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

1、漢語言文學(師範)本科 四年制

2、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本科 四年制

3、新聞學(本科 四年制)

4、對外漢語(本科 四年制)

5、漢語文化傳播方向)專科 三年制

6、漢語(商貿文秘方向)專科 三年制

學院下設國學院,開辦了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漢語國際教育三個本科專業。建有微格教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圖書資料室。現有校級重點學科1個、重點專業1個、精品課程3門、優秀教學團隊2個、雙語示範教學課程1門,全國優秀教師1人。
本著“厚基礎、重實踐、寬口徑”的培養原則,大膽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以“卓越教師實驗班”為突破口、“專業技能大賽”為平台,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學生在全國英語演講賽、重慶市師範生技能大賽等競賽中屢獲好成績。近幾年,畢業生學位授予率保持在92%以上,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學生海外就業人數逐年遞增,先後多名同學考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碩士研究生。
1.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範)本科學制:四年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①培養規格與目標:
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懷、紮實的國文基礎和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畢業後能在各類學校從事漢語言文學教學、教學研究與教學管理,在文化、宣傳、出版、傳媒機構以及政府機關等企事業部門從事與語言文字相關的工作。
②培養模式與特色:
模式:“分流分層”培養。大一大二修完專業基礎課,大三根據學生不同發展方向分為:師範方向、文秘方向、學科深造等方向實行分流培養。師範方向學生還將按照國小語文教育和中學語文教育兩個方向分層培養。
特色:以“國學”優勢突出人文基礎,以“卓越教師實驗班”引領強化專業能力,以“‘魅力人文’專業技能大賽”等平台開發學生個性化發展潛能,以適應畢業後可能面臨的多種崗位選擇。
③培養質量與就業:
近年來,學生屢屢在全國獨立學院英語演講賽、重慶市師範生技能大賽、重慶市成語大賽等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畢業生考研成績顯著,先後多名學生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研究生。各類學校教師、公務員、機關及公司文員、媒體及網路策劃編輯等成為近年來畢業生擇業的首選。
2.新聞學專業本科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①培養規格與目標:
利用中文專業的文化積澱和語言教學優勢培養現代新聞人的學術視野、人文情懷和語言套用能力,既有新聞人紮實的采寫編排評攝等技能,又能運用網路與新媒體進行信息采寫、策劃、傳播、新媒體組織運營與管理。畢業後既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等工作,又能勝任網路與新媒體的策劃、編輯、製作、運營等工作。
②培養模式與特色:
模式:模組化教學。模組一:傳統媒介新聞人所需要的基本專業素養與采寫編排評攝等專業能力。模組二:現代傳媒人所需要的網路與新媒體技能。
特色:項目與任務驅動教學提升實踐能力。利用學院在企事業單位所建立的實踐教學平台和教師的項目資源,將項目的策劃與運作引進課堂,讓學生在實戰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
③培養質量與就業:
學生每年在校學習期間在《中青網》《新華網》《華龍網》等國內知名網站、報刊及學校FAQ等平台上公開發表報導、通訊、評論、影視作品等上百篇(部)。先後多名畢業生考取中國傳媒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研究生。除了進入報刊雜誌外,選擇網路與新媒體策劃編輯或自己創業已成為近年來畢業生擇業的趨勢。
3.漢語國際教育(師範)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①培養規格與目標:
培養具有紮實的東西方文學與文化知識基礎、較強的漢語與外語語言套用能力、能在國內外各類院校從事漢語與中國文化教學,在各職能部門、外企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語言文化傳播與交流工作的跨文化套用型人才。
②培養模式與特色:
模式:“就業導向、問題導向”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從二年級開始通過參與留學生教學與輔導、國外實習項目等選擇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服務國別、語種、對象層次)、發現自身的知識能力缺陷,選擇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相關課程與學習方式。
特色:突出個性發展、突出兩種能力(套用語言能力與跨文化傳播能力)
③培養質量與就業:
學生在參與的留學生教學項目和泰國實習項目中展示出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較強的專業能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畢業生在杜拜、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就業人數逐年增多,先後多名畢業生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研究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