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剛易經法
- 創立時間:明朝萬曆年間
- 創立者:吳明自
- 正宗傳人:王亞豐
金剛易經法簡介,金剛易經法形成的淵源與歷史,金剛易經法名人錄,開山祖師吳明自,為民請命之吳布,公開祖傳秘笈之吳鵬昌,承上啟下席生榮,讚頌大師劉德友,金剛易經法傳人王亞豐簡介,王亞豐與外祖父的秘密,小浪底巧遇劉德友大師,不怕冷嘲熱諷,持之以恆,水滴石穿,
金剛易經法簡介
2013年4月被列為濟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
金剛易經法形成的淵源與歷史
王亞豐之所以能成為金剛易經法正宗傳人,這得從他外祖母名吳秀雲說起。
吳秀雲是濟源縣送駕莊人。從家譜查考,濟源送駕莊吳氏是以詩書傳家的名門望族。其六世祖吳應舉,字健甫,號明自,為明萬曆年間舉人,平生著書立說,設館授徒,著有《臨黃館》十三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大學士、禮部尚書、大書畫家神筆王鐸青少年時期曾拜吳明自為師。吳明自父母吳養充、張氏的墓志銘就出自王鐸的大手筆,墓志銘現保存於濟源市濟瀆廟博物館,吳氏家譜刊載有墓志銘的影印件(見附屬檔案一)。另外,濟源縣誌還保存有王鐸贈給恩師吳明自的詩歌:“年少河邊問典墳,送莊望眺對斜曛。雖然花徑迷紅樹,安得山齋想白雲。錦石自宜麋鹿臥,野鷗誤入鳳鸞群。寄書好晤深岩里,夏澗秋濤總為君。”詩中王鐸對恩師的諄諄教誨念念不忘,並希望恩師以“夏澗秋濤”相伴為娛,安享晚年。金剛易經法創始人就是神筆王鐸的恩師、濟源吳氏六世祖吳明自。吳明自在設館授徒之餘,自編金剛易經法套路以健身。據吳氏族人代代口傳,吳明自不但精通儒學,而且對中醫也深有研究,所以他創立的金剛易經法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意氣行相結合,通過調息、調意、調行,使體內形成“能量團”,在意念的作用下無處不至,由此疏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臟腑功能,延緩臟器衰老,以達到防身養生之目的,其後代代相承,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至於吳明自為什麼給這套功法取名金剛易經法?金剛,指身體健壯、硬朗。易者,變通、改變的意思。經,指經脈、經絡。金剛易經法是可以改善人體機能,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臟腑功能,延緩臟器衰老,達到養生健身的功法。
吳明自不僅學問好,而且非常重視用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教育子孫後代,所以子孫代代情操高尚。吳明自多子多孫,其子孫人人勤奮好學,個個都是好樣的。
金剛易經法發展到第四代,傳人吳布使其更為臻熟,增強了技擊功法。吳氏家譜記載:光緒年間,河南天災絕收,濟源民不聊生,但縣令仍要求按照古法——柳差之國稞,每畝地需繳納錢文百餘以上,當地人民苦不堪言。吳布挺身而出,要救濟源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帶領百姓上訪,遭到地方官府圍追堵截而無法成行。吳布武藝高強,數十捕快不敢近身,隻身一人衝出重圍,上京告御狀,得到六部批准:此差即免,永遠不究。從此,吳氏家族更加深受鄉鄰鄉親所敬重。
也許是地處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所在地,受老子無為思想影響深遠的緣故,濟源吳氏雖然代代以詩書傳家,人丁興旺,但其子孫後代多隱居鄉里,很少出仕為官。王屋山,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觀,早已被列入國家4A級景觀。細想想,身居如此美景之中,讀讀詩書,練練金剛易經法以健身,悠閒自得,自當不失為一種田園之樂高雅的情趣。吳氏世代不戀官場戀山水,大概由是得之。正因吳氏只求熟讀聖賢書,不求他鄉做官宦,所以吳氏金剛易經法很少外傳,成了家族用於健身秘而不宣的祖傳秘籍,加上吳氏家族世代溫良恭儉讓,追求性情高尚,所以始終沒有因為武功高強而與鄉鄰交惡。
