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仿軒,國畫書畫精確複製點,是以原作為標準,將原作品的國畫書畫以高解析像素逐點精確複製在宣紙、絹絲布上,形象逼真地再現了原作的神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仿軒
- 所屬分類:國畫書畫精確複製點
【金仿軒】書畫精確復工作室
國畫書畫精確複製是以原作為標準,將原作品的國畫書畫以專業高解析像素逐點精確複製在宣紙、絹絲布上,形象逼真地再現了原作的神韻,把原作品繪畫的筆精墨妙,紙絹的材質之美,歲月在書畫國畫上留下的滄桑痕跡,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複製國畫字畫並不是現代人的發明,早在1600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用臨摹的方法複製優秀書畫了。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國寶書畫,其實都不是原作,而是古人的臨摹複製品。
早在1600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用臨摹的方法複製國畫字畫了。
世間萬物都有“壽期”,書畫自然也不例外。中國古代就有“絹保八百,紙壽千年”之說。也就是說,即便是精心保管,絹本字畫只能保存八百年,紙本字畫國畫也只能收藏一千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儘管字畫的“壽命”在延長,但是依然還會消亡,而延續字畫生命的最好辦法就是臨摹複製。
北京故宮有一座恢弘的建築----養心殿,這裡曾經是乾隆皇帝的寢宮。乾隆在養心殿隔出一個房間,名曰“三希堂”,專門用來珍藏三件稀世書法作品,它們就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的侄子王詢的《伯遠帖》。《快雪時晴帖》全文僅28個字。您可能想像不到,這件被歷代書法家推崇為“天下第一神品”的《快雪時晴帖》,卻不是王羲之的真跡,而是古人的摹本。
為了完美地再現書法墨跡,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雙鉤填廓法”,就是用一張透明的薄紙或塗了蠟的紙,鋪在原作上描出輪廓,再將它描在要複製的紙上,然後按原樣用墨填寫。這樣複製出的作品幾乎與原跡一樣,還能較完好地保持原作的神韻。唐代書法家馮承素奉旨勾摹的《蘭亭序》就是最傳神的作品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書法,不惜重金收集他的墨寶。後來,他終於如願以償得到了王羲之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蘭亭序》。得到這件寶貝,唐太宗愛不釋手,不僅生前獨享,死後還把它作為陪葬品埋入昭陵。流傳下來的《蘭亭序》全部是摹本,其中馮承素奉唐太宗旨意勾摹的《蘭亭序》最為傳神,不僅字型結構完美,行筆流暢,就連墨色的濃淡、乾濕的差異,修改字的前後順序都很好地表現出來。
手工臨摹書畫受到臨摹人員繪畫水平、藝術修養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很難做到原汁原味地再現原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近代又出現了珂羅版技術、銅板印刷、絲網印刷、膠版印刷方法,出版了許多精美的古代書畫集,然而,這些是以印刷方法製作的,就向你看到的掛曆一樣,印刷製作十分精美但沒有了中國傳統書畫獨有的筆墨特徵。
【金仿軒】精確複製書畫,是利用現代高科技圖像處理技術、微光電泳模板和手工工藝,精確清晰地將書畫原作品的字畫國畫複製在宣紙(絹絲)上。完美地再現了中國傳統書畫獨有的用筆特徵和微妙的墨色飛白變化的風格。經過十二道精確複製工藝,最後由專業裝裱技師按傳統書畫裝裱工藝全手工裝裱製成。
書畫藏品為什麼要複製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著10餘萬件珍貴的中國古代國畫書法,這些國畫少則有數百年歷史,多則已經是千歲高齡,由於歲月的侵蝕,這些國畫已經變得非常脆弱,這些國之瑰寶是不能展出的。必須用複製品代替真跡展出,既保護了真跡,又能讓更多的觀眾欣賞到這些傳世瑰寶。
目前個人收藏的名家國畫也存在著鑑賞與保護的問題。真跡只有一幅,為了保護國畫不受污染和損壞,就不能總拿出來與朋友鑑賞,但又不能總深藏保險柜中。所以需要用複製品代替真跡供朋友鑑賞。還可以把複製品送朋友做禮物收藏。
既然是代替真跡的書畫作品,就一定要求複製品的品質與真跡非常接近。金仿軒精確複製品和真跡幾乎完全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實現了“昔日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