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爭標圖

金明池爭標圖

《金明池爭標圖》 傳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風俗畫。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金明池爭標圖》繪金明池及岸邊的景物和人物。由畫面下部“池門”入園,以界畫手法分別細緻描繪了“臨水殿”、“寶津樓”、“欞星門”、“仙橋”、“五殿”、“奧屋”等主要建築物。畫面中各龍舟左突右進的空間安排,營造出爭標的激烈、刺激與緊張氣氛。“仙橋”右下方的“水傀儡”、“水鞦韆”、“樂船”的描繪則將宋代的水上百戲表演呈現在觀者面前。

《金明池爭標圖》上眾多人物匯聚圖上,雖微小如蟻,但仔細觀察,人物比例恰當,姿態各異,神情生動,頗具藝術魅力。

《金明池爭標圖》中描繪的景物、活動與宋孟元老所撰《東京夢華錄》等史料中相關的記載吻合,因此又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明池爭標圖
  • 作者:張擇端(有爭議)
  • 畫作類型:設色風俗畫
  • 材質:絹本
  • 規格:縱28.5厘米,橫28.6厘米
  • 創作年代:北宋(一說南宋)
  • 幅式:冊頁
  • 現收藏地:天津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形象,構圖,名家點評,研究價值,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金明池爭標圖金明池爭標圖
《金明池爭標圖》的整幅畫面中,苑牆圍繞,有多個入口處,由近及遠,能觀察到多處建築。按觀賞順序可從畫面底部的“池門”(東門)展開。畫面底端左側牌樓上額書寫著“瓊林苑”三字,入東門,甫入眼帘的便是金明池。池呈規則長方形,四周均修有寬約數米的河岸以供人走動,池周柳樹千姿百態,遙相呼應,觀至遠處苑牆外面的宮殿樹木依然清晰可見,再外圍則是御苑圍牆。
再往上就是畫面的重心,主要集中於畫左河岸(南岸)建築群及湖心龍舟爭標部分。畫面左側中間位置坐落有一組臨水宮苑建築,畫家於此由左至右繪有寶津樓、虹橋、臨水殿、奧屋。其中,寶津樓為建築中至貴之所,皇帝於此賜宴群臣、俯察百姓、共賞爭標。寶津樓下即為順天門外大街,百姓熙攘其間,但主要建築外均有士兵把守,外人不得入內,凸顯官民關係既和諧又有別的布局。金明池池心處乃爭標活動高潮點所在,畫面由左至右水平布局有臨水殿、標桿以及湖心區域的大型龍舟。舟頭正對臨水殿及殿前標桿,龍舟由頭至尾並列築有三進歇山頂木結構建築,居中者約五層,前後兩進各三層。參賽人群主要集中於舟頭及舟翼處,舟頭處立有指揮軍校一名。舟翼左側立有三名槳手,各控一隻長櫓,作預備划動狀。龍舟兩側各齊列五艘小龍舟,每艘船頭也各立軍校一名,旗幡一隻,軍校雙手揮令旗以示方向,每舟兩側各坐有五名槳手。十一艘列龍舟安排錯落有序,槳手劃棹方向完全一致,奪標之勢一觸即發。舟隊左上方“仙橋”處,還布局有“水傀儡”“水鞦韆”等水戲場面,水上百戲表演就此呈現在觀者面前。
另外,在圖左下角的粉牆上有楷書小字“張擇端呈進”五字款。

創作背景

金明池在汴梁(今河南開封市)鄭門外西北,周圍九里余後周世宗柴榮顯德四年(957年)欲伐南唐,始鑿。《夢溪筆談》記載:“金明池,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開鑿,池水引自金水河,舊址在開封城西。”《東京夢華錄》卷七中講到金明池“在(汴梁)順天門外街北,周圍約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徑七里許。入池門內南岸,西去百許步,有西北臨水殿,車駕臨幸觀爭標錫宴於此。”宋人王應麟《玉海》卷一百四十七記載:“太平興國元年,詔以卒三萬五千鑿池,以引金水河注之,有水心五殿,南有飛梁,引數百步,屬瓊林苑。太平興國三年二月,宋太宗親臨工地視察鑿池情況,賜名‘金明池’。”自此金明池成為皇家園林。宋敏求在《春明退朝錄》中:“太宗於西郊鑿金明池,中有台榭以閱水嬉。”可見早期金明池是作為水軍的軍事訓練基地來使用的,但隨著各項設施的完善,逐漸弱化了其軍事作用而變成了皇家的遊樂場所。金明池每年大概春季時會向平民百姓開放,稱為“開池”,這時會有各種遊園活動,園內遊人熙熙攘攘。這幅《金明池爭標圖》反映的正是在農曆五月初五的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時,宋太宗親臨金明池觀賞龍舟競賽與民同樂的場景。
《金明池爭標圖》題款作“張擇端呈進”,應為失官以前的作品。圖上臨水殿作土木築造,據《東京夢華錄》“臨水殿往日旋以彩幄,政和間用土木工造成矣”,說明這幅畫可能畫於政和年間(1111—1118年)。
另外,對於此圖作者暫時還有爭議,主要有兩種意見:其一,從落款看,不象後人添寫,如此精細熟煉的工筆畫應出自高手,有可能是張擇端的早期作品;其二,從此圖的風格及圖中景物看,斷為宋畫無疑,很有可能是南宋人的摹本。另外,根據後世《清明上河圖》卷的本子,往往在卷尾出現金明池奪標的情景,使全卷在高潮中結束。所以也有不少專家認為,《清明上河圖》中金明池奪標一段可能被截去。也有專家認為,此圖是高元亨的《瓊林苑圖》,或該圖的一個仿繪本。