濟源吳氏做官始於第十三代吳恆聰,這一點由吳氏祠堂對聯可以佐證。吳恆聰重修吳氏祠堂,請好友濟源拔貢苗龍圖撰寫祠堂對聯:“始晉洪洞縣周稱太伯吳氏鄢陵祖與宗翼翼巍巍胥由謙沖將國讓;卜居來王屋明綴高科清登仕板子若孫繩繩繼繼永以忠孝作家傳。”上聯除了講濟源吳氏由山西洪洞縣遷來以外,還講述了吳姓起源和吳姓祖先謙虛讓國的高尚品德。據《史記》記載,周遠祖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太伯,次子名虞仲,三子名季歷。古公認為三子季歷最賢,想傳位給季歷,長子太伯、次子虞仲甘願讓位給弟弟,他們偷偷逃到荒涼的荊蠻之地,後來,他們的子孫披荊斬棘,分別建立了吳國和越國,太伯被追認為吳國的開國君主和吳姓祖宗。下聯是說濟源吳氏從明代開始認真讀書,連連獲得比較高的功名,明清稱獲取舉人以上功名為“高科、高中”,這裡褒獎稱讚的高科之人自然是王鐸的恩師吳明自。“清登仕”指的就是吳恆聰。家譜記載:吳恆聰,字作謀,號子酞,清末為山東歷城縣令。下聯還讚揚濟源吳氏以詩書、忠孝傳家,綿延不斷。
吳恆聰有四子,皆學業有成。長子吳鵬昌文武兼備,在省城開封官至省衙經歷。後來,辛亥革命爆發,吳鵬昌在開封棄官經商。次子吳祀昌,清末為同知銜候選縣丞,未得補官,辛亥革命爆發,發揮從小練習武功之特長,考入京師高等警務學堂,民國時期為二軍騎兵三旅司令部稽查官,軍銜為陸軍少校。三子吳祿昌、四子吳祺昌同為監生,能到國子監進修讀書的生員,那可都是高材生。
吳鵬昌是吳氏金剛易經法第九代傳人,金剛易經法開始向外傳播就是從吳鵬昌開始的。吳氏金剛易經法到了吳鵬昌時期有了很大的發展,因為吳鵬昌身系省城衙門的官吏,具有廣泛的交際圈,他本人會武術功法,與他切磋武術功法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達官貴人。切磋之中,吳鵬昌吸收百家之長,彌補自己之短,這樣使得金剛易經法更加完美無缺。因為吳鵬昌武術精湛,願意拜他為師的人很多,加上吳鵬昌喜歡結交,所以才使金剛易經法從他得到發揚光大。
王亞豐是跟外祖父席生榮學的金剛易經法,那么席生榮的金剛易經法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原來吳鵬昌只有一個兒子,沒有女兒。到了孫輩,也只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人丁不算興旺,所以他想把孫女吳秀雲留在身邊。吳鵬昌見店夥計席明敬父子為人幹練忠厚,遂讓席明敬的兒子席生榮做了自己的上門孫女女婿。席生榮成了吳鵬昌的上門孫女女婿以後,吳鵬昌對席生榮關愛有加,把金剛易經法整套絕技悉數傳授給了席生榮。
金剛易經法名人錄
開山祖師吳明自
萬曆中魁居王屋,淡薄官場一高士。滿腹經綸《臨黃館》,誨人不倦平生事。
神筆王鐸寄書勤,時令美景次第至。閒習金剛易經法,而今申遺為祖師。
明代萬曆年間,濟源王屋山送駕莊有一舉人,姓吳名應舉,字健甫,號明自。此人滿腹經綸,精通岐黃,淡薄仕途,以設館授徒為業,兼有懸壺濟世,習武健身,著書立說等多種愛好。著述有《臨黃館》十三卷。獨創金剛易經法。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為特色的道教聖地。道教把天下名山列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列為"天下第一洞天",號"小有清虛之天",遂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宗主地位。吳應舉得王屋之靈氣,自創金剛易經法,剛柔並濟,強身健體,流傳於後世,並成為該套功法的祖師爺。吳氏私塾聞達時世,不僅濟源書生趨之若鶩,周圍州縣前去求學的也很多。孟津人明末清初大學士、禮部尚書、大書法家神筆王鐸便是其得意門生。王鐸在寄書恩師吳明自的詩歌中謙稱自己是“野鷗誤入鳳鸞群”,以之說明吳明自精通典墳,師德高尚,並大讚王屋山四時美景,希望恩師享樂山水,健康長壽。
