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封缸酒傳統釀造技藝

金壇封缸酒傳統釀造技藝,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壇封缸酒傳統釀造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金壇封缸酒傳統釀造技藝源於民間,始於秦朝末年,盛於明朝年間,流布於江、浙、滬、閩一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一部研究民間釀酒史和黃酒文化的“活字典”,具有寶貴的歷史傳承價值。其原料為糯米。獨特的地域優勢,造就原料有“九孔”出酒,從而形成濃郁的區域風格。

工藝流程

該技藝工藝流程為:大米浸泡→洗米→蒸煮→淋水→下缸→拌酒麴→搭窩→糖化→沖米麯酒→發酵→壓榨→過濾→冷凍→灌裝→成品。
在長期傳承實踐中,對原料要求精白、無黃斑、霉變;浸米時間根據氣溫、水溫和米質情況決定,一般為8-20小時,達到顆粒完整而米酥,作手指捻米成粉狀;洗米則水清不混,米飯應熟而不粘,軟而不生;淋水品溫控制在30-36℃;下缸前,缸用酒精殺菌,米飯入缸扒平,均勻撒上酒麴,酒麴比例為0.4%,搭窩呈倒喇叭狀,下口直徑為11-15cm,上口直徑為80-90cm,落缸48小時後,經常涼缸、澆乳,控制好品溫。糖化是整個技藝的關鍵點,要根據酒醅的情況變化而變化,無法以文字形式相傳,全憑釀酒師的經驗手口相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