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江流千里》是清代詞人陳灃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的上片寫七里瀧乘舟賞游時所見的兩岸秀麗風光;下片產生作一漁翁陶醉於大自然的清高思想。此詞雖然僅僅百字,卻是既有景物描繪,形象鮮明,具體可感;又有人物行為,獨具一格,與眾不同;前後兩部分各有重心,經作者巧妙剪裁,渾然一體,全無“夾生”之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百字令·江流千里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陳灃
- 作品出處:《憶江南館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百字令1
夏日過七里瀧2,飛雨忽來,涼沁肌骨3。推篷看山,新黛如沐4,嵐影入水5,扁舟如行綠頗黎中6。臨流洗筆,賦成此闋,倘與樊榭老仙倚笛歌之7,當令眾山皆響也。
江流千里,是山痕寸寸,染成濃碧。兩岸畫眉聲不斷8,催送蒲帆風急9。疊石皴煙10,明波蘸樹11,小李將軍筆12。飛來山雨,滿船涼翠吹入。
便欲艤棹蘆花13,漁翁借我,一領閒蓑笠。不為鱸香兼酒美14,只愛嵐光呼吸15。野水投竿16,高台嘯月17,何代無狂客18?晚來新霽19,一星雲外猶濕2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百字令:詞牌名。又名“念奴嬌”“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 “壺中天”等。念奴為唐代天寶中歌妓,因其音調高亢遂取為調名。蘇、辛一派詞人多愛填此調。上下片,一百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2.七里瀧(lóng):又名七里灘、 七里瀨。在浙江省桐廬縣嚴陵山西。
3.沁:滲透。
4.新黛:形容雨後青山的顏色。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
5.嵐影:繚繞著霧氣的山影。
6.綠頗黎:即綠玻璃,形容水色。
7.樊榭老仙:指厲鶚。厲鶚號樊榭。厲鶚亦有《百字令》寫月夜過七里瀧,倚笛:以笛伴奏。
8.畫眉:鳥名。全身黃褐色,有白色眼圈,故稱畫眉。
9.蒲帆:用蒲草編制的船帆。指帆船。
10.皴(cūn):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畫山石時先鉤出輪廓,為了顯示山石的紋理和陰陽面,再用淡乾墨側筆而畫,叫作皴。
11.蘸(zhàn):浸入。這兩句說:亂石間浮動著煙雲,明澈的水中倒映著樹影。
12.小李將軍:指唐李思訓之子李昭道。 李思訓善畫山水,人稱大李將軍,李昭道亦善山水,人稱小李將軍。這三句說:七里瀧山水之美,猶如小李將軍畫的山水畫一般。
13.艤(yǐ):船靠岸。
14.鱸香:鱸魚的香味。晉張翰因秋風起,思念故鄉的蓴羹鱸膾,便棄官回家。
15.嵐光呼吸:實際是說景致好,連呼吸這裡的空氣都感到是美妙的。嵐光,山嵐的風光。
16.野水投竿:當年嚴子陵不就漢光武之召,而釣於桐江。投竿,垂釣。
17.高台嘯月:宋末之時,謝翱於桐江西台慟哭吊念文天祥的事。嘯月,對月長嘯。
18.狂客:狂放不羈的人。這裡指隱者。
19.新霽(jì):雨初停。
20.一星:指七里瀧桐江岸畔的客星山。相傳嚴光與漢光武帝同榻臥,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因以得名。
白話譯文
夏日乘舟經過七里瀧,忽然飛來一陣雨,頓時便覺涼意沁透肌骨。手扶船蓬,放眼望去,但見新沐浴過的兩岸山上一派新綠,罩著霧氣的山影倒映在水中,水也綠了,船就像行駛在綠色的玻璃之上。近水洗筆,隨即寫下這首詞,假若與厲鶚以笛伴奏吟唱,可令眾山皆共鳴。
富春江流淌千里,是座座群山的蒼翠之色,一寸一寸地把江水染成了濃濃碧色。兩岸畫眉鳥的啼鳴不斷傳來,似乎在催促著急風快把船帆送向天際。山石重疊煙靄迷茫。空明的水波蘸著綠樹的垂枝。真像一幅出自小李將軍手筆的圖畫。突然山雨從天而降,江風把涼意和綠意吹給了船上的每一位客人。
