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信息,歷史沿革,校園,班級結構,語文,理科,商業,社會學,其他,運動,慈善服務,藝術,學術,其他,校舍,知名校友,政治公務界,商界,學術界,文藝娛樂界,運動體育界,
學校信息
校監 | 程淑儀女士 |
---|
教師人數 | 65人 |
---|
學生人數 | 878人 |
---|
校色 | 藍色 白色 |
---|
刊物 | 《Clementi》(校刊)《鐸聲》(學生報) |
---|
地址 | 香港北角炮台山道30號 |
---|
教學語言 | 中文 |
---|
歷史沿革
金文泰中學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官立中文中學。校訓出自《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25年,精通中文和廣東話的金文泰爵士,就任第17任香港總督。他亦曾被另一位港督盧吉爵士提名出任香港大學創校校長,但因改派到英屬蓋亞那出任輔政司,而最終未能成事。他熱愛中國文化,是皇家亞洲學會的會員。1925年 12月,香港紳商周壽臣、羅旭龢、李右泉、曹善允、尹文楷、李景康、俞叔文、馮平山、劉子平、李亦梅等,藉中環華人行6樓華商俱樂部舉行敘會,商議請求政府撥地,創立一所漢文中學,其中以中文作為學校的教學語言。此議獲教育司庵氏(G.N.Orme)贊同,乃委派漢文視學官李景康負責草擬辦法,首間中文官立中學因此誕生。金文泰中學圖書館仍藏有當年由金文泰爵士捐贈的中國典籍。
官立漢文學校開設前,香港大部分中文中學,都由民間私辦。根據李我所述,私塾仍然保留至太平洋戰爭結束。而民間私辦中文中學畢業生,多數會在中國繼續升學,課程亦銜接中國學制。
官立漢文學校在1926年開課,首任校長為當時的漢文視學官李景康先生。官立漢文學校成立之初,以醫院道榮華台分設師範第1、2年級;假育才書社課室設中學1、2、3年級;另醫院道中華會館設高小1、2年級。學生共200人。官立西營盤書院於一九二六年遷往般含道校舍,易名為英皇書院,漢文中學遂遷入官立西營盤書院舊址。
1941年12月,日軍攻占港島。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於日軍占領香港而停辦。戰爭結束後,於1945年復校,並在1946年易名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兼收女生。
1951年,殖民地政府為紀念金文泰爵士對香港中文教學的貢獻,將學校易名為金文泰中學。金文泰夫人得知此事後,在1958年1月4日自英國寄贈“金文泰爵士紀念杯”一座,以為紀念。戰後復校後,一度與皇仁書院共用堅尼地道校舍。
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的獨立時期,三校中大部分學生都是金文泰中學的畢業生。及後金文泰中學的校友(例如馮秉芬爵士)亦參與中文大學創設,而金文泰中學的畢業生歷來亦多進入中文大學攻讀不同學科。由於金中與中大在七、八十年代的學制相接,至使中文大學創校初期有大部分學生來自金文泰中學,令當時金文泰在香港坊間有“中大預備學校”之稱。至今因為考試及學制的改革,中大已不是金文泰畢業生唯一的大學目的地,但至今有不少金文泰校友任教於中大、及擔任中大及其成員書院的校董。
1961年及以前, 香港政府以國小會考以定能否有機會升讀中學,當時香港中學學位嚴重不足,大半小學生要被淘汰失學。國小會考及升中試都會給每一個學生一個名次,全港首50名會得到葛亮洪獎學金,金文泰中學每年錄取了不少葛亮洪獎學金得主。1961年9月,隨著位於炮台山炮台山道的新校舍落成啟用,金文泰中學遷入現址至今。
該校於2001年獲校友提名,參加優質教育基金主辦的傑出學校獎勵計畫,結果在校風及培育一項評選中獲頒優異獎。
校園
金文泰中學座落於香港北角炮台山道30號,由炮台山港鐵站步行需約10分鐘。
校舍沿用現代的建築風格。在1961年建造的主教學大樓(Main Building)裡面絕大部分為中一至中六學生之課室。主教學大樓內更設有4個實驗室、2個實驗預備室、3個語言學習室、伺服器房、2個電腦室、地理室、設計與工藝室、禮堂、雨天操場、接待室、校史館、家長教師會室、教員休息室、烹飪室、校園電視台、學生會室及金文泰中學校友演講廳(CSS Alumni Lecture Theater)。
為擴展原有空間及配合學生活動發展,新翼(New Annex)於2003年建成,增加了十三間特別室的活動場地,學校校舍的總建築面積亦增至共約一萬一千一百平方米,令學生學習環境更臻理想。新翼設有學生活動中心、馮秉芬爵士圖書館(Sir Kenneth FUNG Ping-fan Library)、利榮森博士圖書館(Dr. LEE Wing-sum O.B.E. J.P. Library)、中文資源室、通識教育資源室、2個電腦室、美術室、訓導室、輔導室、音樂室、楊宇傑綜合活動中心(YEUNG Yu-kit Multi Activities Centre)及天台多用途運動場。新翼(New Annex)更採用環保中空設計,儘量採用自然光及使大樓內更為通風。
為配合科技發展及學生學習需要,學校共設有超過220台電腦供學生使用。於2012年,學校全面更新及升級教學硬體,每個班房及特別室內均設有先進的教學系統。同年,學校更購入3台電子白板,致力向學生及教師提供優良的學與教環境。
學校亦提供多個供學生運動和休憩的場地和設施,包括4個排球場、3個籃球場、3個多用途運動場、2個室內運動場、1個足球埸、多個羽毛球場、休憩花園及空中花園等。
由於學校設有禮堂、楊宇傑綜合活動中心及金文泰中學校友演講廳,可同時舉行3場不同的大型活動。
於2014年,學校更為配合科技發展,推出了全港首段以航拍拍攝之學校宣傳片。
班級結構
中一至中六各有4班,班別則以校訓之英文譯名命名,即文(M)、行(H)、忠(J)、信(S)。
語文
中國語文 (中一 - 中六)
英國語文 (中一 - 中六)
國語 (中一 - 中三)
