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宮祖庵碑林

重陽宮祖庵碑林

重陽宮祖庵碑林,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縣城正西10.8千米處。其所在地地勢平坦,北可見渭水,南可望秦嶺,四周水肥禾壯。此宮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馬鈺等歸葬王重陽於劉蔣,建成道官,宮內建一大庭,額題“祖庭”。

祖庵碑林現存石刻文物80餘件,其中碑石55通,絕大多數為元碑。碑林中的蒙漢文合刻碑對於研究元代文獻中蒙漢對譯及演變有重要價值,也是研究古代蒙古語言的第一手資料。所記載的全真教修煉方法,為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醫學提供了翔實的資料。碑石還提供了大量有關寺院經濟的重要資料。對於多方位研究元代歷史和道教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2001年6月25日,重陽宮祖庵碑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陽宮祖庵碑林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縣城正西10.8千米處
  • 所處時代:元至清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5-0466-4-024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重陽宮祖庵碑林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馬鈺等歸葬王重陽於劉蔣,建成道宮,宮內建一大庭,額題“祖庭”。
金承安四年(1199年),改稱靈虛觀。
元太宗十年(1238年),改靈虛觀為重陽宮。
乃馬真後四年(1245年),敕賜為重陽萬壽宮。
1962年,戶縣人民政府將散置在祖庵周圍的碑石集中至原北極宮玉皇殿舊址,形成“祖庵碑林”。
1973年,戶縣人民政府蓋了縱深10米,橫跨36米的大碑廳。
1979年,戶縣人民政府成立了祖庵碑林文管所。文管所成立後,從學校和生產隊收回了祖師殿。靈官殿,同時對快要倒塌的兩殿進行了維修,並集中全縣各地的石刻及其他文物80多件。又從生產隊征地13畝,圈起了圍牆,形成了前院、中院、後院的完整布局。
1983年,先後蓋起了碑廊和山門。
1990年,台胞黃勝得先生同戶縣雙方共同投資20萬元,在祖庵碑林碑廳後修建了陝西省第一座三彩琉璃塔(重陽祖師紀念塔)。
1995年11月,祖庵碑林交由西安市道教協會管理。

建築特點

祖庵碑林,俗稱“祖庵”,為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宣道及葬骨之地,被稱之為全真教祖庭,明清兩代雖曾多次修葺重陽宮,但因屢遭破壞,宮院逐步縮小。原存歷代碑石大都露天散於村野原重陽宮遺址。民國時,建築中軸線上南起仍有靈官殿、祖師殿、老君殿、玉皇殿等。現宮院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除尚存祖師殿、靈官殿兩座古建外,主要以保存元代及明清兩代石刻而著稱。
祖庵碑林集中保護了大量元代石刻文獻,在國內尚屬罕見。
祖師殿【清代】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3.1米,進深二間10.2米,歇山灰瓦頂,透花脊,五架梁。檐下置三踩單昂斗拱,額枋繪道教人物故事彩畫。
靈官殿【清代】坐北向南。面闊三間11.2米,進深一間7.1米,硬山灰瓦頂,透花脊,三架梁,露明造。檐下殘留彩畫。
祖庵碑林【元~清】重陽宮碑石早年多佚村野,後陸續收集歸回,遂有“祖庵碑林”之稱。1962年,將碑石集中置於玉皇殿舊址上,1973年,在舊址修築房舍11間,妥為保護。後又有10餘通碑刻陸續遷人,現存碑石總計50餘通。大多為螭首龜趺或方跌,通高4米左右,相當部分為蒙漢文對照的元代作品。著名的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書“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和“皇元孫真人道行碑”,以及蒙、漢文“大蒙古國累朝崇道恩命之碑”等,另有“七真圖像”和“萬壽宮圖”等石刻。由於全真教主張“全神鍊氣”,講究吐納之法,碑石中有不少關於“氣功”的記載。
敕藏御服碑【元代】青石質,高4.53米,寬1.38米。元延祐二年(1315年)立。額篆“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八字。碑文楷書,34行,行81字,記載孫德或(道名孫真人)受元成宗御服之賜,前往重陽萬壽宮之事。李孟篆額,趙世延撰文,趙孟頫書丹。書體俊秀,為趙孟頫青年時代作品,因稱“小趙”。
孫真人道行碑【元代】石灰岩質,高3.62米,寬1.19米。元元統三年(1335年)九月立。額篆“皇元孫真人道行碑”八字。碑文行書,39行,行80字,記述孫德或生平道行情況。趙世延篆額,鄧文原撰文,趙孟頫書丹。書體圓潤秀麗,為趙孟頫晚年力作,因稱“大趙”。
累朝崇道恩命碑【元代】石灰岩質,螭首,方跌,通高3.31米,寬1.13米,厚0.37米。大德年間立。額篆“大蒙古國累朝崇道恩命之碑”。碑文為蒙、漢文對照書寫,漢文為楷書和行書,刊載元代各朝皇帝對全真教的敕文。
崇道聖訓五言碑【元代】石灰岩質,螭首,方跌,通高3.19米,寬1.17米。碑文為蒙、漢文對照,意譯而成。漢文為楷書,蒙文為八思巴文,記載至元十四年(1277年)和至元十七年(1280年)皇帝御頒有關全真教的聖旨。
真元會題名碑【元代】石灰岩質,螭首,龜跌,通高3.45米,寬1.27米。至元年間立。額題“終南山重陽萬壽宮真元會題名碑記”。李道謙撰文,楷書,記載全真教教徒真元節日所題紀念性吉語。
全真開教秘語碑【元代】石灰岩質,螭首,龜跌,通高3.43米,寬1.22米。元大德十年(1306年)立。碑文行書,13行,行28字,記載重陽祖師遇仙甘河所得秘訣。楊太初書,楊志端立。
宸命王文碑【元代】石灰岩質,螭首,龜趺,通高3.04米,寬1.22米,厚0.35米。元皇慶二年(1313年)和延祐五年(1318年)兩次刊石。額篆“宸命五文”四字。碑文為蒙、漢文對照書寫,漢文行書,記載元代皇帝自撰敕文,為全真教大張其說。
成道宮碑【元代】石灰岩質,螭首,龜跌,通高3.3米,寬1.05米。元延祐元年(1314年)立。碑文楷書,共30行,行70字,記載重陽祖師成道緣由、創建成道宮始末,以及其他道徒活動情況。馮志享撰文,李道謙書篆。
李妙真人碑【元代】石灰岩質,高3.46米,寬1.07米。元延祐三年(1316年)立。碑文楷書。31行,行72字,記載元欲觀李妙真人生平道行。駱天驤篆額,何道寧撰文,李逍謙書丹。
宋披雲道行碑【元代】石灰岩質,螭首,龜趺,通高3.85米,寬1.28米。元延祐七年(1320年)立。碑文行書,30行,行65字,記載道士宋披雲生平及道行。王利用撰文,韓沖篆額、書丹。
皇帝璽書碑【元代】石灰岩質,螭首,龜跌,通高3.32米.寬1.1米,厚0.35米。額篆“皇帝璽書”四字。碑文為蒙、漢文對照書寫,漢文楷書,記載成吉思汗、窩闊台等發布的有關全真教旨令。
高元明封真人碑【元代】石灰岩質,圓首,座伙,高1.4米,寬0.73米,厚0.7米。碑文楷書,記述封贈元代道士高元明為洞觀普濟圓明真人玄德大真人之事。
重修祖庭碑【明代】石灰岩質,圓首,座佚,高1.84米,寬1.02米。明正統十年(1445年)十一月立。碑文楷書,23行,行40字,記載侯園為振興全真教,弘揚道法,重修萬壽宮事宜。莊觀篆額,張楷撰文,戴弁書丹。