附:寄書恩師
王鐸
年少河邊問典墳,送莊望眺對斜曛。雖然花徑迷紅樹,安得山齋想白雲。
錦石自宜麋鹿臥,野鷗誤入鳳鸞群。寄書好晤深岩里,夏澗秋濤總為君。
此詩見《濟源縣誌》。送莊,即王鐸恩師吳明自家鄉濟源送駕莊的簡稱。
為民請命之吳布
天災絕收民斷炊,官府逼稞何其苦!鞭笞杖責聲聲淚,背鄉離井無生路。
大義凜然猛吳布,敢替百姓鼓與呼。孤膽請命告御狀,聖恩免賦傳千古。
吳布是吳氏金剛易經法第四代傳人。吳布繼往開來,在原金剛易經法基礎上,增加了技擊功法,使其更為臻熟。吳氏家譜記載:光緒年間,濟源天災絕收,民不聊生,但縣令仍派人下鄉鞭笞杖責催繳“柳差國稞”,每畝地需繳納錢文百餘以上,當地人民苦不堪言。吳布挺身而出,帶領百姓到官府請命。濟源府官吏不但不同情百姓疾苦,反而給予血腥鎮壓。獨有吳布武藝高強,數十捕快不得近身,為救濟源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他隻身一人衝出重圍,上京告御狀,得到六部批准:此差即免,永不追究。濟源百姓傾出歡呼,從此,吳氏家族更加深受鄉鄰鄉親所敬重。
公開祖傳秘笈之吳鵬昌
亦官亦商亦金剛,設館傳藝競風光。招贅後生入吳府,傳承絕技何曾想?
當是天機勿泄露,無心插柳柳成行。金剛易經得延續,感恩緬懷吳鵬昌。
公開金剛易經法秘笈的是第九代傳人吳鵬昌。
吳氏金剛易經法最初只族內相傳,不傳外人。設館推廣始於第九代傳人吳鵬昌。吳鵬昌早年在省城開封為經歷,明清時期布政使、按察使都設有經歷職位,掌管出納文書事務。後來,辛亥革命爆發,吳鵬昌棄官經商。吳鵬昌見店夥計席生榮為人幹練忠厚,遂讓席生榮做了自己的上門孫女女婿,席生榮遂改姓為吳。建國後,席生榮回到濟源,又恢復席姓。席生榮成了吳鵬昌的上門孫女女婿以後,吳鵬昌把金剛易經法整套絕技悉數傳授給了席生榮。正宗傳人王亞豐為席生榮外孫。教王亞豐金剛易經法的另外一位大師劉德友則是席生榮的師兄弟。金剛易經法能得以繼續傳承,與吳鵬昌招贅有很大關係,吳鵬昌的招贅也許是天意。
承上啟下席生榮
自幼隨父到開封,雖為夥計品行正。入贅吳府驚偶然,承上啟下天作成。
吳鵬昌招贅席生榮為上門孫女女婿,應該是天意。天機不可泄露。席生榮學得金剛易經法絕技,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承上啟下的傳承者。席生榮傳技王亞豐,這也許是上天作成。解放後,人們忙於勞作,不再練習武術。特別是1957年反右之後,一個政治運動接著一個政治運動,席生榮商人出身,被列入投機倒把分子,更是處處小心。他只敢偶爾偷偷練習金剛易經法以健身。偏偏他有個喜愛武術的小外孫王亞豐,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麼?但那時王亞豐年紀尚小,席生榮在世時,王亞豐只是學到了一些金剛易經法的基本功。
讚頌大師劉德友
技藝高超壓群芳,五洲四海名遠揚。洋人聚集小浪底,遍訪大師走四方。
中原華夏武術源,門派濟濟皆有長,眾里挑一劉德友,焚香膜拜愚公鄉。
改革開放以後,武術重新得到發揚光大。小浪底大壩工程當時承包給了外國,這樣工地就有了許多洋人,其中有一批武術愛好者,他們想請一位德高望重,功法超群的武術教練。他們拜訪了許多武術大師,也包括少林武術大師,也許他們更加重視的不是技擊,而是健身,經過反覆比較,最終選中了劉德友大師。劉德友大師精通金剛易經法。頭可斷磚,胸、腹、肋、背皆可斷棍棒,擒拿、格鬥無不技藝超群。劉德友手掌紅潤,沒有繭子,軟綿綿的,一旦用勁,力大無比,堅硬如鐵,斷磚斷石,易如反掌,五指能抓下樹皮。劉德友大師的功法深得洋人喜歡。
金剛易經法傳人王亞豐簡介
王亞豐,河南濟源人,金剛易經法第十二代正宗傳人。金剛易經法創始人為明代萬曆年間舉人吳應舉,字健甫,號明自。吳明自文武雙全,是隱居濟源王屋山下的一名高士。平生著書立說,設館授徒,習武健身,著有《臨黃館》十三卷,明末清初大學士、禮部尚書、大書法家神筆王鐸曾拜他為師,是其得意門生。
