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單叢繼金駿眉之後國內紅茶又一巔峰之作,由饒平興記茶廠於2009年聯合農科院專家首次研製,採摘上等單叢茶,按傳統加工工藝,結合現代新技術精製而成一款新的紅茶種類“單叢紅茶”,另名“金單叢”,並在兩年後,2011年榮獲第九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其價格,味道皆不差於金駿眉與正山小種等,既有紅茶風格又有單叢茶韻味。製作的茶葉來自無污染,高礦物質環境的著名單叢茶之村饒平坪溪鎮領頭村和鳳凰鎮的鳳凰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單叢
- 又名:單叢紅茶
- 時間首次研製:於2009年
- 榮譽: 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單叢紅茶
“金單叢”質量上佳,獨具風味,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更蘊含著番薯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清飲最能品味金單叢的雋永香氣,湯色紅艷明亮,特別是其香氣酷似果香,又帶蘭花香、荔枝香,清鮮而且持久。既可單獨泡飲,也可加入牛奶調飲。
金單叢更是繼承了單叢茶的花果香味,又是擁有的紅茶優點,味道獨特別具一格,非一般的紅茶所能比擬的。
沖泡方法
在紅茶中不加任何其他物品,保持紅茶的真香和本味的飲法稱為清飲法。
按茶湯的加工方法可分為沖泡法和煮飲法。其中以沖泡法為好,既方便又衛生。沖泡時可用杯,亦可用壺,投茶量因人而異。
清飲時,靜品默賞紅茶的真香和本味,味濃香水,最容易體會到黃庭堅品茶時感受到"恰似燈下故,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絕妙境界。
具體操作:
2、根據瓷壺的容量投入適量茶葉,一般金單叢3~5克用量為好,不能過量;
3、注入正滾沸的開水,以漸歇的方式溫壺及溫杯,(沖泡後的茶湯要求湯色紅艷為宜,水溫以80-90°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頭2泡出水時間為五秒鐘,3泡後出水時間可視泡數增加以及口味而適當延長。不宜浸泡過久,合適的浸泡時間不僅茶湯滋味宜人,還可增加耐泡次數,最好使用蓋碗沖泡,出水要快 韓信點兵之法 滴乾蓋碗裡的水;
4、先聞其香後品飲,茶水入口甘甜可口 順喉回甘,更有蜜甜之感;
春夏紅茶辨別
(夏金單叢) 以夏暑茶製作而成,茶型條索較粗大 ,顯扁條索形狀,茶湯鮮紅顯黃色、較渾濁。品飲後有少許澀感。
金單叢一方面是對原料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對制茶工藝的探索。金單叢不像傳統紅茶那樣百分之百發酵,而是借鑑了烏龍茶的的做法,使茶葉保留著較多的香味物質。這一特點,可以從沖泡後金紅偏黃的湯色和桂圓乾般的清甜蜜香中品味出來。
單叢紅茶製作
製作方法及工藝程式:採摘→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1、採摘:以春茶茶芽為原料,採摘嶺頭單叢茶葉一芽二葉小開面嫩芽,採摘時間為早上6點-10點,茶葉避免堆積,及時拿回室內。
