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口岩群

金水口岩群(Jinshuikou Gr.)的時代屬古元古代。分布於青海柴達木盆地南緣的東崑崙山北坡,西起祁漫塔格山,經布爾汗布達山,東至鄂拉山一帶,為中深變質岩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水口岩群
  • 外文名:Jinshuikou Gr.
  • 階代碼: Pt1jsk
  • 地區代碼:27
概覽,基本信息,沿革,特徵,

概覽

金水口岩群(Jinshuikou Gr.)的時代屬古元古代。分布於青海柴達木盆地南緣的東崑崙山北坡,西起祁漫塔格山,經布爾汗布達山,東至鄂拉山一帶,為中深變質岩系。下部以大理岩、片麻岩及麻粒岩為主,厚2238~5672米;上部主要為黑雲斜長片麻岩,夾各種片岩及變粒岩,厚2757~4847米。變質程度屬角閃岩相至麻粒岩相,受區域混合岩化。混合花崗岩Rb Sr全岩等時線年齡(19.1±0.3)億年

基本信息

地層名稱:金水口群地層名稱(英文): Jinshuikou Gr
階代碼: Pt1jsk
地區代碼: 27

沿革

青海省地質局區測隊於1968年將青海諾木洪南山一帶的中高級變質岩系命名為金水口組,歸屬震旦系下統。王雲山、莊慶興等(1978)將金水口組改稱為金水口群,並劃分下、上岩組,歸屬長城系。莊慶興、史從彥、陳基娘(1986)將金水口群限定在石英岩之下的原金水口群下岩組,並重新劃分為下、上岩組,歸屬古元古界。原金水口群上岩組命名為小廟群,歸屬長城系。程裕淇等(1990)將金水口群改稱金水口岩群。

特徵

該群沿青海柴達木盆地南緣的東崑崙山北坡分布:西起青海與新疆交界的祁漫塔格,經布爾汗布達山,東至鄂拉山(青海地礦局,1991)。該群下組分布於東崑崙山北坡的凱木都、塔西爾、白沙河、天台山、金水口及清水泉一帶,主要由(含橄欖)白雲石大理岩、橄欖石大理岩、不純大理岩、(石榴)黑雲斜長片麻岩、角閃麻粒岩、二輝麻粒岩組成,其次為透輝石岩、透輝變粒岩、斜長透輝石岩、(透輝)斜長角閃岩,含少量輝石岩、角閃石岩、黑雲透輝斜長片麻岩、角閃黑雲斜長片麻岩、黑雲透輝長石石英岩等。厚度2238—5672m。該群上組在東崑崙山分布最廣,西自烏蘭烏珠爾,向東到白沙河中游、諾木洪南山,主要由(石榴、夕線)黑雲斜長片麻岩組成,其次為黑雲夕線石英片岩、石榴黑雲石英片岩、石榴夕線片岩組成,含少量石榴二雲變粒岩、紅柱石藍晶石夕線片岩和黑雲角閃石岩。厚度2757—4847m。該群遭受呂梁期中壓相系角閃岩相至麻粒岩相的區域變質作用(王雲山、陳基娘,1987)和區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一些條痕狀、條帶狀、眼球狀混合岩及少量混合花崗岩。原岩主要為雜砂岩、泥質岩,其次為碳酸鹽岩,含少量中基性到基性火山岩。混合花崗岩Rb-Sr全岩等時年齡為1929±33Ma(王雲山、 陳基娘,1987)。與上覆長城系小廟群關係不清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