中國文學 (中四 - 中六)
理科
商業
初級商業 (中三)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中四 - 中六)
經濟 (中三 - 中六)
社會學
生命教育 (中一 - 中六)
通識 (中四 - 中六)
地理 (中一 - 中六)
中國歷史 (中一 - 中六)
世界歷史 (中一 - 中六)
其他
音樂 (中一 - 中三)
視覺藝術 (中一 - 中六)
藝術發展 (中四)
體育 (中一 - 中六)
社
學文:中英兼擅,具備文化素養。
修行:才德並進,實踐律己恕人。
存忠:忠誠處事,勇於承擔責任。
主信:信實待人,建立健全人格。
課外活動組織
學生會 (Students' Union)[2]
學長會 (Prefect's Broad)
金文泰攝影隊 (Clementi Photographic Team)
校園電視台 (Campus TV)
課外活動組 (ECA TEAM)
升學及輔導組 (Graduation and Career Support)
家長教師會 (Parents-Teachers Association)
校友會(Alumni Association)[3]
宗教學會
學術學會
中文學會 (Chinese Club)
英文學會 (English Club)
數學學會 (Mathematics Club)
通識學會 (Liberal Club)
科學學會 (Science Club)
人文學會 (Humanities Club)
科技學會 (Technology Club)
運動學會
藝術發展學會
中文書法學會 (Chinese Calligraphy Club)
舞蹈學會 (Dance Club)
中文戲劇學會 (Chinese Drama Club)
英文戲劇學會 (English Drama Club)
音樂學會 (Music Club)
攝影學會 (Photography Club)
視覺藝術學會 (Visual Arts Club)
歌詠團 (Choir)
興趣學會
創業家學會 (Entrepreneurs Society)
棋藝及橋牌學會 (Chess & Bridge Club)
中文辯論學會 (Chinese Debating Club)
英文辯論學會 (English Debating Club)
園藝學會 (Gardening Club)
服務學會
公益少年團 (CYC)
女童軍 (Girls Guides)
童軍 (Scouts)
紅十字會 (Red Cross)
交通安全隊 (Road Safety Patrol)
香港少年領袖團 (Hong Kong Adventure Crops)
香港青年獎勵計畫 (Hong Kong Award for Young People)
扶輪少年服務團 (Interact Club)
少年警訊 (Junior Police Call)
校隊
運動
慈善服務
藝術
學術
中文寫作比賽 (Chinese Writing Competition)
英文寫作比賽 (English Writing Competition)
周年學術頒獎禮 (Speech Day)
周年頒獎禮 (Prize Giving Ceremony)
學術節 (Academic Festival)
英語周 (English Week)
其他
校舍
醫院道校址(1926年-1927年)
1926年3月1日於醫院道育才書舍(現為樂善堂梁銶琚書院校址)開辦。
薄扶林道校址(1927年-1941年)
1927年,漢文中學暨附設國小與師範男校遷至薄扶林道原西營盤國小舊址。
灣仔活道工業學校校址(1941年-1945年)
香港淪陷,在港島薄扶林道的校舍,遭受戰火嚴重的摧殘。香港重光後,薄扶林道校舍拆卸重建,新的校舍則改為李升國小,而漢文中學要借用灣仔活道工業學校(維多利亞工業學校的舊址,俗稱活道紅磚屋)上課。
必列者士街青年會校舍(1945年-1946年)
1945年11月,漢文中學借必列者士街青年會校舍重新開辦。
堅尼地道校舍(1946年-1961年)
1946年10月,高國中各班遷入堅尼地道26號(現為聖保羅男女中學及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與皇仁書院共用日本子弟學校的校址上課,該校址現時是古物古蹟辦事處界定的政府文物。
1950年,皇仁書院在銅鑼灣的新校舍落成啟用,漢文中學便占用了整個日本子弟學校的校舍。
炮台山道校舍(1961年-)
1961年9月,位於炮台山道30號的新校舍啟用。
1962年,當時的教育司唐路曉夫婦為學校主持頒獎及校舍啟鑰禮。
2003年,校舍新翼於8月22日建成,學校面積增加1344平方米。同年11月27日,由當時的警務處處長,校友曾蔭培聯同多位主禮嘉賓,為校史館、家長教師會園藝角、校舍新翼主持揭幕儀式,並為“ 楊宇傑綜合活動中心”、“ 馮秉芬爵士圖書館”、“利榮森博士圖書館”、“ 金文泰中學校友演講廳”主持命名儀式典禮。
知名校友
政治公務界
馮秉芬爵士 - 望族馮平山家族成員,香港商人和政治家,前市政局、立法局和行政局非官守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創辦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校董、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會主席(1951-1972),金文泰中學馮秉芬爵士圖書館及香港中文大學秉芬堂以其命名
曾蔭培 -(1964年畢業)前香港警務處處長(2001-2003),新創建集團執行董事
李明逵 -(1968年畢業)前香港警務處處長(2003-2007)、香港中文大學及新亞書院校董,太平紳士,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
譚潤棣 -(1965年畢業)加拿大新民主黨政客,多倫多前教育委員
