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泊舟青山下》是詩人黃景仁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重泊舟青山下
- 作者:黃景仁
《重泊舟青山下》是詩人黃景仁創作的一首詩。
《重泊舟青山下》是詩人黃景仁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名山不我拒,一再逢諸塗。中隔千里道,相見仍如初。伊昔登絕巘,欲攬江天圖。豐堂冠山築,支羽群靈趨。下盼吳楚交,雲腳垂模糊。危樓一信宿,往境不可摹。咋來五兩輕,吹送茲山隅。停...
《青山阻風》是詩人佘翔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九月江南風倒吹,青山山下泊舟時。射潮安得錢鏐弩,使我孤帆向日披。作者簡介 佘翔,字宗漢,號鳳台,莆田黃石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舉,當過安徽全椒縣令。任內,他辦案神速、公正,江淮間頌其神明;後與某巡按御史抵梧,即日就辭官拂袖而去,漫遊名山...
《木蘭花慢·重泊垂虹》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寫詞人行舟停泊在吳江垂虹橋時觸景感懷;下片引起對杭城亡妾的回憶,同時哀嘆與杭妾的生離死別。詞人在江浙間往返,經常在垂虹橋邊泊舟,把橋當成友人在不斷迎送自己,於是便向它傾訴自己一生的遭際與多重不幸,但詞人仍將“最無定處”地漂泊下去。...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鬆、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捨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後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在敘事上也...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御》是一首唐代的五言律詩,作者是岑參。作品介紹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御》的作者是岑參,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98卷第9首。作品原文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御(作者:唐·岑參)峽口秋水壯,沙邊且停橈。奔濤振石壁,峰勢如動搖。九月蘆花新,彌令客心焦。誰念在江島,故人滿天朝。無處豁...
我們仿佛看到詩人的輕舟,掠過千里煙波江上的無數青山。詩的起勢高遠。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將詩人對於名山的熱烈嚮往之情充分地抒寫出來了。接著,“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只以“始見”二字輕輕點染,就描摹出詩人舉頭見到廬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驚喜神態。這四句如行雲流水,一氣直下,以空靈之筆敘事;...
第一個將“青山磯”載入史冊的是南宋詩人陸游。公元1170年8月22日清晨,天下著小雨,時任夔州通判的陸游到青山,這一天在他的《入蜀記》中略寫了:“……二十二日平旦微雨,過青山磯,多碎石淺灘,晚泊白楊夾口……居民及泊舟甚多,然大抵皆軍人也。”從這看出,這裡是鄉間渡口小集鎮。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
泊舟黃家渡 《泊舟黃家渡》是宋代趙汝鐩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詞正文 溪流暴漲舟如箭,夜向深灣穩處停。猛虎嘯風威動壑,飛鴻過月影移汀。青山入夢催歸棹,白髮欺人嘆暮齡。幸得還家玩光景,{左上四又下酉右欠}醨終日醉休醒。
暄美 暄美,讀音是xuān měi,漢語詞語,是謂天氣暖和,景色明麗。解釋 天氣暖和,景色明麗。出處 清 黃景仁 《重泊舟青山下》詩:“風日既暄美,雲木交清疏。”
讀音是fēng táng,漢語詞語,意思是高大的廳堂。解釋 高大的廳堂。出處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豐堂崛起,高門洞開。”宋·曾鞏《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擇都城之中廣宇豐堂,游觀之勝,約日皆會,飲酒賦詩。”清·黃景仁《重泊舟青山下》詩:“豐堂冠山築,支羽群靈趨。”
7.隋煬帝挽舟者歌【北朝】無名氏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方今 天下飢,路糧無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菸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翻譯:我哥哥被征去遼東打仗,最終餓死在大青山下。現我又被...
”《晉書·桓伊傳》載:“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青溪側。(伊)素不與徽之相識。伊於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日:‘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桓伊曾與謝玄等在淝水之戰中大破苻堅,為東晉政局的穩定,立...
宋代陸游《入蜀記》:(出姑孰)至大信口泊舟。蓋自此出大江,須風便乃可行,往往連日阻風。兩小山夾江,即東梁、西梁,一名天門山。李太白詩云:“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皆得句於此。明代郭濬《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云:說盡目前山水。將孤帆一片影出“望”字,詩中有畫。明代李攀龍、葉...
元詩人吳景奎說:“舟過臨平後,青山一點無,大江吞兩浙,平野入三吳。”全唐詩:卷189_55 相關詩詞 重送丘二十二還臨平山居 (唐)韋應物 歲中始再覯,方來又解攜。才留野艇語,已憶故山棲。幽澗人夜汲,深林鳥長啼。還持郡齋酒,慰子霜露淒。全唐詩:卷267_7 山徑柳(以下十四首一作臨平塢雜題)...
泊舟盱眙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鄉國雲霄外,誰堪羈旅情。湖中晚驛 湖廣舟自輕,江天欲澄界。是時清楚望,氣色猶霾喀。踟躕金霞白,波上日初麗。煙虹落鏡中,樹木生無際。香沓涯欲辨,蒙蒙雲復閉。言垂星漢明,又睹定流勢。微興從此愜,悠然不...
鶴膝兵家備,鳧茨儉歲儲。泊舟依野水,開徑接園蔬。暫閱新山澤,長懷故里閭。思賢乘朗月,覽古到荒墟。在竹慚充箭,為蘭倖免鋤。那堪聞相府,更遣詣公車。蹇足終難進,顰眉竟未舒。事從因病止,生寄負恩餘。不見神仙久,無由鄙吝祛。帝庭張禮樂,天閣繡簪裾。日色浮青瑣,香菸近玉除。神清王子敬...
