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台鎮
- 外文名稱:Jintai Town
- 別名:金台場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
- 下轄地區:金台、大林
- 政府駐地:金光街19號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區碼:637551
- 地理位置:東經106.11°,北緯30.93°
- 面積:23.23平方千米
- 人口:16608人(2017年)
- 方言:西南官話(南充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金台山、群山隱古墓
- 機場:南充高坪機場
- 火車站:南充站、 南充北站
- 車牌代碼:川R
內容介紹
相關古墓
參天古樹
寺廟林立
順慶起義遺址
北區山鄉英模
金台鎮下轄村: | ||||||||
董家院村 | 肖家廟村 | 萬佛橋村 | 包包田村 | 金寺院村 | 打石廠村 | 土埡村 | 蒙承宮村 |
總人口 | 15018 |
男 | 7871 |
女 | 7147 |
家庭戶戶數 | 422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4975 |
家庭戶男 | 7838 |
家庭戶女 | 7137 |
0-14歲(總) | 3771 |
0-14歲男 | 2052 |
0-14歲女 | 1719 |
15-64歲(總) | 9909 |
15-64歲男 | 5190 |
15-64歲女 | 4719 |
65歲及以上(總) | 1338 |
65歲及以上男 | 629 |
65歲及以上女 | 709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4384 |
歷史景觀
□蒙永宏 本報記者 陳四四
汽車駛出南充城區一路向北,過瀠溪鎮,大約10分鐘後就到了順慶區金台鎮。這個古鎮有著4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流傳著許多傳奇。
挖出一個黃金鑄造的硯台
在鎮上的一個茶館裡,聽幾位八旬老人講,金台鎮原名韓家場,建於明代,場址在今天場鎮以東1公里的董家院村。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曾經帶兵轉戰於此,韓家場也因此在明末的戰火中被毀。
到清初“湖廣填四川”時,大量移民遷入,需要重建韓家場。地方官考慮到原來的韓家場建於高崗之上,取水不便,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選中距韓家場1公里的平壩處重建。這裡地下水豐富,鑿井丈許,則有泉涌。其中有處泉水呈黑色,常年噴涌,遇大旱也不枯竭。就是在這股黑色泉水之下,重建時挖出一個黃金鑄造的硯台,於是將韓家場更名為金台場。清宣統二年(1910年)以場設鎮,所以有了“金台鎮”。
金台有沒有金硯台如今已無從考證,但當地曾經產黃金卻是事實。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在位於場鎮附近的羅盤山、搖金山,看到了許多人工挖掘的洞子,村民叫做“金洞子”。這些洞大多深不見底,洞內有洞,四通八達。
18個院落的家廟氣勢宏大
在金台場鎮口,海拔460餘米的金台山巍然挺立。據當地老人介紹,金台山的九座山頭上原來都分別建有廟宇、道觀,鎮內有萬壽宮、禹王宮等八座家廟。
其中最讓老人們懷念的是修建於順治十三年(1656年)的萬壽宮和禹王宮。兩座廟宇占地2萬多平方米,房屋院落毗鄰,形成一處龐大的古建築群。木結構的建築,青石柱壁,土紅色的斗拱門窗,看起來森嚴雄偉。“前後共18個院落,各個院落都有殿、堂、房、舍、廊等。”老人們說。
“當時廟宇內有很多木雕,”金台國小退休教師李國林說,以山水樹木、戲劇故事為主要內容,三國故事最多。也許是當地人喜歡三國大將,像萬壽宮內供奉著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張爺廟內則供奉著張飛。
金台境內的數十座寺廟均於上世紀50年代初毀損。1997年,禹王宮拆除。李國林告訴記者,拆除時人們在梁木上發現一塊匾額,上面詳細記述了萬壽宮和禹王宮的修建始末。根據匾額上鐫刻的“饒、黃、余、賴”、“贛州會所”等內容來看,萬壽宮和禹王宮應為當時“饒、黃、余、賴”四大姓氏修建的家廟,而這四大姓氏很可能就是“湖廣填四川”時從江西等地遷徙至金台的。
穿斗青瓦房連成古街
場鎮上,至今還保留著一條寬不足5米、長達千餘米的古街。
古街兩邊多是明清時期的青瓦房,為穿斗結構。梁木鉚釘相連,柱柃相互貫通,屋脊連成一體,房屋交錯,庭院深深。牆壁多為木板拼接而成,偶用黃泥、竹篾敷就。
在鱗次櫛比的明清民居中間,夾雜著學校、政府、銀行等高樓大廈,以及磚混結構的小洋樓。尚存的一些老屋,也被主人改換門庭,安裝上了捲簾門或玻璃。街面也改用混凝土澆築而成。街上非常冷清,一些老人還固守在老街上,做著小生意。
“古場鎮原來很繁華。”李國林說,遇到趕場天,搬罾、大林等鄉鎮的農民都會來趕集,街上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古街上20多家茶館家家座無虛席,說書的、打金錢板的、耍小魔術的、賣唱的,熱鬧非凡。
“新街修起後,做生意的、買東西的都跑到新街上去了,老街就逐漸變得‘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看著落日,李國林淡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