藝術鑑賞

主題

《金明池爭標圖》是一幅跨越千年的風俗畫作品,風俗畫作為一類獨特畫種,在體現時代繪畫特徵和審美的同時,還對特定時代生活場景以再現。《金明池爭標圖》即是如此,它是以民眾春遊踏青、皇苑開池、競標等一系列生活習俗為題材繪就的,它真實、客觀的描繪了宋時汴梁城市一景,也反映著當時特定的社會理想和生活觀念。

形象

《金明池爭標圖》人物造型生動。平靜閒雅的氣氛中,透著熱鬧非凡之感,這也得益於圖中生動人物形象。水中龍舟競渡,人物活動精彩,拱橋畫面左下兩側的苑牆內外,人頭攢動。雖然人物微小,但仔細觀察,比例恰當,姿態各異,頗具藝術特色。畫中各人物參加的龍舟競渡,場面激烈。仔細觀察整幅畫面,雖僅僅一方巾大小,卻密密麻麻畫了百千餘人,個個都小如螞蟻,但卻又都是姿態各異,生動活潑,讓觀者仿佛間窺見了人物此刻的表情。

構圖

在構圖上,《金明池爭標圖》採取了全景式的構圖。這種構圖方式能夠使畫家所要表達的景物全貌都盡收眼底。在《金明池爭標圖》的整幅畫面中,各宮殿之間相互聯繫,安排得當,統一了整幅畫面。池周柳樹千姿百態,遙相呼應。整幅畫面中的宮殿、苑牆、樹木都帶給人空闊悠遠,平靜閒雅的氣氛,畫面中拱橋下方龍舟競渡,場面激烈,與拱橋上方悠然的幾隻小舟,形成了一動一靜的鮮明對比。縱觀整幅畫面,畫家採用“遠望之以取其勢”的觀察方法將宏大的場面描寫的淋漓盡致,全景式構圖能夠較完整的表現它們,同時這在規模上也能夠形成一種氣勢,凸顯場面的熱鬧。
與全景式構圖相連的是,《金明池爭標圖》以主從式結構組織畫面。在《金明池爭標圖》中,建於湖心島上圓廊環繞的重檐方亭在畫面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而其他宮殿、龍舟競渡、圍牆、樹木等景色由此展開,使得作品空間由近及遠分為多個層次。此種畫面建構的方法為與半邊角式圖像結構、截取式取景法相比,趣味迥然不同。
同時,在《金明池爭標圖》中,從整體布局到細節刻畫,基本上都是採用等角透視的方式。建築的正面與側面之間構成了鈍角,這種角度的運用是建築整體體現出立體感和真實感的重要因素。為了使畫面更加和諧統一,畫面中建築群里所有的建築包括龍舟的高度大多保持著相同的層高,這些層高並沒有隨著建築的遠近距離而改變。在《金明池爭標圖》中,作者通過改變畫面中建築物的比例來清晰的表現出了畫面的空間感。近景與遠景之間虛實結合,相互映襯,將作品的藝術韻味體現的淋漓盡致。

名家點評

近代書畫鑑定家張珩:雖僅尺幅,而宣和全盛時金明池全貌,俱可按見,尤為歷史考古之重要資料,不獨藝術價值為可貴也……大凡南渡之後,人民追懷汴梁全盛,眷眷故國之思,托於二圖,盛相摹仿,固可理解也。此圖雖未為真跡,出於南宋時人摹仿,然原本之出於擇端,宜足徵信,蓋古人所謂下真跡一等者。即此已是瑰寶,又何必擇端真跡始稱珍重也。

研究價值

《金明池爭標圖》忠實地描繪了節日盛景,有著極大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一方面,它是研究中國宋代建築和園林的絕好資料,使人們直觀形象地了解到金明池的整個布局是四岸紅桃綠柳,中央一島,上建殿閣,以橋達於岸。在兩岸選擇重點營建屋宇,而讓另一部分特別幽靜,可以看出這是上承漢唐之傳統。象臨水殿、大龍舟上的層樓,特別是水中五殿的平面布局和立體結構的搭配,十分巧妙,在實物中還不多見。虹橋兩端有華表,兩旁的欄乾望柱都是宋代的結構方式,橋南兩個闕門式的高台,也是只見記載而無實物的例子,實甚罕得。關於金明池的記載只見諸於史書中的文字記載,這幅《金明池爭標圖》與《宋史》《東京夢華錄》《聖畿賦》《汴都賦》等史料中相關的記載完全吻合,為人們真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金明池的景象,尤為珍貴。
另一方面,《金明池爭標圖》既表現了宋代帝王生活的片斷,同時也反映了北宋太平盛世的一些社會情況和京都的習俗。它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北宋年間人們歡度端午節的情景,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龍舟競渡實景圖,它無疑是一幅展示時代真實生活的畫卷,類如照片,真實、可信。而且,《金明池爭標圖》不僅僅是一幅藝術珍品,它還兼具宋文化的符號及代言意義:它承載的是北宋汴京最輝煌的一段城市生活和民俗文化發展的歷史記憶,為後人研究宋代城市發展和社會文化變遷提供形象、直觀的珍貴史料。

歷史傳承

《金明池爭標圖》在明代曾為安國項元汴鑑藏,至近代為收藏家張叔誠所藏,1957年天津藝術博物館籌備初期,由時任天津市文化局顧問、文物鑑賞家韓慎徵集得來。2004年,天津藝術博物館與天津歷史博物館合為天津博物館,後此畫一直為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級文物。

重要展覽

2018年5月29日至6月10日,為迎接天津博物館的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舉辦了“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覽,《金明池爭標圖》在該次展覽中展出。

作者簡介

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漢族,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畫家。他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世界名畫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他是北宋末年的現實主義畫家,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