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生(薔薇目豆科植物)

野花生(薔薇目豆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花生又名決明子、假綠豆 ,為一年生草本豆科植物決明的全草或葉。植株可以入藥,具有祛風,清熱,明目等功效,能夠治療流感,感冒等病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花生
  • 拉丁學名:Senna tora (L.) Roxb.
  • 別稱:假綠豆、決明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豆科
  • 亞科:雲實亞科
  • :決明族
  • :決明屬
  • :野花生
  • 分布區域:貴州、廣西、安徽、四川、浙江、廣東一帶;北方各地也有栽培。
  • 性味歸經:甘,苦、微寒。歸肝、大腸經。
植株特徵,生長特徵,生長習性,藥用功效,採收存儲,化學成分,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選方,現代推薦,注意事項,

植株特徵

野花生的果實為莢果,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形狀有蠶繭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蠶繭形的莢果多具有種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它們的莢果,一般都具有種子3粒以上。果殼的顏色很多為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褐色或黃色的,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有關。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的顏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種皮內為兩片子葉,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生長特徵

野花生從播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而花期卻長達兩個多月。它的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部,每株花生開少則一二百朵、多則上千朵。
野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管內長出一根果針,呈紫色。果針迅速地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后,子房柄下垂於地面。在延伸的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
當果針入土後達5~6厘米時,子房開始橫臥,肥大變白,體表長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養分以供生長發育的需要。這樣一顆接一顆的種子相繼形成,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形成了我們所見的花生果實。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種遺傳特性,也是對特殊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花生結果時喜黑暗、濕潤和機械刺激的生態環境。這些因素已成為莢果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條件。因而,為了生存和傳種,它只有把子房伸到土壤中去,來結果實。

生長習性

野花生較耐強酸、耐瘠、耐旱、抗熱、有較強的耐蔭能力。喜歡覆蓋地面、草被生長。
野花生種子野花生種子

藥用功效

採收存儲

野花生通常春、夏季採挖,除去雜質,洗淨,陰乾或鮮用。
野花生花卉野花生花卉

化學成分

全草含D-甘露醇、蜂花醇、β-谷甾醇、葡萄糖,葉含山剩酚-3-二葡萄糖甙。

功用主治

①《食療本草》:"主明目,利五臟。"
②《履巉岩本草》:"治肝毒熱。"
③《本草匯言》:"利五臟,解一切蘊熱。"
④《現代實用中藥》:"有瀉下作用。"
⑤《雲南思茅中草藥選》:"祛風散熱,清肝明目。治流感,感冒。"
⑥《貴州草藥》:鎮靜,止血。治肺癆咳血。
⑦《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止癢,收斂,固精。治瘡毒,頑癬,禿瘡,帶狀皰疹,蛇咬傷,脫肛,遺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選方

治流感,感冒:野花生五錢至一兩,配甘草,水煎服。(《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現代推薦

1.野花生可以和其他花草茶搭配,具有不錯的排毒排油膩功效。能達到清熱平肝、降脂降壓、潤腸通便、明目益睛的功效。現代“電視族”、“電腦族”等易引起眼睛疲勞的人群不妨常喝,但夜晚最好少飲。
提醒:炒時有香氣溢出即可,不可炒糊。
2.野花生花草茶:將單味炒決明子或已打碎的決明子15克,直接泡茶飲用,直至茶水無色。老年人飲用決明子茶不僅有助於大便通暢,還能起到明目、降壓、調脂等保健功能。對於老年人陰虛血少者,可加入枸杞子9克,杭白菊、生地各5克一同泡服;若老年人有氣虛之症,宜加生曬參3克同泡服。
功效:清肝瀉火、養陰明目、降壓降脂。
3.決明子花草茶搭配蜂蜜飲:炒決明子10~15克,蜂蜜20~30克。將決明子搗碎,加水300~400毫升煎煮10分鐘,沖入蜂蜜攪勻服用,早晚兩次。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治療前列腺增生兼習慣性便秘者。 也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症,以及習慣性便秘等。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者不宜服用。
請置於室內陰涼乾燥處,避免兒童自行拿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