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是2003年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所作的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Chongqing Yubei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Work Report 2003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 主體: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03年
一、過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顧
過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人民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建設高效農業區、新興工業區和最佳人居環境區的目標,團結帶領全區人民,抓住機遇,負重自強,開創了渝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較好地完成了本屆政府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2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56.5億元,年均遞增11.5%;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3.77億元(含北部新區),年均遞增25.1%,連續18年實現收支平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億元,年均遞增10.6%;固定資產投資80.9億元,年均遞增46.4%。金融機構存款和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00. 9億元、60億元,年均遞增26.1%和20.3%。
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9.8億元、28.5億元和18.2億元,年均遞增0.8%、14.3%和15.7%,三次產業結構從1997年的31.8:45:23.2調整為17.4:50.4:32.2。農業經濟逐步向高效農業轉變。“三色”農業蓬勃發展,花卉種植面積1.3萬畝,蔬菜複種面積22萬畝,存欄奶牛7379頭。以羊兔為主的草食牲畜發展成為新亮點。農業產業化邁出新步伐,六大市級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全面啟動,16個市區級龍頭企業競相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快速增長,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81.8億元,年均遞增20%。農業從業人員比重比1997年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以開發園區為載體,工業經濟逐步向集約型轉變。汽車機車配件製造業成為工業增長的主體。工業總產值達到63.8億元,年均遞增11.3%,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60家,超億元企業10家。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開發了玉峰山森林公園,完善了統景、張關旅遊設施,成功創建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59萬人次,創旅遊收入5.1億元,年均遞增18.3%和21.8%。房地產業蓬勃興旺,竣工商品房530多萬平方米,住宅業創稅收2.2億元,培育了龍湖花園、錦繡山莊等20多個優秀住宅小區。商貿流通日趨活躍,新建商品市場23個,連鎖超市等新型業態逐步發展,兩路、龍溪餐飲業形成較大規模。金融保險、郵政電信和社區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
(二)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開放開發步伐明顯加快。大力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累計完成企業改制847戶,占應改制企業的97.6%,企業虧損面下降到25%。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私營企業達到2064家,註冊資本25億元;個體工商戶17898戶,從業人員3萬人。財政改革步伐加快,加大了對欠發達鄉鎮的轉移支付力度,積極推行部門預算改革,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集中了財力辦大事。農村稅費改革成效明顯,2002年農民人均減負33.7元。農產品流通體制、土地使用制度、城鎮住房制度、投融資體制等改革取得新進展。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認真清理整頓農村“三金”、城市金融“三亂”,有效地維護了廣大民眾的利益。
開放開發再創新業績。五年共引進各類項目600個,到位資金30億元。長安福特、長安工業園等重大項目落戶渝北。大力支持北部新區建設,重慶出口加工區封關運行。努力拓展開發空間,新辟了科技產業開發區、現代農業園區、空港開發區和民營經濟開發區。科技產業開發區、現代農業園區被農業部和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級園區,空港開發區列入首批市級特色工業園區。龍溪開發區不斷向深度推進,城南開發區基本建成。幾大開發區和園區新增投產經營企業110家,契約利用外資近1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97年的128萬美元增加到8966萬美元。“園區經濟”已成為渝北新的經濟成長點。
(三)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展開,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完成重點項目65個。建成城南污水處理廠,完成經開大道、金山大道、義學路改造、渝北廣場和兩路城區飲水工程,相繼建成兩路雙湖路、龍溪松牌路、松樹橋立交橋、回興立交橋。支持配合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渝長、渝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渝懷鐵路、渝鄰高速公路、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進展順利。“交通建設年”成效明顯。完成雙鳳橋至沙溪、雙鳳橋至方家溝、兩路至水土、石船至統景、石船至復盛、統景至黃印等道路的硬化改造,新建公路橋樑31座,新修鄉村公路835公里。擴容程控電話4萬門,新建移動通信基站130個,實現了電話“村村通”。新建變電站7座、水電站2座,完成農村電網改造一期工程。新增公園、遊園10個,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7平方米。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改造中低產田6.8萬畝,整治病險水庫8座,改擴建鄉鎮水廠10個。移民工作進展順利,累計完成移民投資4453萬元,復建房屋7.3萬平方米,搬遷安置移民3646人。大力實施“青山綠水工程”,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完成退耕還林6.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25.6%。城市污染防治成效突出,城區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建成國家衛生區、市級山水園林城區和全市第一個環境保護模範區,申報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獲得成功。新增城區面積14平方公里、城鎮面積6平方公里,28個場鎮實現“四化”目標。兩路、龍溪城區面積分別拓展到10平方公里和14平方公里,全區城鎮化率達到46%。
