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心怡(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黨委書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心怡,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主持工作的副書記、副院長,福建農林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主持和承擔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10多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申請與獲得國家專利2項,出版45萬字《茶葉加工工程》專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心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主要成就:出版45萬字《茶葉加工工程》專著
  • 職務: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副書記
人物介紹,科研項目,學術成就,機械採茶,發展軟肋,目標計畫,一周茶事,

人物介紹

金心怡,教授,博導。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福建農林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從事茶葉機械、茶葉加工工程及設施園藝工程等方面教學科研工作。福建農林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國家茶產業工程技術中心委員,中國茶葉學會茶機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機學會農產品加工分會理事,福建省農機學會常務理事(茶機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海峽茶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福建茶人之家常務理事。承擔博、碩士及本科生課程:《茶葉加工學研究進展》、《茶葉加工原理》、《茶學專題》、《茶葉加工工程》、《無公害茶葉生產與產業化》、《現代茶產業概論》、《茶業機械》、《茶學進展專題》、《設施農業裝備》、《設施農業工程》等。

科研項目

主持和主參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10多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台灣優質茶加工關鍵裝備合作創新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主持《安溪烏龍茶加工新技術與設備》、《武夷岩茶、正山小種標準化生產技術與示範》、《鐵觀音工廠化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烏龍茶做青智慧型化控制技術研究》、《出口白茶精深加工產業化示範》等10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主持《烏龍茶精加工成套設備(地方標準)》制定工作;獲得國家專利4項,獲得省、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鑑定2項,成果驗收3項。

學術成就

主編《茶葉加工工程》,全國高校統編教材《設施農業裝備》副主編,參編《名優綠茶加工機械》、《茉莉花茶生產技術與產業化》、《白茶科學技術與市場》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國家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多篇,論文《做青環境調控方式對烏龍茶品質影響的試驗研究》2006年獲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論文《茶葉精加工設備作業崗位及其工廠邊界噪聲監測與評價》2010年獲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
機械,歷來都是個冰冷的名詞,而女人研究機械,更讓人平添幾分枯燥之感。然而長期從事茶葉機械研究的金心怡教授卻不這么認為,在期待著福建乃至中國的茶產業都來一場“工業革命”、致力於工業造福農業的機械研究中,她的事業生活也更添幾分精彩。

機械採茶

“中國機采看福建,福建機采看建甌。”金心怡教授告訴記者,我省是烏龍茶主產區,近年來採茶工日趨緊缺,機采可以比全國先行先試。2007年福建建甌85%以上茶園實行了機采,機械採茶耗時短,很大程度地節約了人力與時間,提高了工效,使採茶成本方面大幅度降低。由於機采能在最佳時段採摘,保證了茶葉質量,這讓建甌成為出口烏龍茶的主產區,也推動了福建茶葉的向前發展。
反過來再看看2007年一組茶數據:福建省茶葉產量22.2萬噸,占全國1/5,茶葉行銷總值170億元,占全國35%。金教授表示,去年我省的茶葉總產、單產、良種數量、良種普及率、出口創匯單價、銷售總額等均居全國第一。事實上,這些數字的背後,茶園機械化生產帶來的好處功不可沒,我省需要長年的產量增長、位居第一,也需要對茶葉機械、科技方面的絕對重視。

發展軟肋

金教授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了世界各地及台灣地區的茶葉機械化加工的先進之處。很顯然,雖然茶葉仍然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但是在產業化水平、勞動生產率、新技術新設備推廣等方面落後於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
“我國是世界茶葉生產大國,但不是茶葉生產強國。”金教授一針見血地分析指出:“我國茶葉生產的薄弱之處是茶葉加工業,而茶機業相對落後則是制約茶葉加工業發展的軟肋,茶葉‘加工憑經驗,質量憑感覺’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目標計畫

烏龍茶是我國特種茶類,是出口創匯的拳頭商品之一,也是我省的四大茶種之一,它具有天然芳香和醇厚回甘的滋味,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廣受茶人喜愛的烏龍茶,初加工過程中,做青工藝是形成其特有品質的關鍵工序,而做青工藝的重點在於掌握搖青時間和晾青時間。而因為我省茶機業的相對落後,長期以來制茶師傅大多是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感官作判斷,所以導致茶葉品質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金教授進一步指出,茶葉加工業發展分四個階段———手工階段、機械化階段、自動化階段以及智慧型化階段。如今國外一些先進國家的茶葉加工都已走到智慧型化階段,烏龍茶加工機械化水平卻仍然停滯在單機作業階段。相形之下,作為中國第一大茶類的綠茶的加工步伐就走得比烏龍茶快多了,已實現了自動化。
“如何實現烏龍茶做青的自動化、智慧型化,促進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達到烏龍茶初加工優質高效、清潔衛生的要求,一直是茶葉界關注的熱點”。金教授表示,近年來,國家提出了研究“烏龍茶連續化加工生產線”的迫切要求,而他們也將傾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向著烏龍茶產業達成自動化的目標前進。
茶事點睛
本期評論人:劉宜渠———福建省茶葉協會秘書長、茶葉推廣研究員

一周茶事

近日,由黃小晶省長親自批准的“福建省優異茶樹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項目開始啟動。該項目由省農業廳牽頭、組織農林大學、農科院相關專家對我省茶樹種質資源進行調查摸底、收集保護、研究利用。7月28日,專家組分赴寧德、南平、泉州、龍巖等10個縣(市)區開展工作。
點睛:良種是優質的基礎。我省茶園無性系良種比例達92%,遠高於全國平均20%的水平。福建素有“茶樹品種王國”之稱,種質資源非常豐富,包括野生茶樹、優異株系、有性群體等,它們是新品種選育的基因庫和原材料。抑制優異種質資源流失,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對茶葉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