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煙雨亭》是明代詩人梅清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重登煙雨亭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天延閣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梅清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重登煙雨亭①
造次重攜濁酒卮,②千山仍抱一亭欹。③
眼中煙雨三年夢,④半是醒時半醉時。⑤
創作背景
公元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梅清鄉試中舉,此後連續四次赴京會試,均以落第。從此,梅清開始縱情山水,以詩畫自娛。他往返遊覽燕、齊、吳、楚之間,飽覽祖國名山大川的奇姿秀色。中年之後,家道中落,加上丁憂守制,梅清回歸故里宣城,把自己的創作激情,藝術追求一往情深地投入到對家鄉的熱愛之中,《宣城二十四景圖》就是他此時的嘔心瀝血之作。這首七絕《重登煙雨亭》就是此時寫的。
作品注釋
①煙雨亭:位於敬亭山北。而當陰雨之際,敬亭山滿山煙雲聚散,變幻萬千;站在亭上,細雨靡靡,山色朦朧;亭台樓閣,時隱時現。古人有《敬亭煙雨》詩云:“山鳥群飛各自呼,無心出岫片雲孤。輕煙細雨添佳趣,助我丹青蔚畫圖。”如今,這一自然景觀,於時於地仍可盡收眼底。
濁酒:古人的釀酒技術差,酒里有酒糟,故稱濁酒。濁酒是與清酒相對的。清酒醪經壓濾後所得的新酒,靜止一周后,抽出上清部分,其留下的白濁部分即為濁酒。
卮:古代一種盛酒器。圓形。容量四升。《史記·項羽本紀》:“賜之卮酒。”
③欹:通"倚",斜倚,斜靠。
④三年夢: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梅清鄉試中舉,此後連續四次赴京會試,均以落第而告終。傲岸落拓的秉性,對詩詞、繪畫的痴迷與追求,使他決然放棄科場取仕的儒家之道,開始了崇尚個性,縱情山水,以詩畫自娛的特立人生。借會試之機,他往返遊覽燕、齊、吳、楚之間,飽覽祖國的名山大川,秀色奇姿,此時的創作多以山水為主,其中以泰岱煙云為最突出。故有“三年夢”之說。
⑤半是醒時半醉時:唐伯虎有詩云:“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這裡是化用。
作品賞析
詩的開頭“造次重攜濁酒卮,”是說自已倉促地再一次拎著剛剛釀成的酒,來登敬亭山。造次,當“倉猝、匆忙”講。濁酒,剛剛釀成的酒。古人的釀酒的技術差,剛釀成的酒酒里有酒糟,故稱“濁酒”,又稱“新酒”。靜止一周后,抽出上清部分,稱“清酒”。卮:古代一種盛酒器,圓形,容量為四升。這句是寫自已登山的匆忙,表露自已的心跡。
詩的第二句“千山仍抱一亭欹”,是寫自己登山後所著到的敬亭山景致。敬亭山東西綿亘百餘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南齊詩人謝脁《游敬亭山》詩里有“茲山亘百里,合杳與雲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的描繪。眼前的敬亭山仍然是千山擁抱,而山中的煙雨亭聳然毅立,千山擁抱的好像不是敬亭山,而是這座亭子。欹,通"倚",斜倚,斜靠。這句突出煙雨亭,寫了它的中心位置與氣勢,交待了詩人己來到煙雨亭。
詩的第三句“眼中煙雨三年夢”,寫看到煙雨的懷想。敬亭煙雨是宣城十景之一。每當陰雨之際,滿山煙雲霧散,變幻萬千;亭台樓閣,時隱時現;細雨霏霏、山色朦朧。古人詩云:“山鳥群飛各自呼,無心出岫片雲孤。輕煙細雨添情趣,助我丹青蔚畫圖。”而這煙雲霧霸,空朦山色,正是自已三年生活的寫照。 “三”,是個慨數,指與三相近的幾年,這在古詩里常常見到。因這首七絕是仄起首句不入韻式,第三句的第五字必須用平聲,而數字中平聲的只有“雙”、“三”、“千”、“萬”少數字,故說“三年”。梅清中了舉後,他像那個時代的許多士子一樣,一心孜孜以求功名。然而四次落第,使他心灰意冷。不久,“屏跡稼園,鬱郁無所處”,這時他的心情是苦悶的,猶如這大山中的朦朦煙雨。
詩的尾句“半是醒時半醉時”,進一步寫亭中所見煙雨的感懷。自己既感科舉之路不通,秉性傲岸落拓的梅清,使決然放棄科場,開始崇尚山水,以詩畫自娛。梅清回歸故鄉,把自己的創作激情,藝術追求全部投入到對家鄉的熱愛之中。此時,他天天以酒買醉,相伴著花開花落,過著平凡但不失愜意的日子,不會在達官貴人面前彎腰屈膝,自由而舒展,可以說是一種氣節,這與他多次入仕聯想起來,他很快明白,半醉半醒笑眼千千,半醒半醉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這一“半”字再清楚明白不過地寫出了他當時矛盾的心情與情懷。梅氏家族到他這一輩,已經湧現出眾多的名宦學士,是家鄉的山水造就了他繪畫的深厚功底,是家鄉的風土人情鑄煉了他詩歌的氣質。他後來與石濤交往友善切磋畫藝,成為 “黃山畫派” 的巨子。
這首詩清新雅致,樸實無華。前兩句敘事,後前兩句抒情。由敘事過渡到抒情,自然銜接,天衣無縫。梅清的詩和他的畫一樣,善於用各種元素來表達與再現,詩中的“濁酒”、“ 卮” 、“千山”、“ 亭”、“煙雨”、“ 夢”歷歷可見,觸手可及,使人清楚明白,從而表達出眼中“煙雨三年夢”的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