(四)科教興區戰略全面實施,社會各項事業明顯進步。組織實施科技項目150項,一批民營科技企業逐步壯大。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加快。投入區內學校建設資金9200萬元,新改擴建校舍29萬平方米,其中教師住房7.8萬平方米。素質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兩基”、自考等五項工作獲國家級先進。渝北中學、職教中心、實驗國小成為全市重點學校或示範學校,4所中學躋身全市聯招學校。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川外雙語學校、南方翻譯學院、市一中寄宿學校等落戶渝北。全國文化先進區和武術之鄉成果得到鞏固提高。新建鄉鎮合格文化站25個,完成渝北電影院改建工程,40件文藝作品獲國家級獎勵。參加市級以上體育比賽獲金杯22座、金牌100枚,統景鎮、雙龍湖和龍溪街道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5‰以內,計畫生育工作獲全國“三為主”先進區。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農村合作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積極推進,“初保”工作提前兩年達標,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達到二級乙等標準,新改建鄉鎮衛生院12個。預防保健、疾病控制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全區人均預期壽命達70歲。民政工作獲全國先進區。社區建設取得新突破,龍湖花園被命名為全國文明社區。全面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工作不斷加強,老齡、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工作取得新進展。勞動、審計、監察、物價、統計、質監、藥監、菸草專賣、檔案、修志、氣象、外事、兵役、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五)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化,民主法制建設明顯加強。圍繞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民眾性創建活動,建成國家級文明單位4個、市級文明單位38個,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區”稱號。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充分聽取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意見。五年共辦復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及政協委員提案1916件。加強村民自治、社區自治組織建設,積極推行政務、廠務、居務、村務公開,深入開展行風評議,擴大了基層民主。切實推進依法行政,“三五”普法成效明顯,“四五”普法啟動良好。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法輪功邪教組織和各類犯罪活動,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和穩定工作責任制,及時處理人民來信來訪,確保了社會政治穩定。積極開展了以“十個一批”為重要內容的發展環境綜合整治,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區級機關和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著力減少會議和檔案,促進了政府機關作風的改進、辦事效率的提高和政務管理的規範。大力加強行政機關的廉政建設,狠抓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切實開展“三講”、“三個代表”教育活動,實施政府“陽光工程”,加大執法監察和違紀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向縱深發展。
(六)基本小康目標順利實現,人民生活明顯改善。2002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958元,年均遞增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309元,年均遞增10.5%;農民人均純收入2622元,年均增加106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由1997年的18.5億元增加到62.7億元,年均遞增27.6%。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4.5平方米。通公路行政村達到94%,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0%。幫助1.3萬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指導1.1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以“兩個確保”、“三條保障線”為骨架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累計發放低保金4336.8萬元,2002年底享受低保人數為2.72萬人,實現了應保盡保。社會救濟和扶貧工作不斷加強,5000名農村特困人口實現脫貧解困。堅持每年實施一批實事項目和民心工程,切實解決關係民生民利的實際問題,人民生活有了較大改善。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快、城鄉面貌變化大、民眾得到實惠多、人民生活達到基本小康的五年。回顧五年來的政府工作,我們深切體會到,要把渝北的事情做好,一要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搶抓機遇,緊密結合渝北區情,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探索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新路。