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裁剪

量子剪裁(或量子裁剪,英文:Quantum cutting)是指螢光材料每吸收一個大能量光子就會放出兩個小能量光子的物理現象,其理論量子產率為2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量子裁剪
  • 外文名:Quantum cutting
  • 領域:物理學
定義簡介,實驗,實驗結果,參閱,

定義簡介

量子剪裁(或量子裁剪,英文:Quantum cutting)是指螢光材料每吸收一個大能量光子就會放出兩個小能量光子的物理現象,其理論量子產率為200%。
量子光學(英語:Quantum optics)是物理學一個1990年後成熟的新興分支,為原子分子與光物理的一部分,和冷原子物理緊密相連,和凝態物理、粒子物理學宇宙學等成熟分支相比,特徵在於精密的實驗和精準的理論擁有緊密、具建設性的互動。 在1960年代因為漢伯里·布朗及特維斯效應刺激而發展出理論基礎,討論不同程度的相量子相干性,如{\displaystyle g^{(2)}}為零是典型的單光子源判準.主要研究光子原子量子相互作用,研究工具為雷射及離子井。

實驗

近三十年來重要的量子光學實驗包括:

實驗結果

量子光學里,自發參量下轉換英文Spontaneous Parametric Down-Conversion縮寫SPDC)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術,可以用來製備單獨光子或彼此之間量子糾纏的光子對。
早在1970年,大衛·伯納姆(David Burnham)與唐納德·溫伯格(Donald Weinberg)就已對於自發參量下轉換給出詳細科學描述。卡羅爾·艾利與史硯華首先用自發參量下轉換機制製造出糾纏態。魯巴·戈什(Ruba Ghosh)與倫納德·曼德爾最早做自發參量下轉換實驗獲得雙粒子干涉條紋。

參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