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蓋亭

車蓋亭

車蓋亭在安陸市西北15公里溳水西岸。《安陸縣誌》載:魏文帝曾於此留下“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詩句,故名。傳李白常與友人在此下棋,故又名“太白亭”。《湖北通志》載:明大臣“蔡持正守安州日作車蓋亭十絕句,後成詩獄”等。亭為石鑿,平面呈近方形,上下為“工”字狀。頂部邊長約6米,高1.2米;腰周四進約1米,高0.8米;底部邊長8米,高2米。石質堅實牢固,造型奇特古雅,碧波半繞,別具一色,為鄉人歇涼避雨之處,亦是遊客訪古探幽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蓋亭
  • 別名:車蓋雲亭
  • 簡稱:車蓋亭
  • :1.2米
著名景點,響水潭奇觀,擂鼓台傳奇,界牌水庫,歷史傳說,地理環境,名人,

著名景點

響水潭奇觀

響水潭位於三里城西5公里處的孤山寨中。因孤山山泉與澗水匯流形成5級瀑布,在第3級瀑布處,瀑流如注,自120餘米高的石壁上傾瀉而下,飛流衝激,水珠進濺,聲苦驚雷,至谷底匯集成潭,故名響水潭。
青龍潭青龍潭
潭中碧波蕩漾,綠樹白雲倒映如畫;潭兩側峭壁懸崖、怪石嶙峋,有的象人、有的似船,各具情趣,惟妙惟肖;潭上方有一石洞,名“觀音洞”,高2米、寬20餘米,背靠懸崖,面臨險谷,深不可測,遊人罕至;潭下成溪,溪水淙淙,清澈見底,兩岸雜樹叢生,花草紛呈,常有飛禽走獸至溪邊喝水嬉戲。

擂鼓台傳奇

三里城北4公里處的九里關西側山上,怪石林立,樹疏草稀,但此山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擂鼓台。據說,擂鼓台因一段歷史傳奇而得名。

界牌水庫

界牌水庫位於縣境北部、環水入口處的九里關,因水庫大壩座落在鄂、豫兩省交界的界牌處,故名“界牌水庫”。1970年9月破土,1972年竣工。水面5300餘畝,承雨面積5200萬
平方公里,總庫容量8195萬方立米,有效庫容量5200萬立方米。其溢洪道位於大壩左肩頭,為開敞寬頂堰淺流型式,進口底部高程138.3米,底寬42米,過水深4.94米,最大泄量372立方米/秒;輸水隧洞進口底部高程117.5米,最大泄水量38.36立方米/秒;灌溉下游三里、大新城關等地4.2萬畝農田.因水庫淹沒區為河南羅山縣,故水庫養殖權益歸其所有。該水庫以灌溉、發電為主。1975年在大壩下建混合式電站一座,裝機4台,容量778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65.5萬千瓦小是,大新等鄉鎮的生產和生活用電。1976年,建起一條幹渠,首起水庫發電站,尾至縣城南部泉水寨東坡,全長60公里,名曰“紅旗渠”;配支渠6條,長10餘公里;建渡槽16座,長1137米;鑿隧洞10處,長955米;建倒虹管3處,長99米;受益面積1.5萬畝。
車蓋亭山水景色車蓋亭山水景色