二要始終堅持大開放、大開發促大發展,大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園區經濟”,不斷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三要始終堅持營造良好的環境,實行“軟、硬”並舉、城鄉並重,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增創渝北發展新優勢。四要始終堅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推進城鄉共同發展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五要始終堅持高舉團結的大旗,自覺維護大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營造和珍惜“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政治局面,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六要始終堅持執政為民,以民利為本,以民富為責,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腳踏實地地做好各項工作。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為渝北跨越式發展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這是在歷屆政府工作的基礎上,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人民團結奮鬥、努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戰鬥在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廣大幹部、駐區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及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渝北發展的市級部門、駐區單位和全體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渝北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國內生產總值在都市發達經濟圈排位靠後,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城市化、工業化水平不高,商貿流通不旺;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較大,欠發達鄉鎮較多;農民增收難度大,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步伐不快,城鎮就業的壓力較大,弱勢群體生活較困難;發展環境需進一步改善,市場經濟秩序有待規範;社會不穩定因素較多,維護穩定任務相當繁重;政府職能、工作方式和思想觀念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少數單位行政效能不高,少數幹部工作作風不實,一些消極腐敗現象未得到有效遏制。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將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
新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六大規劃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區十一次黨代會為渝北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渝北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充分利用所具有的立體交通、人居環境、都市主城、北部新區開發、獨特資源等優勢,緊緊圍繞區委提出的“一二三三”發展思路,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為推進渝北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的總體目標是:到2007年,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開放開發取得新進展,城鄉面貌出現新變化,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社會文明實現新進步。到2015年,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到2020年,把渝北建成長江上游空港強區。為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區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大力實施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具體目標是:全面完成“十五”計畫,實現“十一五”計畫良好開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步入良性循環,基本建成高效農業區、新興工業區和最佳人居環境區,為全面實現渝北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3%以上,達到112億元,在2002年基礎上翻一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500元;地方財政收入在2002年基礎上翻一番,力爭突破1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20%,五年累計完成7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遞增14%,達到26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00元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4%和1‰以內。
根據上述目標和總體要求,今後五年我們要堅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關係全局的工作重點。
(一)堅持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汽車機車及其配件、醫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著力打造“汽摩名城”。積極發展都市型工業。全面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一批小巨人企業、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一批名牌產品企業和一批外向型企業,爭取培育或引進1-2個上市公司。初步形成空港先進加工製造產業群、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產業群、北部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群,培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骨幹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把渝北建成重慶乃至西部重要的先進加工製造業基地。