金剛易經法為自成體系的一個武術流派,該流派除了中國武術所具有的搏擊技巧、格鬥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術技能以外,則更加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意氣行相結合。它通過調息調意、調行,把體內的能量練出來,使其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能量團”,在意識的作用下無處不至,由此疏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臟腑功能,延緩臟器官衰老,以實現其防身、技擊、保健、養生之多項目的。
王亞豐外祖父席生榮是金剛易經法第九代傳人吳鵬昌給孫女招贅的上門女婿,所以得到了吳鵬昌親傳。王亞豐先從外祖父學習金剛易經法,外祖父病故之後,又得到同宗大師劉德友的指導,練得一身真功夫。劉德友在教王亞豐金剛易經法的同時,又教導他不要被門派所禁錮,要吸收其他門派的精華。在劉德友大師的幫助下,王亞豐又到少林寺武術學院深造。他白天學習少林武術,晚上到後山繼續練習金剛易經法,不管嚴寒酷暑,還是颳風下雨,他都堅持刻苦訓練,從不間斷。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王亞豐很快就成為武林高手。於2000年參加全國功夫之王爭霸賽獲得青年組金腰帶;同年9月,參加河南省“蓮花杯”武術散打比賽再次奪取冠軍。少林武校見王亞豐練功刻苦,武功精湛,技法嫻熟,可堪造就,於是送他到湖南長沙體院去接受國家正規教育。學成歸來,在母校任教。2006年,辭去教職,到洛陽參加工作,工作之餘,仍然堅持練功。2009年參加第六屆全國武術功力大賽,獲得懸空斷石第二名;同年受濟源電視台之邀,拍攝《視點》欄目“王亞豐的武術夢” 有每分鐘頭頂斷磚45塊,手掌斷磚44塊的記錄。2010年參加央視五套《體育人間》武術紀錄片的錄製;同年參加第七屆全國武術功力大賽再次進入四強。
王亞豐與外祖父的秘密
上門女婿是要改姓的。解放以後,窮人翻身當家作主,姓吳已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所以席生榮又恢復了自己原來的姓氏——仍然姓席。
從解放,到文革,乃至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政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人們怕招惹是非,全國上下,很少再有人練習武術,王亞豐愛上武術,也純屬偶然。
有一年夏天,王亞豐和母親走親戚,來到外祖父家。晚上,外祖父拿著涼蓆和單子去打麥場睡覺,王亞豐也要跟著外祖父去打麥場睡覺,正當王亞豐睡的正香,忽被“咚咚”聲驚醒,一轉身發現外祖父沒在身邊,於是睡意頓失,他順著聲音偷偷走過去,發現這“咚咚”原來是外祖父拳腳發出的聲音,他正在練習拳術。外祖父已經是七旬開外的人了,卻見他身如游龍騰飛雲遊,又似猛虎呼嘯下山,運氣彈跳,竟然習習生風。王亞豐簡直看呆了,突然叫了一聲“姥爺”然後朝外祖父撲過去,外祖父看見他過來,大喝一聲:“亞豐,別動!”
亞豐被固定在原地,外祖父緩緩收住功夫,走過來把亞豐抱在懷裡,埋怨他說:“你不好好睡覺,跑這兒乾什麼?”
亞豐興奮地說:“我沒有想到姥爺還有這一手,我要跟姥爺學打拳。”
姥爺囑咐他說:“你記住,姥爺會打拳的事情你對誰都不要說。”
“為什麼?”小亞豐不解地問。
姥爺說:“你還小,和你說不清楚,但你一定要答應我,對誰都不要說。”
小亞豐說:“我可以答應您,對誰都不說。但姥爺必須得答應教我學打拳。”
姥爺仔細看看小亞豐說:“不是姥爺不想教你,而是你還太小,手腳沒氣力,學不好。你再長長我教你行嗎?”
小亞豐倔強地回答:“不行,我就要你現在教。”
姥爺想了想說:“也行,不過你對誰都不能說。”
小亞豐再次問姥爺:“為什麼不能說?”
