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樞

金中樞(Chin Chung Shu,1928.5.3-2011.11.25),安徽貴池縣人。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宋史學家。先生出生於戰亂時代,時間上從北伐抗日國共內戰海峽兩岸,空間上從安徽香江台灣。在新亞研究所求學階段,正值肇設之初,生活相當艱苦,卻榮幸追隨多位大師的風範,除了錢穆先生外,尚有羅香林(1906-1978)、牟潤孫(1908-1988)、唐君毅(1909-1978)諸位先生。1972年,先生受聘到台灣成大任教之後,一直過著「德國哲學家康德式」規律的學術生活。早上坐著交通車到校,八點準時到研究室開始做研究,藉著驚人的記憶力,攤開數本史籍在大型方桌上,相互參校,藉以判斷史事的真偽。傍晚坐著交通車離校,六點準時享用夫人辛苦準備的晚膳。先生不吸菸,不喫酒,全數的精力貫注在讀史、撰述、講學三件事上,一分一秒,毫不浪費。1997年,先生退休時雖已屆七十七歲,卻依舊在文學院舊館(原為日治時期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二樓研究室勤讀寫作,夫人翟冰霞女史在圖書館職員退休後,伴隨在隔壁房間,又特地去學習電腦,以便將文稿打字成word檔,做好學術助手的工作。翟女史於2003年辭世後,先生一時無法割捨,骨灰曾暫厝於家中。雖仍然著述不斷,但畢竟年事已高,逐漸力不從心。如今,日治舊館猶安在,成大業師卻仙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中樞
  • 外文名:The gold center
  • 類型:人物
  • 屬於:歷史學家
學位論文,專著,單篇論文,1,宋代,2,非宋代,

學位論文

北宋科舉制度研究〉, 香港新亞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1960.7
北宋舉官制度〉,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7.7

專著

《宋代學術思想研究》,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宋代的學術和制度研究》,稻鄉出版社,2009年。此書共分八大冊,分別為:《宋代學術思想研究》、《北宋科舉制度研究》、《北宋舉官制度研究(上)》、《北宋舉官制度研究(下)》、《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甲集)》、《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乙集)》、《宋代的政制研究》、《北宋政策研究》。