實施城鎮化戰略,走以城帶鄉發展道路。以兩路城區為中心,堅持“北上、西進、東擴、南連”,全方位拓展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形象,把兩路板塊建成充滿經濟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環境優美、人氣興旺的空港新城。全力推進龍溪深度開發,打造“汽車銷售城”、“餐飲娛樂城”、“建材經銷城”,“高尚住宅城”,把龍溪板塊建成社會秩序好、環境面貌佳、現代氣息濃的都市風貌展示區。大力實施“經濟強鎮”工程,在政策、資金、項目上加大對欠發達鄉鎮的扶持力度,切實抓好統景、洛磧、龍興、興隆、大灣等區域性中心城鎮建設,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經濟走廊為軸線的衛星城鎮群落,不斷壯大小城鎮經濟。深化“經營城市”理念,用好盤活城鎮土地、公用設施等城鎮資產,堅持走市場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道路,提高城鎮自我發展能力。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注重規劃調控,突出建築特色,強化城鎮管理,進一步提升城鎮形象。到2007年,新增城鎮人口10萬人以上,新增城鎮面積15平方公里,農村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比重達到58%,城鎮化率達到55%。
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南部片區以三色農業“做大做強”為重點,大力發展都市效益型農業。北部片區以草食牲畜、伏季水果“提速增效”為重點,大力發展山區富裕型農業。東部片區以柑桔、蠶桑、榨菜“上檔升級”為重點,結合旅遊景區開發和御臨河生態走廊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型農業。切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培育“加工型”名牌產品。到2007年,基本建成5萬畝花卉、10萬頭草食牲畜、10萬畝蔬菜、10萬畝水果、5萬擔蠶繭、50萬頭瘦肉型豬、800萬隻小家禽、5萬畝筍竹、1萬噸水產品、5萬畝香料等十大產業化基地,培育形成與之相配套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質量安全體系、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和流通中介服務組織,規劃建設一批科技示範園,提高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產銷水平。鼓勵農民進城發展二、三產業,加強勞務輸出的組織、培訓和服務,壯大勞務經濟,建設一批“經濟強村”,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實現由農民向市民的轉變。
(二)堅持擴大投資和擴大消費齊上,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勢頭
以重點項目為依託,夯實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備的立體交通和通訊網路體系,形成“樞紐渝北”、“數字渝北”框架。以鄉鎮道路和旅遊幹線改造為重點,初步形成“五縱五橫”和“兩條旅遊環線”的交通網路,實現“一小時渝北”目標。推進空港大道—多寶湖—統景景區道路建設,完成兩路—石坪、墮井—悅來、旱土—白砂井、桂花灣—玉峰山、舒家—龍興、統景—明月、統景—大盛、沙坪—王家等道路硬化改造。完成大灣、高嘴、古路、王家與渝鄰高速路接口乾道建設。建成舒家箭沱灣立交。積極配合做好重慶二環路、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渝遂鐵路建設的協調服務工作。全面完成龍溪8條主幹道建設任務。擴容程控電話4萬門,電話普及率達到30%以上。加快推進渝北信息港建設,發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校務,建成高速寬頻城域網和政務信息網。
以發展繁榮商貿流通為突破口,不斷擴大消費需求。實施“二五六”工程,構建兩路、龍溪兩大中心商圈,規劃建設汽摩、建材、農副產品、服裝、家俱五大專業批發市場,培育統景、龍興、大灣、興隆、茨竹、洛磧六個區域性商貿集鎮。建設兩路飲食文化、商業步行街,龍溪美食、金融一條街。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商家,發展現代物流業,打造“物流中心”、“倉儲中心”。大力發展中介、會展、物業管理、教育培訓、文化體育、醫療保健等新興服務業。積極開發交通運輸業、航空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證券業,構建互利雙贏的銀企關係,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進一步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打造“金融安全區”。建設兩路空港旅遊城,提升統景、張關兩大旅遊精品,把玉峰山森林公園建成重慶近郊休閒度假的旅遊亮點,基本建成統景溫泉亞健康理療中心、龍興古鎮民俗旅遊區,加快排花洞、石坪溫泉、兩岔湖、南天門、華鎣山、白岩旅遊開發建設步伐,爭取躋身全市“旅遊強區”行列。充分利用渝北的區位、交通和生態環境優勢,著力開發上規模、上檔次的精品樓盤,再打造一批國家和市級優秀住宅小區。新增商品房總量500萬平方米。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打造“消費放心區”。
(三)堅持改革創新和開放開發並重,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
以制度創新為中心推進整體配套改革,加快培育現代市場體系。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有序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逐步形成市場化運作、項目化推進、社會化參與的投入機制。完善土地徵購、儲備、出讓機制,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積極發展資本、產權、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堅持“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效”的理念,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構建公共財政框架。深化分配製度改革,調整規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機制。