舟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曹勛《木蘭花慢·斷虹收霽雨》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斷虹收霽雨,捲簾幕、與風 期 。正燕子將雛,鶯兒弄巧,日影遲 遲 。酴 醾 。牡丹過也,但遊絲上下網晴 暉 。
九姓漁民是生活在新安江上以舟為家,以漁為業的水上部落。日出撒網,日落泊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九姓”是指陳、錢、袁、孫、林、葉、許、何、李。據說,他們是元末農民起義軍陳友諒的部下,因陳與朱元璋爭奪天下,大敗九江,所俘部屬被流放在新安江中,貶為“賤民”,並規定不得上岸居住,不準與平民通婚...
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遙:遠遠地。聞:聽見。精舍:佛寺,此處指柏林寺。⑵泊:停船靠岸。徑:小路。度:度過,越過。⑶霽(jì):雨止。⑷東南:一作“西南”。白話譯文 還在溪上航行,就已聽到寺廟的悠悠鐘聲。停船拾階而上,山路蜿蜒...
真想在蘆花叢中泊舟,請漁翁借我一件不用的蓑笠。我不像張翰為了鱸魚和美酒才留戀江南,我只愛在山巒間盡情地呼吸新鮮的空氣。在江邊投竿垂釣。在高台迎風嘯月。哪個朝代沒有這樣的狂客?到了晚上雨過天晴,雲外的一顆星星似乎也被雨水沾濕。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未知。錢塘江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連亘七...
據《晉書·桓伊傳》載:“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青溪側。(伊)素不與徽之相識。伊於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桓伊曾與謝玄等淝水大破苻堅,穩定了東晉的政局。很明顯,作者...
第十一首:此詩寫初夏時節詩人在滑台泊舟時所見淇水入河口一帶景色:淇水兩岸桑樹成行,蠶農們都在忙著採摘桑葉。詩人在水邊與打魚、砍柴的聊天,懷念先前的隱居生活。第十二首:此詩寫詩人棄船登岸,在黎陽山一帶徜徉,懷念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李密生前業績。對李密首舉義旗、動搖隋朝根基的功勳給予充分肯定,對他缺乏...
甲子嘉平月九日大雪,泊舟閶門,作此圖。憶往歲在西湖遇雪,雪後兩山出雲,上下一白,不辯其為云為雪也。余畫時目中有雪,而意中有雲,觀者指為雲山圖,不知乃畫雪山耳。放筆一笑。張岱《贈蓮池大師柱對》說法平台,生公一語石一語。棲真斗室,老僧半間雲半間。揚眉《五雲山》五雲山上五雲祥,雲棲塢...
我覺得這是說詩人返鄉後又獨自匆匆離去,在離家“三百里”處泊舟時思念留在故鄉的老母幼兒。因為黃庭堅元豐三年(1080)自汴京赴太和縣令任時作《曉放汴舟》詩云:“又持三十口,去作江南夢。”可是他於元豐七年(1084)到德平鎮後作《留王郎世弼》詩卻說:“河外吹沙塵,江南水無津。骨肉常萬里,寄聲何由頻。
結尾一句“碧蓮峰下泊行舟”,極具藝術魅力,既展現了他們心曠神怡的心情,也頗見豪情和結構上的功力。碧蓮峰在灕江右岸,是陽朔名勝。它臨江而出,尖聳碧空,一色翠屏,宛如芙蓉。從觀蓮處看它倒映水中,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碧蓮花。作者泊舟碧蓮峰下,碧空峰影,舟楫遊人都宛在蓮中。真是語到景生,不事雕琢...
如今金秋的七里湖,稻浪翻滾,金波一片,七仙如有雅興,凡間一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景象,定令流連忘返的。黃石雄風 黃石雄風,黃石又名黃石磯,今勝利鎮黃石村。瀕長江靠山崗,距安慶水路僅20餘里,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率兵反叛犯安慶。泊舟黃石磯,問...
在詩詞里棲居,整個人一下子詩意起來。於詩詞里,飲清風,步明月,閒逸如此,風雨安然。或柳下泊舟,舟前釣煙,煙里曲徑,徑上尋花,於這素素光陰里,宜以素心一粒,靜聽細水流長。或於花陰一片中,拾一朵兩朵花,拈一瓣兩瓣香,撲一隻兩隻蝴蝶,看一場兩場日落。日出日落,如畫如詩,朝霞卷雪,晚霞欲醉。
何當相從老其下,釀酒一醉黃金舟。○泊舟桑落洲望廬山 作者:楊基 年代:明 ○秋江釣艇 明。袁華 我昔系纜桑落洲,好山無數當舩頭。大孤絕立小孤險,江水逺兼湖水流。扁舟老叟釣斜日,斷崖古木含清秋。草堂撫卷重感慨,滿眼風塵懐舊遊。○南園前五先生詩/南園後五先生詩 明 ○肅清江西全省 作者: ...
是日申牌時分,李元舟中看見吳江風景,不減瀟湘圖畫,心中大喜,令梢公泊舟近長橋之側。元登岸上橋,來垂虹亭上,憑欄而坐,望太湖晚景。李元觀之不足,忽見橋東一帶粉牆中有殿堂,不知何所。卻值漁翁卷網而來,揖而問之:“橋東粉牆,乃是何家?”漁人曰:“此三高士祠。”李元問曰:“三高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