單篇論文

1,宋代

〈宋代古文運動之發展研究〉,《新亞學報》,第五卷,第二期,香港:新亞研究所,1963,頁79-164。並轉載《宋史研究集》,第十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78,頁145-215。又轉載於《中國文學史論文集》,第四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頁1335-1385。
北宋科舉制度研究(上)〉,《新亞學報》,第六卷,第一期,香港:新亞研究所,1964,頁205-281。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一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79,頁1-72。
北宋科舉制度研究(下)〉,《新亞學報》,第六卷,第二期,香港:新亞研究所,1964,頁163-242。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二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80,頁31-112。
〈論北宋末年之崇尚道教(上)〉,《新亞學報》,第七卷,第二期,香港:新亞研究所,1966,頁323-414。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七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74,頁291-392。
〈論北宋末年之崇尚道教(下)〉,《新亞學報》,第八卷第一期,香港:新亞研究所,1967,頁187-257。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八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76,頁207-278。
〈從司馬光十科舉士看北宋的舉官制度〉,《新亞書院學術年刊》,第九期,香港:新亞書院,1967,頁75-85。此為1966年元月應邀出席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召開之「國際東方學家會議」所宣讀之論文,會期自1967年8月13-19日。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九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89,頁31-48。
北宋選人七階試釋〉,《新亞書院學術年刊》,第九期,香港:新亞書院,1967,頁85-94。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九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77,頁269-276。此為1964年應邀出席在香港大學召開之「亞洲歷史國際會議」所宣讀之論文,會期自8月30日-9月5日。
〈宋代幾種社會福利制度──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新亞書院學術年刊》,第十期,香港:新亞書院,1968,頁127-169。此為1967年應邀出席在台北中華學術院召開之「國際華學會議」所宣讀之論文,會期自1968年8月26-30日。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八輯,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1988,頁145-198。
〈北宋舉官制度研究(上)〉,《新亞學報》,第九卷第一期,香港:新亞研究所,1969,頁243-298。
〈宋代幾種社會福利制度考略〉,《幼獅學志》,第十一卷第四期,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3,頁1-12。
〈宋代三省長官置廢之研究〉,《新亞學報》第十一卷上期,香港:新亞研究所,1974,頁89-147。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七輯,台北:國立編譯館,頁39-92。
車蓋亭詩案研究〉,《歷史學報》第二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75,頁33-89。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二十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90,頁183-256。
〈宋初嚴懲贓吏〉,《歷史學報》第三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76,頁55-91。並轉載於《中國史學論文選集》,第三輯,台北:幼獅書店,1979,頁441-484。又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二輯,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1992,頁21-64。
〈北宋科舉制度研究續(上)──進士諸科之解省試法(上)〉,《歷史學報》第五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78,頁135-243。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三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81,頁61-190。
〈北宋科舉制度研究續(下)──進士諸科之解省試法(下)〉,《歷史學報》第六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79,頁87-186。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四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83,頁53-190。
〈北宋科舉制度研究再續──進士諸科之殿試試法(上)〉,《歷史學報》第七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0,頁37-85。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五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84,頁125-188。
〈宋代的敦遣制度〉,《歷史學報》第八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1,頁73-113。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一輯,台北:國立編譯館,頁1-54。
〈北宋科舉制度研究再續──進士諸科之殿試試法(中)〉,《歷史學報》第九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2,頁111-203。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十六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頁1-126。
〈宋代的經學當代化初探──聶崇義的三禮圖學〉,《歷史學報》第十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3,頁77-104。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二十四輯,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1995,頁1-38。
〈宋代的經學當代化初探再續(上)──種明逸、穆伯長、李挺之、黃景徵等的經學〉,《歷史學報》第十一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4,頁1-18。
〈宋代的經學當代化初探再續(下)──王聖源、宋貫之、何濟川、周子餘、龍起之等的經學〉,《歷史學報》第十一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4,頁19-37。
〈宋代的經學當代化初探三續──賈子明的經學〉,《珠海學報》,第十四期,香港:珠海書院,1985,頁133-151。
〈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1)〉,《歷史學報》第十二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5,頁81-154。
〈宋代的經學當代化初探續(上):王昭素、柳仲塗、胡周父、附黃敏求等的經學〉,《新亞學報》,第十五卷,香港新亞研究所,1986,頁281-298。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輯,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1995,頁263-280。
〈宋代的經學當代化初探續(下):崔頤正邢叔明、附杜文周、孫宗古、馮道宗等的宗學〉,《新亞學報》第十五卷,香港新亞研究所,1986,頁299-319。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二十六輯,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1997,頁33-58。
〈宋代學術發展之轉關:胡瑗〉,《歷史學報》第十三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7,頁1-81。其節本,因出席國際漢學會議,載於《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南港:中央研究院,1989,頁1081-1114。
李泰伯的禮論〉,《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宋史座談會,1988,頁369-391。
〈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2)〉,《歷史語言研究所論文集》,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頁81-163。
〈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三上)〉,《歷史學報》第十五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89,頁29-52。
〈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三下)〉,《歷史學報》第十六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0,頁17-101。
范仲淹的革新政策考〉,《范仲淹一千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國立台灣大學等,1990,頁961-1027。
李覯經學初探〉,《歷史學報》第十六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0,頁1-16。
〈孫明復的經學初探〉,《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91,頁579-623。並轉載於《宋史研究集》,第23輯,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1995,頁355-422。
〈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四)〉,《歷史學報》第十七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1,頁41-112。
〈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五)〉,《歷史學報》第十八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2,頁25-115。
〈李泰伯的易論〉,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四川成都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歷史學報》第十八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2,頁1-24。
北宋科舉正賜第人員任用制之形成考〉,《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選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頁281-303。
〈北宋科舉正賜第人員任用制度之形成續考〉,《新亞學報》第十六卷,香港:新亞研究所,1993,頁1-17。
〈北宋科舉正賜第人員任用制度之形成三考〉,《歷史學報》第十九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3,頁81-142。
〈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六)〉,《歷史學報》第十九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3,頁1-80。
〈宋代公教人員退休制度研究(七)〉,《歷史學報》第二十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4,頁19-136。
〈石徂徠研究續〉,《歷史學報》第二十一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5,頁95-124。
〈石徂徠研究〉,《第二屆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96,頁381-400。
〈石徂徠研究三續〉,《歷史學報》第二十二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6,頁1-30。
〈石徂徠研究再續〉,《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祝賀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頁410-425。
北宋召試除職並其例表考〉,《歷史學報》第二十四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8,頁1-76。
北宋召試除職並其例表考(續)〉,《歷史學報》第二十五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9,頁93-142。
〈宋朝館閣的建置和職始考〉,《轉變與定型: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北,2000,頁537-564。
北宋召試除職並其例表考(再續)〉,《宋旭軒教授八十榮壽論文集》第二冊,2000,頁699-709。

2,非宋代

董仲舒的思想〉,《新亞生活雙周刊》,第二卷第二期,香港:新亞書院,1959,頁4-6。
〈招魂為屈子懷王而作論〉,《新亞書院學術年刊》,第十一期,香港:新亞書院,1969,頁363-375。
〈補所見民國以來研究史記諸家未曾發覆的史學體裁〉,《國際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1989,頁353-379。
〈讀何炳棣〈中國人文傳統對未來世界可能做出的貢獻〉〉,《歷史月刊》,第八十六期,1995.3.1,頁96-100。
〈中國現代化的原動力〉,《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1995.8,頁105-115。
〈讀先師〈錢穆先生最後的心聲──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國際儒學研究》,第一輯,國際儒學聯合會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頁23-61。
〈從《詩經》看錢師的「天人合一觀」〉,《歷史學報》第二十三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7,頁1-93。
〈從「書經」看錢師的「天人合一觀」(舉例)〉,《錢賓四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專刊》,即《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年刊)第八期,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2000.12,頁19-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