逐步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積極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鞏固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依法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大膽探索小城鎮用地、戶籍、住房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降低小城鎮建設成本,消除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式,規範審批行為。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努力為民營企業人員營造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利的良好發展氛圍,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以開發園區為平台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努力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建設“投資安全區”,構建重慶乃至西部發展環境高地。著力營造高效便民的政務環境、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諧宜人的生態環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增強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集聚力。努力創新開放機制,探索開發新模式。實行“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瞄準國內外大市場,盯住東部地區向西部梯度轉移的先進企業,變坐地招商為主動招商,變政府單一招商為多元化招商,建立產業導向項目、富商引導投資、穩商體現服務、損商責任必究的招商工作新機制,對重大招商項目實行動態跟蹤、全程服務和主辦責任制,大力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積極吸引外資金融保險機構來區設立分支機構,力爭新引進外資2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比2002年翻一番。大力實施空港經濟發展戰略,以機場為核心,幾大開發園區和周邊鎮街為外環,規劃“空港經濟圈”。努力把空港開發區建成我區對外開放的形象視窗,工業強區的主要載體和全市特色工業園區的“領頭羊”。鞏固科技產業開發區成果,著力培育好已引進落戶的企業,凸顯更大的經濟效應。以創建國家一流農業科技園區為重點,引進發展高新技術農業項目,努力把現代科技農業園區建成重慶現代農業的示範基地和輻射源。積極拓展民營經濟開發區規模,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爭創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建成我區的勞動就業基地。積極謀劃城南開發區的拓展區域。規劃建設石坪倉儲加工園區。基本建成龍溪開發區。以實施洛磧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為契機,切實推進新區開發。緊緊抓住北部新區大開發機遇,主動加強經濟聯繫和協作,深入研究承接輻射的對策措施,努力在生產要素配置、結構最佳化升級、招商引資、發展配套產業等方面有新突破,全面推動渝北經濟大發展。
(四)堅持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並舉,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適應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努力把我區建成重慶北部的科教文化中心。圍繞科技普及、科技創新、科技推廣、科技投入四大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發展科普事業,建成“全國科普示範區”。不斷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構建“學習型”城區。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水平。調整最佳化學校布局結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現代網路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力爭新引進2-3所大學,形成“渝北高等教育園區”雛形。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建立完善開放靈活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構築渝北人才高地。積極創辦留學歸國人士創業園。完善文化設施,力爭所有鄉鎮建成合格文化站。繁榮文藝創作,培育渝北特色文化品牌。加強村鎮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建設,加大文化市場監管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積極發展競技體育,培育體育產業,繼續爭創全國體育先進區。大力提高市民健康素質,努力構建健康城區。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工程,培養引進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抓好各級醫院建設和各類醫療機構管理,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積極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城鄉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50%以上,實現“一鎮一網”目標。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創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加強國防教育,積極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和軍民共建活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大力加強社區建設,完善條塊結合、共建共享的社區工作機制,逐步形成社區管理、社區服務與社區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堅持以人為本方針,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綠色渝北”,建設生態城區,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大環保宣教工作力度,強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鞏固發展環境保護模範區成果。突出大氣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兩大重點,提高區域環境質量。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加強塵污染控制和工業廢氣治理,城區空氣環境質量穩定在國家二級標準,城區湖庫水質明顯淨化。突出地質災害防治、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四大重點,建成一批生態型鄉鎮、園林式場鎮。
