月齡平均每隻雞耗飼料10—20克/天,育成至出售雞平均每天耗飼料50—60克,需要飼餵高效全價的飼料。10日齡前應該用全價的顆粒雞花料,育雛料一般要求每公斤飼料含代謝能3.0—3.1兆卡/公斤,粗蛋白質含量為20—21%,粗纖維含量不超過3%,40日齡後的日糧水平應達到2.9—3.0兆卡/公斤,粗蛋白為18%左右。在烏雞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使用全價顆粒飼料方便、可行。但是,在烏雞市場行情差的時候,應自己配料較好。與全價顆粒料相比,自配全價料每噸可節約飼料成本200—300元,而且效果不差。自配全價飼料套用1%或6%預混料配製,以保證營養的充足與平衡。建議1萬隻以上養殖戶,混合設備較好,可選用1%的預混料。1萬隻以下的養殖戶,應使用的6%的預混料,用鍬即可拌勻,安全、方便。使用1%預混料,應特別注意魚粉和磷酸氫鈣的質量,特別是磷酸氫鈣中氟元素的含量不能超標(國家標準磷酸氫鈣中的氟含量應是:氟≤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