劉世鏞 -(1967年畢業)劉世鏞會計師行、才礇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創辦人,香港中文大學校董、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評議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院董、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友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第五屆榮譽院士
梁中昀 -(1967年畢業)香港學聯旅遊董事局前主席,香港家長協進會前主席、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前會長
梁永義 -(1968年畢業)圓玄學院社會服務部總監、擔任社署轄下多個委員會委員委員
梁國雄 -(1970年畢業)綽號“長毛”、立法會議員(新界東)、社民連主席
吳克儉 -(1972年畢業)教育局局長、前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席,前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副主席
李永健 -(1972年畢業)大律師。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侯選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俞宗岱 -(1980年畢業)衛生署紅絲帶中心管理諮詢委員會主席、愛滋病信託基金委員會宣傳和公眾教育小組主席、前美國加州環保署環境專家、香港科技大學健康安全及環境處副處長、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客座副教授、香港勞工處的註冊安全主任、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得主
黃佳鑫 -(2008年畢業)大專2012發言人,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外務會長(2009-2010),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會長(2010-2011),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成員(2010-2011),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代表會主席
鄭建成 - 香港紅十字會總區人力資源主任
阮澤銘 - 民眾安全服務隊首席行動及訓練主任
齊禧慶 - 第四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前快報執行總編輯、前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現任太陽報編輯部總監
商界
利榮森 -(1935年畢業)利希慎家族成員;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校董;前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董事及上海商業銀行董事
尹德勝 -(1962年畢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前會長、銀紫荊星章(SBS)得主
羅富昌 -(1966年畢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有“中國罐王”之稱,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董,現任金文泰中學學校管理委員會委員
楊宇傑 -(1967年畢業)新駿有限公司總經理暨“謝鏡添、梁中盷、楊宇傑基金會”主席、美國林肯大學榮譽教授
學術界
崔琦 -(1958畢業)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被列入《美國科學名人錄》
杜祖貽 -(1954年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系主任兼研究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講座教授、教育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榮譽教授、客座教授、顧問教授
陳漢銓 -(1955年畢業)結構工程學專家,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榮譽教授,前香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
林己玄 -(1956年畢業)數學家,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榮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of Mathematics)
黃卓然 -(1957年畢業)物理學家,美國物理學會院士,前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協會主席(1999年-2000年),現工作於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周慶麟 -(1957年畢業) 數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教授,其學生丘成桐為其在香港中文大學設立周慶麟數學獎學金,以謝師恩