歷史傳說

車蓋亭的傳說
車蓋亭是光頭山下峽谷深溝,溝旁兩側山頂,有兩隻栩栩如生的石船。一群石人、一隻石公雞、兩隻石毛竹,形態逼真,惟妙惟肖。泉水如涌沿谷飛瀉,形成五級瀑布,在第三級瀑布處,瀑流如注,自120米高的石壁傾瀉而下,飛流衝激,水珠迸濺,聲若驚雷,使是響水潭。旁有觀音洞,高2米,寬20餘米,背靠懸崖,面臨險谷,深不可測。
車蓋亭山水景色車蓋亭山水景色
相傳,很早以前,興頭山上有一群怪石,長期采吸日月精華,分別修煉成石人,石船、石雞子、石竹子。石人見山溪水多,便想堵溪造海,積水行船,出山遊玩。可是,石竹久長,不宜作槁,便約定,石竹長成,石雞叫,人便架石船啟程。天長日久,竹長水長,竹未長成,水卻漫入了溪邊的觀音洞。正在洞中靜修的觀音菩薩見洞中進水,掐指一算便知是石頭作怪,忙奏請玉帝,玉帝派雷神前往。此時,竹已長成,公雞也伸長脖子,船已下山,形式緊急,眼看船石溝成為汪洋,雷神慌忙作法,一道閃光直飛石雞子,轟地一聲,把它的下巴打掉了,作聲不得,於是,石化成雞石伸頸向東落在山頂。石人集中,或坐或站或立,正等待雞叫,雞沒叫,雷神來了,雷神見之,這人一錘那人一鑿,一群石人這個頭斷,那個腳斷、手斷,行動不得,於是,石化石成人石,群待于山腰。觀音見狀也不閒著,提下頭上所戴兩支玉,一支甩向石竹,一支直飛堵溪巨石,只聽“轟隆”兩聲炸響,石竹中斷腰折,巨石頓顧灰燼,所積溪水飛瀉而下,衝出一口深潭,便是響水潭。天是玉帝怕石人再次為禍,於是,把大印丟下來,石化成玉璽石。
這樣,在方圓三里之內,溪邊林間,形成了各俱情趣的人石、雞石、船石、竹石、還有玉璽石。順水五里,又可見響水潭和觀音洞。

地理環境

青龍潭車蓋亭地處京東第一峰-----霧靈山腳下(距霧靈山30公里),北接承德避暑山莊,南望清東陵,距興隆縣城只有15公里,距公路1.5公里,乘京承鐵路線到六道河火車站下車至景區只有15公里。
車蓋亭歷屬安陸市車蓋亭歷屬安陸市
青龍潭風景區觀古洞深潭,看奇花異草,以其山之俊秀,水之澄清而得名,具有青龍潭,青龍殿,珠簾瀑布,古慶通天洞,龍頭山等20多個自然景點。
青龍潭風景區內,旅遊設施完善,備有獨具特色的風味餐廳,高,中,低檔的賓館,內設中央空調電視機,電話等設施以及多功能廳,兩排鄉土氣息十足的農家小院可同時接待200人食宿,並有大,中,小會議室,可享受吃,住,行娛樂一條龍服務。

名人

這是北宋蘇轍所著的詩文別集。《欒城集》早在宋代就早多種版本,並以有無《應詔集》和章疏有無刪削為標誌區分出兩個系統。有《應詔集》並多書章疏三十七篇的本子,現今見到最早的是宋刻《蘇文定公文集》,分《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應詔集》十二卷,共九十六卷。現存四十六卷。其次是明清夢軒刻本《蘇文定公欒城集》,四卷數同上。再次是清道光壬辰眉州三蘇祠刻本,但卷數、文字與清夢軒本皆有出入。《前集》才四十八卷。中有清宛陵貢?刻本,系清夢軒本的翻刻本。
七仙女雕像七仙女雕像
另一系統缺《應詔集》和三十篇章疏。屬於此系統的現存最早的本子為宋刻遞修本《蘇文定公集》,今僅存十卷。另一宋刻遞本《欒城集》今存二十一卷。其次是明嘉靖二十年蜀藩朱讓栩刻本《欒城集》,今《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又有明治字本,按明嘉靖蜀刻本排印,款式相同。再次是《四部叢刊》本,實際上也是明嘉靖本之翻版。今人曾棗莊馬德富以明清夢軒本為底本,以其他各本參校,又收輯蘇轍佚詩、佚詞、佚文共七十四篇,名為《欒城集拾遺》,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欒城集》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