姥爺說:“這是咱們兩個的秘密,你答應了我才會教你。”
小亞豐點了點頭,從此,姥爺偷偷教,他偷偷學,這事除了他們姥爺和外孫,還真的沒有其他人知道。
姥爺後來告訴他,為什麼要他保密。原來,姥爺是生意人出身,建國初期,仍以倒賣牲口謀生,後來實行互助合作化,不允許倒賣牲口了,人人都憑掙工分過日子。60——62年我國出現天災人禍,全國鬧饑荒,吃不飽飯,姥爺又偷偷倒騰些小買賣。文化大革命期間,說他是投機倒把,是奸商,走資本主義,大會批,小會斗,把他整得夠苦。小亞豐讓姥爺教他武術的時候,雖然文革已經結束,但文革的餘毒還到處存在。文革之前,我國政治上一直是以階級鬥爭為綱,所以姥爺說他從不敢讓大家知道他會武術。如果別人知道他偷偷練武,一定會說他是準備反攻倒算,謀劃反革命暴動,那樣的話不槍斃,也得坐監。小亞豐當然不願意姥爺被槍斃,也不願意姥爺坐監,所以一直替姥爺保密。跟著姥爺練武術,一直是他們姥爺和外孫之間的秘密。
後來,母親不曉得怎么知道了,埋怨父親說:“現在都啥年代了,你教他這些東西有啥用?不好好學習,練這將來能當飯吃?”
姥爺覺得女兒講得很在理,就勸說王亞豐不要練了。這時候,王亞豐已經痴迷到了武術上,豈肯答應不練?姥爺見小亞豐又哭又鬧,也不好拒絕他。但王亞豐和姥爺不住一個村子,大部分時間不在一起,所以姥爺教他,實際上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王亞豐自己則天天堅持練習,從不間斷。但畢竟因為年齡太小,並沒有練出很過硬的功夫。
小浪底巧遇劉德友大師
伴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電視機、電影走進農村。王亞豐看了《霍元甲》、《少林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等這些武打片,沒想到武林竟然這么豐富多彩,王亞豐對武術更是如痴如醉。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得像霍元甲、方世玉、張三豐那么棒。
正當王亞豐決心全身心投入跟著姥爺學習武術時,姥爺不幸因病去世了。這對王亞豐打擊很大。沒辦法,他只好一邊溫習姥爺教過的功夫,一邊模仿電影裡的武打動作,但因缺乏內行指導,這種練法是不會有大效果的。
正在王亞豐無比苦悶的時候,那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1994年,王亞豐在小浪底大壩工地偶然碰到了武術大師劉德友。
修小浪底大壩時,父親在工地乾民工。星期天,王亞豐去工地玩,父親忙,沒有時間陪他,他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練起武功來。有位老者從這裡經過,老者白髮飄須,滿面紅光,如神如仙。沒想到王亞豐的功法會吸引住他,他不由得佇足靜立,仔細觀察起來。最初,王亞豐專心致志的練功,並沒有注意到老者,等王亞豐收住功,老者走上前來問:“你知道你練的是什麼功嗎?”
王亞豐告訴老者說:“我當年跟著姥爺練功,只知道跟著練,至於練的是什麼功,我沒有問過姥爺,姥爺也沒有告訴我。”
老者問:“你姥爺叫什麼名字?”
王亞豐回答:“叫席生榮。”
老人家聽了,好像有點不相信似的,說:“你再說一遍。”
王亞豐一字一頓地說:“席、生、榮。毛主席的席,生命的生,光榮的榮。”
老人聽了非常激動,問:“他現在在哪裡?”
王亞豐告訴他說:“已經不在人世了。”
老人家聽了,眼睛頓時紅紅的,流出了淚水。他說:“我們認識,還是好朋友。”又問,“他沒有告訴你那是金剛易經法嗎?”
王亞豐如實回答說:“沒有。”
老者說:“他可能走得早了一些,這套功法還沒來得及全部傳授給你,火候也不到位。”
王亞豐問:“那說明您也會這套功法?”
老者點了點頭,然後,他問王亞豐,“你到工地來乾什麼?”