吳秀蘭 -(1959年畢業)物理學家,1995年歐洲物理學會髙能和粒子物理獎得主,曾參與丁肇中教授領導的發現J/Ψ粒子的實驗,現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
盧瑋鑾 -(1960年畢業)畢業於中大新亞中文系,師承當代大儒唐君毅,前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近代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常用筆名“小思”
雷明德 -(1962年畢業)物理學家,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系主任,美國物理學會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前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1998-2004年)
黃銘洪 -(1964年畢業)生物學家,現任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系主任,講座教授,裘槎環科所所長
伍灼耀 -(1967年畢業)化學家,於美國師承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化學系傑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黃林秀蓮訪問學人,德國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基金資深科學家獎
梁伯華 -(1967年畢業)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亞洲學系主任、美國華人專業人士協會會長、美中醫學及技術基金會行政會長、中華文化研究基金創會主席、李文斯頓華人協會會長、新澤西州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主席、新澤西州華研基金會主席、亞美專業成就優異獎得主、ACPSS學術著作優異獎得主,西東大學Researcher of the Year Award得主、2007年艾利斯島移民獎(Ellis Island Medal of Honor)得主
梁怡 -(1967年畢業)地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講座教授,2007年度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得主
馮國培 -(1968年畢業)生物化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院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系主任
譚鳳儀 -(1972年畢業)生物學家,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系主任(生物),太平紳士
施仲謀 -(1975年畢業)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亞洲研究中心院士,中南大學兼任教授
鄭燕祥 - 香港教育學院副校長、亞太教育研究學會會長、香港教育學院研究及國際合作中心總監,兼任亞太教育領導及學校質素中心主任
文藝娛樂界
[靳傑強] -(1962年畢業)享譽國際水墨畫家,同時為物理學家
楊興安 -(1964年畢業)作家、香港小說學會副會長、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葉特生 -(1970年畢業)前TVB香港早晨主播,著名電視主持人
葉青霖 -(1974年畢業)香港著名資深攝影師、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創辦人
劉致新 -(1974年畢業)香港著名紅酒評論家,《酒經月刊》擔任總編輯
袁志偉 -(1975年畢業)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新聞及資訊部總監
盧覓雪 -(1981年畢業)前無線電視、商業電台節目主持、前《東周刊》副總編輯
張鳳妮 -(1988年畢業)香港小姐、藝人
利嘉兒 -(1992年畢業)無線電視契約藝員
閻韻 -(1993年畢業)鋼琴家
阮子健 -(1998年畢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
岑倚蘭 -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
郭孟浩 - 行為藝術家,自稱“蛙王”
趙自珍 - 作家
吳肇銅 - 無線電視資深編審
王俊彥 - 亞洲電視記者、主播
梁泰來 - 梁肇宗(1990年畢業),商業電台節目《1圈圈》主持及對外事務部總監,前《明報周刊》資深記者
鮑偉聰 - 商業電台節目《光明頂》主持及香港電視網路編審
運動體育界
陳繼焱 -(1954年畢業)尊稱“師叔”、曾擔任金文泰中學羽毛球隊義務教練長達 59 年、曾帶領金文泰中學羽毛球隊連續 47 年稱霸港島女子學界球壇
陳譚新 -(1960年畢業)著名足球裁判、全球首位世界盃足球賽的華人裁判、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康體主任
梁壁聯 - 前香港羽毛球代表隊總教練、前中國香港划艇協會行政總監、香港女單,女雙及混雙三冠王
余麗利 - 香港羽毛球隊代表隊
鄭燕瑟 - 香港羽毛球隊代表隊
賴國梅 - 香港羽毛球隊代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