(五)堅持依法治區和以德治區結合,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文明城區成果。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宣傳教育,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團隊精神為原則、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水平。打造“信用渝北”,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堅持不懈地抓好發展軟環境的綜合整治,每年解決一批影響發展環境改善,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把渝北建成發展環境最優的地區。形成科學、文明、誠信、進步的道德風尚。
加強政治文明建設,提升依法治區水平。自覺接受區委的領導,認真貫徹落實區委作出的各項決策。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落實各項決議決定。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及各人民團體的建議和意見,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建立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和專家諮詢制度,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拓寬民眾參政議政渠道。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抓好“四五”普法教育,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執法部門隊伍建設,推行綜合執法試點。依法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強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認真落實穩定工作責任制,定期分析和排查調處不穩定因素,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政治穩定。高度重視征地農轉非人員問題,積極探索“以地安置”路子,做到開發建設一片、致富民眾一方。強化安全法規意識,全力抓好礦山、交通、消防、水運、地質災害、化危品、學校等安全工作,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依法打擊嚴重犯罪活動,防範和懲治邪教組織活動,掃除社會醜惡現象,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整治措施,努力營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六)堅持實施民心工程和解決民眾困難同步,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
新一屆政府務必始終維護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進一步暢通人民民眾反映問題的渠道,突出解決影響民眾生產生活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實施好六大民心工程。一是扶貧致富工程。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5萬人,培育5000名農村致富帶頭人,扶持20個品牌農產品發展;改造劣質柑桔2萬畝;完成三峽庫區移民補償投資1.2億元,復建房屋9萬平方米,搬遷安置移民5000人;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和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完成21個特困村的脫貧解困任務;新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10萬人,新(改)建5個鄉鎮水廠,解決部分場鎮的供氣。繼續推進農村改路、改廁、改灶、改圈工作,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全面小康步伐。二是生態環保工程。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產田土10萬畝。建成城北、肖家河污水處理廠,擴建城南污水處理廠,配合市里建成黑石子垃圾處理場,建成洛磧、統景等場鎮污水、垃圾處理場;完成城區湖庫環境整治任務;抓好統景溫塘河、張關景區和兩岔水庫環境污染治理;新增城市公共綠地20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完成50個地質災害點的治理,搬遷險區民眾7000人。三是社會保障和擴大就業工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鞏固“兩個確保”,低保覆蓋率保持在100%;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萬個,指導幫助下崗職工和城鎮失業人員1.5萬人實現就業與再就業。四是城鎮住房工程。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竣工城鎮住宅面積100萬平方米,完成危舊房改造20萬平方米;推進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到36平方米。五是城市景觀工程。大力整治龍溪市容市貌,切實加大市政設施投入,使龍溪城市管理跟上兩路城區水平。改造兩路觀音岩舊城區,規劃建設安家田片區,完成空港開發區、民營經濟開發區景觀大道建設。逐個處置城區現有“四久”項目。消除城鎮無路燈街區。六是公共服務設施工程。建設渝北體育中心和青少年活動中心,新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4個,社區服務站15個;新建城區國小2所,完成現有中國小D類危房改造任務。
三、譜寫2003年政府工作的新篇章
2003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是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乘勢前進的關鍵一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調控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4.5%和3‰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政府將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切實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農業,力爭全年農業增加值增長2%以上。加快百里花卉長廊向王家方向推進,抓好石坪、悅來、王家等鄉鎮的奶牛基礎擴群工作,提高天堡寨、龍興等奶牛基地建設水平,擴大無公害蔬菜基地規模。大力扶持山區鄉鎮草食畜牧業發展,啟動建設一批專業鄉鎮,發展一批種羊、種兔標準場,培育一批專業大戶。繼續發展優質水果、瘦肉型豬、特種水產、春秋糯玉米等優勢產品。加快推進列入市裡的六大百萬農業產業化工程,加大“兩社兩化”工作力度,新發展一批專業合作村社。以榨菜加工、牛奶加工為重點,扶持壯大6戶龍頭企業。紮實抓好“良種工程”和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建立1萬畝優質稻、優質玉米示範片。按照新的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年內扶持統景、洛磧、龍興3個重點小城鎮建設。全面實施鄉鎮企業“二次創業”,選擇兩個中心鎮規劃建設工業小區,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進一步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完成多寶湖、兩河口水庫、衛星水庫等病險湖庫的整修改造,實施兩岔河水庫乾渠二期工程,啟動苟壩水庫工程,推進御臨河、後河流域綜合治理。