2、萎凋:萎凋目的是為了適當地蒸發水分,使葉質柔軟,便於揉捻,伴隨著水分的散發葉細胞濃縮、酶活性加強,促進內含物質的變化,為形成金單叢品質特徵創造條件。萎凋的常用方式有室內自然萎凋、複式萎凋兩種。(1)室內自然萎凋:選空氣流通、寬敞、清潔的房子作為萎凋室,並設通氣與調節溫、濕度的百頁窗等。室內設萎凋架,每架放萎凋簾10層左右,每層距離20厘米,底層離地比簾寬6厘米。萎凋簾一般長180~200厘米、寬80~100厘米,每簾攤葉1千克左右,攤葉要均勻,不要翻動,避免散葉落地踩傷。這種萎凋方式容易控制,萎凋均勻,品質較好。(2)複式萎凋:採用以曬青為主,曬晾結合的複式萎凋,能縮短萎凋時間,提高工效。其作法是將鮮葉均勻地薄攤在萎凋簾上,置日光下的架上曬至6~7成乾,然後取出放入室內晾至萎凋適度。萎凋程度要掌握均勻適度,如果萎凋過度,條形揉不好,發酵困難;萎凋不足,揉捻時葉片易碎,條索不緊;萎凋不均,則揉捻、發酵也不易均勻。應以葉色轉為暗綠,手捏成團、有粘手感覺,放開不易彈散,青氣味消失為準。萎凋葉子減重35~40%或萎凋葉含水為60~64%。
3、 揉捻:目前多用機揉。揉速以每分鐘45~55轉為宜。一般細嫩葉分1~2次揉,粗老的鮮葉分2~3次揉,每次揉時45分鐘左右。一般輕細嫩而均勻的鮮葉,採用中小型揉茶機一次揉捻,揉時為45分鐘左右。輕粗老的鮮葉或嫩度不勻的鮮葉,應採用大型揉茶機,可分二次揉捻。第一次揉時40分鐘,解塊分篩,篩下茶發酵,篩上再揉;第二次揉捻25~30分鐘。揉捻室溫最好控制在20~24℃,相對濕度80~90%,夏季應要降溫增濕。揉捻效果與投葉量、揉捻時間、次數、加壓與松壓,解塊篩分及揉捻室溫濕度的控制有很大關係。揉捻程度:揉捻不足,細胞損傷不充分,將發酵不良,茶湯滋味淡薄有青氣,葉底花青。揉捻適中,以細胞損傷率80%以上,葉片90%以上成條,條索緊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於茶條表面,用手緊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為度。
4、 發酵:發酵是工夫紅金單叢成品質的重要工序。目的在於促進內含物發生深刻變化,,形成紅金單叢有的色、香、味品質準備基質。發酵前後應控制好發酵室內的溫、濕度,酵適宜的溫度一般是22~26℃,對濕度95%以上,保持新鮮空氣和清潔場所。攤葉厚度:一般為8~12㎝,葉和葉型小的薄攤,葉或葉型大的厚攤;通常在發酵室噴水保濕,在發酵籠上蓋濕布保濕。發酵時間,般春茶3~5小時,秋茶1~2小時。發酵程度,葉片變為銅紅色、青氣消失、發出濃厚的茶香為適度。檢驗方法:聞香氣、看葉色,批生產的最好開湯看葉底,查發酵程度。發酵適度時,草氣消失,現“發酵”葉特有的香氣——一種清新鮮濃的花果香味。葉溫達高峰並穩定時,為“發酵” 適度。“發酵”不足,帶青氣,葉色青綠或青黃;“發酵”過度,香氣低悶,葉色紅暗。
5、乾燥:分焙籠乾燥與機械乾燥兩種。(1)焙籠乾燥;將發酵葉攤放在焙籠上,用炭火烘乾。一般分初焙、攤晾、足火三個步驟。在焙前1小時起火,要求將木炭燒透、打碎、壓實,上蓋一層薄灰。初焙,應掌握高溫以90~100℃,每焙籠攤葉0。7~1千克,每隔5~6分鐘翻一次。焙至7~8成乾即可下焙攤晾,以調勻表里水分,防止茶條外乾內濕。攤晾厚度3~6厘米。時間1~2小時。足火,採用低濕70~80℃,慢烘,每籠攤葉1。5~2千克。每10~15分鐘翻拌一次,烘至乾度達九成半以上,至捏茶條成粉末為止。(2)機械乾燥(電熱烘乾箱):每小時可烘40~50千克乾茶。鼓風機轉速為每分鐘720~1150轉,攤葉厚度1。6厘米左右,初烘溫度100~150℃,焙至7~8成乾,即可攤晾,厚度3~6厘米,時間1~2小時。足火溫度80~100℃,攤葉厚度3厘米,烘至足乾為止。
產品特點條索緊細圓直,色澤烏潤,香氣鮮濃純正,滋味醇厚,湯色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