真想在蘆花叢中泊舟,請漁翁借我一件不用的蓑笠。我不像張翰為了鱸魚和美酒才留戀江南,我只愛在山巒間盡情地呼吸新鮮的空氣。在江邊投竿垂釣。在高台迎風嘯月。哪個朝代沒有這樣的狂客?到了晚上雨過天晴,雲外的一顆星星似乎也被雨水沾濕。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未知。錢塘江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連亘七里,故名七里瀧,北岸富春山(嚴陵山)傳為東漢嚴子陵垂釣之處。正值夏日,作者乘舟從此處過,忽然飛來一陣雨,頓時便覺涼意沁透肌骨。手扶船蓬,放眼望去,但見新沐浴過的兩岸山上一派新綠,罩著霧氣的山影倒映在水中,水也綠了,船就像行駛在綠色的玻璃之上,真是美不勝收。於是即興作下這首“百字令”。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此詞開首就是寫綠:“江流千里, 是山痕寸寸,染成濃碧。”一路乘船行來,水中是綠山在此中的倒影,好像將水都染成了濃濃的碧綠色。這是寫的所見。接著寫聽聞,“兩岸畫眉聲不斷,催送蒲帆風急。”只聽得兩岸的畫眉鳥兒鳴個不停,好像在催著船帆如同風樣地急急駛去。這兩句頗似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味道。也可以說,這不光是寫聽覺,更是寫的感覺。畫眉與風帆、船速本無關係。但是由於處於美景佳境之中,聽著鳥兒歡快的叫聲,連船都覺著是在水上飛行一樣。
下面又用婉轉之筆法寫景:“疊石皴煙,明波蘸樹,小李將軍筆。”“皴”是指種作畫技法,作畫者既鉤成山石輪廓 ,更欲顯其脈理及陰陽向背,則用此法。這“疊石皴煙”句,明則言山石,暗則言水。因為山是從水中所見的,連山上石頭的脈理及陰陽向背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可見水之清澈了。而“小李將軍筆”則更有言七里瀧的山水之美,美得就如同小李將軍畫的畫帆。
就在如畫的山水間正行之時,突然飛來一陣山雨,頓時“滿船涼翠吹人。”夏日,本值酷暑,然山雨則壓去了暑氣,帶來了涼意,這涼意,就像翠綠之色吹到了船上。其實,吹到船上的哪裡是翠綠,只是像那翠綠一樣給人快意的涼風而已。但作者卻說“滿船涼翠吹人,”這實際是在寫感覺,一陣愜意之感覺。
整個上片,皆寫景色,由山、水,引出山雨,而雨不僅給清水秀山增加了景致,而且又帶來了暑中的涼意。這實際是聽、看加感覺的疊加寫法。
換頭“便欲艤棹蘆花”, 意是想要在蘆花之中繫舟停槳。對於停船不前的理由,是因為山雨而阻,也是因為此時此處風景正美而不捨離去,也許是二者兼而有之。從“不為鱸香兼酒美,只愛嵐光呼吸。”二句看,“嵐光呼吸”回答了這個問題。晉朝有個叫張翰的,因秋風起了,便思念起故鄉的蓴羹鱸膾來。於是棄官而去。古人是因為思念家鄉棄官而去,而今人則是因喜愛景美停舟,勝過喜愛鱸魚香和酒美,可謂是更勝一籌。“野水投竿”“高台嘯月”,這兩句實際都是為了鋪墊後句,“何代無狂客”,是的,歷代都有像張翰嚴子陵和謝翱這樣的狂客。所謂“狂客”,就是縱情恣意,放蕩不羈的人。可以看出,詞中對這樣的人物大加讚賞的態度。也反映出作者是嚮往這種生活的。這也是此詞的主旨。最後,此詞以“晚來新霽,一星雲外猶濕”收筆。說明山雨一直下到晚上方才收住。天放晴了,一顆星星在雲外閃動著。這裡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一層是指嚴子陵。當年嚴子陵曾同漢光武同榻而臥,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曰:“客星犯御座甚急。”而桐江岸邊就有一山名曰客星山。這句詞實際是借星寫人,而進一步表白對嚴子陵的仰慕。
總覽下片,是在借上片寫景的基礎上,抒發出個人之懷抱。但又不是直抒,而是緊緊扣住七里瀧這個題目,舉出大量與桐江有關的“鱸香”“野水投竿”“高台嘯月”“一星”等大量歷史典故以頌揚古人而抒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寄託深婉的境地,此章實為篇寫景兼抒情之佳作。
這首詞上片寫景,一片清光,紙上皆綠,無愧是小李將軍畫筆。下片抒情,胸襟高曠,透骨俱涼。煞拍仍歸結到雨後景色,意味深遠。厲鶚抒寫七里瀧一首,已是崔顥題詞在上,此片乃幾欲突過。
名家點評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黃拔荊《元明清詞一百首》:此詞旨在表現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懷。描寫景物,蒼秀入骨,雨後嵐影水光,一派蔥蘢,宛如一幅水墨畫,置身其中令人陶醉。表現手法,多採用寓情於景,如鹽入水,融化無痕。
作者簡介
陳灃(1810—1882年),字蘭甫,廣 東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舉人。官廣東河源縣訓導,薦授五品卿銜。先後主講學海堂及菊坡精舍。學者稱東塾先生。有《憶江南館詞》及《聲律通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