文物遺存

重陽宮祖庵碑林現存石刻文物80餘件,其中碑石55通,絕大多數為元碑。大多為螭首龜趺或方跌。許多碑文為趙孟頫、韓沖、姚燧、王重陽、尹志平等名家所書。此外還有少量金代及明清碑石。碑林中以31通巨型元碑較為著名,記載道教全真派的歷史、教義、修煉要旨等,內容可分為宗教歷史、書法、八思巴文、內丹功法等四種。

歷史文化

  • 王重陽
王重陽(1113~1170年),名喆,字知明,一字得成,號重陽子,陝西鹹陽大魏村人。早年在戶縣劉蔣村修道,常雲遊終南山一帶。後往山東傳道,廣收弟子,影響顏大。為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主張儒、道、佛三教合流,提倡“全神練氣”、“出家修真”,被元世祖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著有《重陽全真集》、《立教十五論》等。元大定十年(1170年)卒於汴梁。

文物價值

祖庵碑林中的蒙漢文合刻碑,是重要的語言文字資料。對於研究元代文獻譯名的還原及演變,尤其具有重要價值,對於古代蒙古語言的研究也是珍資的第一手資料。在中國發現的20餘種八思巴蒙古文字碑中,祖庵碑林就存在5通。
祖庵碑林的碑銘,比較詳盡地反映了重陽宮和道教全真派發展起落軌跡和狀況,較為集中地反映出全真教與金、元社會政治發展的緊密關係。所記載的全真教修煉方法,對於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醫藥學提供了翔實的資料。這些碑石還提供了大量有關寺觀經濟的重要資料,在多方位地研究元代道教發展史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綜上所述,祖庵碑林集中保存了大量金、元時期金石文獻遺存,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保護措施

1956年,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將祖庵碑林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1992年4月2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範圍。重點保護區:碑石40通,靈官殿、祖師殿。一般保護區:圍牆內。建設控制地帶:一般保護區區東、南、西各100米,北220米內。
2001年6月25日,重陽宮祖庵碑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重陽宮祖庵碑林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縣城正西10.8千米處。
重陽宮祖庵碑林
  • 交通信息
由西安汽車站(水司)乘西安至戶縣汽車抵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