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一千多年來,重陽節已成為中華民族最重要和獨具魅力的一個節日。自古至今,重陽節都保留著登高飲酒,臂系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1989年,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每當農曆九月初九,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品德。
2003年10月4日,正值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之際,為紀念重陽節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重陽節》特種郵票。這是繼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後“中國傳統節日”系列郵票的第四組。
制票參數
志號 | 2003-18 | 印刷版別 | 影寫版 | 設計者 | 劉赦 |
責任編輯 | 史淵 | 背面刷膠 | [G] | 印製廠 | 北京郵票廠 |
|
圖序 | 圖名 | 面值 | 發行量 | 規格 | 齒孔度數 | 整張枚數 |
3-1 | 登高 | 80分 | 1080萬枚 | 30mm×40mm | P11.5 | 20(4×5) |
3-2 | 賞菊 | 80分 | 1070萬枚 | 30mm×40mm | P11.5 | 20(4×5) |
3-3 | 飲酒對弈 | 2元 | 970萬枚 | 30mm×40mm | P11.5 | 20(4×5) |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郵票全套三枚,登高(3-1)圖案描繪了重陽節登高活動的情景;賞菊(3-2)圖案描繪了重陽節賞菊活動的情景;飲酒對弈(3-3)圖案描繪了重陽節人們在高台亭間飲酒對弈活動的情景。
郵票賞析
這套郵票的3枚圖案,選擇了“登高”、“賞菊”和“飲酒對弈”3種最具典型的活動方式,採用中國傳統的工筆畫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重陽節的豐富內涵和風格特徵。在構圖方面,每枚圖案在天高雲淡的背景上,設計了一個“圓”置於“方”形郵票的中心,寓意年長者方方面面都圓圓滿滿,心想事成。在色彩運用上,設計者施以淺絳,提以青綠,並點綴以“紅”、“白”;古裝人物以朱磦染之,悠閒大度;草亭、樹木、山石皆古香古色,一切都蘊含著傳統而又古老的民俗風韻。整個畫面色調偏暖,營造出了重陽節秋高氣爽、黃花遍地、豐收喜悅的季節氛圍。
登高是古代習俗。登高之處,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或高塔。九九艷陽天,雲淡山清,秋高氣爽,人們頭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高覽勝。圖中人物在高山瀑布之下,點出“登高”這一主題,人在高峰之上,瀑布蹈在腳下,前景廣闊,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氣韻。特寫式設計是成功之筆,登高方顯意境之高雅,內涵在於人物為主線而非山石為主體,設計者採取“萬綠叢中一點紅”,以紅衣人吸引人們的視線,一下子使人物變得“高大”起來。紅一點猶如畫龍點睛。實際上古人老者著衣多為冷色調,如藍、棕、褐、黑色居多,此色在畫中山石配伍不顯,改為紅衣人反因鮮明色彩而醒目。
重陽節時有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畫面為在前景上一位背朝觀眾坐賞秋菊的老者,雖然看不見面容和表情,從坐姿上可見是一位痴心於花卉的老叟,比起走馬看花,或駐足觀看,坐看更顯“賞”的韻味。畫題和諧,更顯出作者創意之深刻。另如《紅樓夢》中湘雲醉臥芍園,是因酒力和著意芍藥久了而臥,怎一個“臥”字了得,看得花如醉,而賞菊以致坐下看,也稱得上痴迷了。
重陽佳節,親朋好友相約,登高遊樂,野宴飲酒,特別是飲菊花酒,既含有傳說中避瘟邪的意願,也逐漸注入了真誠舒暢的情感交流。重陽節飲酒,酒後對弈,更是文人們的一種雅興。從郵票圖案上的棋盤看,文人雅士應該是在懸崖之邊,茅亭之中下中國象棋。畫面形象生動,品味高雅,既閃爍著一種中國古文化精神,也別具情趣。
版本信息
郵政局在發行這套郵票的同時,還發行了一套版式二(9枚,3套郵票連印)。
版式二以山石為背景,右下角選取了登高(3-1)中紅衣人登高眺望的圖案。
圖序 | 圖名 | 面值 | 發行量 | 規格 | 邊飾設計 |
版式二 | 9枚(3套郵票) | 10.8元 | 100萬版 | 116mm×186mm | 史淵 |
(參考資料:)
外界評價
新疆作家協會會員夏愛華:《重陽節》這3枚郵票採用中國傳統的工筆畫形式設計,側重水墨潑染,講究環境氛圍襯托,刻意體現悠閒詩意的生活意蘊。在構圖處理上,設定為內圓外方形,細觀之下,宛若一幅幅景色優美的丹青畫卷,栩栩如生地展示出重陽節傳統的民俗活動風情,意境優美。(《郵票上的重陽節》)
遼陽市集郵協會名譽會長於占元:重陽節郵票,從整體上看還是不錯的,設計者用工筆畫的藝術手法,生動的畫出了一幅色彩調和,濃淡相宜,又有遠景,又有局部,虛實秸合,秋高氣爽,清新淡雅的山水風景畫,這是它成功之處。但是認真欣賞起來,又感到它存在若干不足。一是喧賓奪主,背景太大,人物太小,如第一枚郵票,名為登高,人應為主題。但是只見高山,卻看不清登高之人。第二枚名“賞菊”,菊和賞菊的人,應為主題,但從畫面上看,即看不清菊在那俚,只是山腳下有幾蔟亂草而己。賞菊的人雖然依地而坐,只顯示了人的一身白衣,頭則看不清楚。第三枚名為“飲酒對奕”,酒應為主題,但看不見酒在那裡,對弈也只看到一塊圍棋盤而已。至於飲酒對奕之人更看不清是男是女和人數,可以說是一片模糊。總之是“登高不見人,賞菊不見花,飲酒對奕一片亂”。可以說這套郵票有點名不符實。這僅是筆者一孔之見,不一定正確。(《哈爾濱集郵》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