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蘿蔔
- 拉丁學名:Raphanus raphanistrum Linn.
- 別稱:野萊菔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罌粟目 Rhoeadales
- 亞目:白花菜亞目 Capparineae
- 科:十字花科 Cruciferae
- 族:蕓薹族 Trib. Brassiceae
- 屬:蘿蔔屬 Raphanus
- 分布區域:歐洲、亞洲北部及北美地區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種子鑑別,歷史意義,花語,
形態特徵
野萊菔,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分枝,無毛,稍具粉霜。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大頭羽狀半裂,長8-30cm,寬3-5cm,頂裂片卵形,側裂片4-6對,長圓形,有鈍齒,疏生粗毛;上部葉長圓形,有鋸齒或近全緣。總狀花騙子頂生或腋生;萼片長圓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紅色,直徑1.5-2cm,倒卵形,長1-1.5mm,具紫紋,下部有長5mm的爪;雄蕊6,4長2短;雌蕊1,子房鑽狀,柱頭柱狀。長角果圓柱形,長3-6cm,在種子間處縊縮,形成海綿質橫膈,先端有喙長1-1.5mm;種子1-6顆,卵形,微扁,長約3mm,紅棕色,並有細網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喜肥,喜陽光,怕積水。生長周期: 一至二年生。
分布範圍
產四川(南江縣),本種為我國新記錄。歐洲、亞洲北部及北美地區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種子鑑別
性狀鑑定:乾燥種子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而稍扁,長約3mm,寬2.5mm。表面紅棕色,一側有數條縱溝,一端有種臍,呈褐色圓點狀突起。用放大鏡觀察,全體均有緻密的網紋。質硬,破開後可見黃白色或黃色的種仁,有油性。無臭,味甘,微辛。以粗大、飽滿、油性大者為佳。
顯微鑑定:粉末:黃棕色。
1.種皮柵狀細胞淡黃色、橙黃色或黃棕色。斷面觀細胞1列,一般徑向10-37μm,切向7-12μm,外壁及側壁上端薄,側壁大部及內壁增厚,側壁中部尤厚;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壁厚2-4μm,胞間層極細。
2.種皮下皮細胞形大,斷面觀扁長圓形,外壁及側壁皺縮,細胞界限不清楚,其下與柵狀細胞相接。此外,有內胚乳細胞、子葉細胞;種皮表皮細胞民粘液化觀察不清。
歷史意義
公元4世紀亞歷山大主教,聖亞當納西斯之花
自古以來,基督教里就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這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而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聖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和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歐地區,而南歐屬地中海型氣候,極適合栽種花草。野萊菔是一種屬於油菜科一年生或二年生的雜草,被選來紀念公元4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大主教。這位聖亞當納西斯大主教曾受到由教會分支出去的宗派威脅,但他卻紿終支持正教。
花語
花語:統一
這是選來供奉公元4世紀,基督教面臨分裂危機時,仍支恃信仰正教的亞歷山大城大主教---聖亞當納西斯的花。因此野萊菔的花語是“統一”。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在朋友之間通常扮和事佬的角色。做事圓融,有良好見識的舉止,容易獲得朋友的信賴。有時,也兼差當月下老人為朋友拉紅線,也該為自己拉拉紅線了吧!
誕生石:祖母綠
純淨耀眼的光輝,宛如春綠般的祖母綠,具有情亮柔美的特質,怪不得古羅馬人會把它視為的寶石,並且用來做為偶像的眼晴。正如西方有句古老的諺語:“要找顆毫無瑕疵的祖母綠,遠比找個美無缺的人更難。”
正如西方有句古老的諺語:“要找顆毫無瑕疵的祖母綠,遠比找個美無缺的人
更難。”天然的祖母綠幾乎都有瑕疵,這點正是證明它才是真正天然寶石的的最佳證據。祖母綠是所有寶石中,仿造跟合成品最多的一種。在寶石鑑定法尚未普及的時代,它曾經是許多石懊惱、傷心的根源呢!祖母綠的傳說
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留下許多傳說,聽說她最愛的還是深綠色的祖母綠。在當時的舊大陸,唯一的祖母綠礦坑就在埃及。傳說這座礦山為克麗奧佩脫拉個人所有,所以又做“搶麗奧佩脫拉之山”。說征服埃及的亞歷山大大帝,和留下各種殘酷故事的暴君尼祿,對這裡所生產的祖母綠,都有異常執著的愛。尼祿將供奉在太神殿的祖母綠賜給他的王后波帕耶。波帕耶就用這顆石為尼祿製作了一副眼鏡和九件她自已的隨身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