王亞豐告訴他說:“我爹在這裡乾民工。”
老者拉住王亞豐,要他帶自己去見見他父親。
拉起家常,王亞豐的父親對岳父一家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岳父青少年時期一直跟著他爹席明敬在開封做生意,解放後,岳父才回濟源,沒有再到開封去。至於做什麼生意,自己和王亞豐媽媽結婚時,那已經是一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隨著工商改革,公私合營,生意都歸公家了,人們也就不再提起做生意這些往事了。再說,那時候人們都說王亞豐姥爺是投機倒把分子,名聲很不好,大家都避諱,所以王亞豐的父親也不願意多打聽,以免涉及到岳父的忌諱。
劉德友老先生告訴他們,自己先拜晚清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為師學習武術。辛亥革命以後,清廷遜位,老將軍不願意棄清投誠,於是賦閒而居,無所事事,隱名埋姓在開封經商做生意,與吳鵬昌是好友。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武功,劉德友漸漸地也喜歡上了金剛易經法,於是又拜吳鵬昌為師,學習了全套金剛易經法,和席生榮也算是師兄弟。
聽說劉德友大師也會金剛易經法,又是外祖父的師兄弟,王亞豐喜出望外,於是趕緊跪下向劉德友老先生叩頭,要拜劉德友為師。
王亞豐的父親不願意讓王亞豐學武術,認為那是不務正業。劉德友仔細摸摸王亞豐的胳膊腿和膀背,勸王亞豐的父親說:“這孩子適合練功,你看他身體瘦弱,就讓他鍛鍊鍛鍊,健健身吧!看在席生榮師兄情分上,你不要阻攔,還是讓我收他為徒吧!”
王亞豐的父親見劉德友大師一片好心,不便推辭,就勉強答應下來。從此,王亞豐很認真地跟著劉德友大師學習了整套金剛易經法。
劉德友年已古稀,怎么會到小浪底工地來呢?原來劉老德高望重,是有名的武林高手,小浪底工地外國專家很多,他是被一些外國專家慕名聘請來當武術教練的。劉德友給外國人傳授的也是金剛易經法。金剛易經法是一套高層次內功心法,是自成體系的一個武術流派。王亞豐跟著劉德友系統的學習了這套功法。小浪底工程竣工,劉德友要回家,臨行之前,他把王亞豐推介到少林寺去繼續學習武術。
不怕冷嘲熱諷,持之以恆,水滴石穿
王亞豐練武術那時,雖然改革開放已經開始,但人們的思想還相當守舊。全村人對王亞豐練武術都不理解,包括王亞豐的父親、姐姐等人,都堅決反對。所以,王亞豐是偷偷去少林寺的。去的時候,只有媽媽出於同情心,沒有反對,悄悄給他準備了被褥和學費。母親之所以不反對王亞豐學武術,是因為王亞豐出生以後,體弱多病,跟著外公練習金剛易經法以後,才逐漸健壯起來,媽媽出於母愛,希望王亞豐通過練習武術,把身體練得壯壯實實。另外,她深知金剛易經法是世世代代傳家之寶,眼看著它就要斷根滅跡,也感到隱隱心痛,希望能通過王亞豐把這套功法延續下去,並使之發揚光大。
村里人向王亞豐父親打聽他的去處,王亞豐父親總是不耐煩地回答:“誰知道死到哪裡去了!”問王亞豐的母親,她也不如實回答,只是搪塞說:“去親戚家幫工幹活去了。”直到1999年11月,河南舉辦少林武術大賽,王亞豐獲得冠軍,武校到王亞豐家報喜,村里人才知道王亞豐原來是去少林寺學武術了。2000年參加全國功夫之王爭霸賽獲得青年組金腰帶,同年9月,河南省“蓮花杯”武術大賽,王亞豐又取得散打冠軍的好成績。
王亞豐雖然取得了好成績,但他從不驕傲自滿,仍然堅持刻苦訓練。在少林武校,放學之後,別人都休息了,他還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獨自一人在訓練場上練習蹲樁、打沙袋等等。對於技擊性訓練,要想提高自己的技擊水平,必須打實戰,也就是找比自己實力更強的對手進行對抗,王亞豐經常被打得鼻青臉腫,遍體鱗傷,仍然不捨不棄,訓練不止。
練習武術,既要有持之以恆,滴水石穿的精神,又得講究技巧技法。王亞豐在刻苦訓練的同時,還經常利用星期天回去找劉德友師傅給指點迷津。即使節假日回到家裡,也刻苦練習,從不間斷。他在自家窯洞裡用洋槐木做了單槓,雙槓,吊起了沙袋,支起了石台,來練習掌功、腿腳功。對樹樁進行踢打,對石台反覆猛擊,腿腳、手臂紅腫,甚至鮮血淋漓,也從不喊苦叫累。由於王亞豐在武校表現突出,學院將他送到湖南長沙體院進修深造。2001年7月又將他調回少林武校任教。在任教業餘,每天晚上仍堅持跑到後山去練習金剛易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