(二)以增強經濟實力為中心,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堅持一手抓重點企業的扶大扶強,一手抓新興產業的引進發展,著力提高工業增長質量和效益。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力爭年內基本完成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任務。加大企業扭虧增盈工作力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控制在25%以內。扶持年納稅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成長壯大。選擇具有典型性的企業進行重點幫扶,切實解決企業發展的具體問題。全力支持長安工業園建設,依託開發園區積極引進一批新型工業企業,培育工業經濟新亮點。
全力推進開發園區建設,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高標準修編新一輪兩路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用地規劃。切實抓好各開發園區的土地徵用、整治、基礎設施和招商引資工作,督促簽約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充分利用特色工業園區的政策機遇,進一步壯大空港開發區建設規模。初步建成現代農業園區八大高新技術農業項目,完成國家863新項目建設任務。加大回興片區開發力度,重點圍繞生態住宅和教育產業發展,編制回興城市化規劃,加快向上灣、果塘、石盤河片區推進。加速龍溪開發區向龍塔、龍頭寺及冉家壩片區縱深推進,嚴格項目準入,提高存量土地增值能力。搞好民營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的投產建設步伐,儘快出形象、見效益。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增強消費對區域經濟的拉動力。高標準編制全區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支持安福、盛泰等汽車行銷中心和普爾斯馬特超市發展。啟動“空港飲食文化城”。初步建成農業園區花卉交易市場。創新旅遊發展機制,搞好旅遊資源的整合開發,大力發展觀光攬勝、溫泉健身、溶洞探幽、度假休閒、工業旅遊、農業觀光等旅遊形態,形成渝北“一日游”、“兩日游”品牌。建設統景溫泉“水上娛樂世界”。啟動龍興傳統民俗旅遊區和舒家排花洞景區建設。加快玉峰山森林公園開發。抓好多寶湖、果塘湖、東方紅水庫周邊和玉峰山生態住宅小區建設,支持龍湖花園拓展。積極發展小城鎮和農村住宅業。
(三)以交通建設為龍頭,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交通建設年”活動,完成去年開工的“九路五橋”建設任務,動工改造統景—大盛、統景—明月、沙坪—王家道路。加快舒家箭沱灣立交建設。配合搞好渝懷鐵路、渝鄰高速路和江北機場擴建等工程。加快龍溪松石路、新南路、龍山大道和龍華大道建設。延伸空港大道5公里。建成機場迎賓林蔭大道。抓好區殯儀館與兩路公墓的搬遷改建。基本接通區級部門黨政信息網。鞏固提升全國衛生區水平,探索長效管理新路子,提高城市管理質量。積極做好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區工作。完成龍興亂石窖滑坡治理工程,加快洛磧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認真做好三峽庫區第二批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報批工作。
(四)以增收節支為主線,努力增強地方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稅源經濟意識,鞏固基礎稅源,壯大主體稅源,培植新興稅源,提高經濟對稅收的貢獻份額。繼續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和區級部門預算,強化預算約束機制,進一步縮小鄉鎮之間、部門之間的財力差距。完善政府採購中心、財政集中支付中心、國有資產營運中心的組建和運行工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財政監督和審計,規範財經秩序。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嚴厲打擊偷、逃、騙、抗稅行為,加大各種非稅收入征繳力度,確保全年財政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和集中財力辦大事辦急事的原則,合理安排財政資金,大力壓縮行政事業性經費,嚴格支出管理,確保收支平衡。
(五)以發展先進文化為方向,協調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制定我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做好龍興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工作。認真組織參加全市首屆運動會。支持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繼續培育一批農村科技示範戶。啟動渝北中學擴建和教師進修校、渝北電大遷建工程。配合搞好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二期工程、南方翻譯學院和市一中寄宿學校建設。繼續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抓好黨政領導幹部、企業家、實用型科技人才和農村經紀人四支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加強婦幼保健、衛生監督和疾病控制工作。支持區中醫院爭創市級示範醫院。新改建3個鄉鎮衛生院、25個甲級村衛生站,啟動第二周期初保工作。新增有線電視戶8000戶。狠抓重點鄉鎮和流動人口計生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5%以上,確保市里交辦的依法行政示範項目結題。
(六)以為民辦實事為重點,切實解決民眾生產生活問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5000人,實施9個特困村扶貧項目開發,解決7000名農村特困人口溫飽和2萬人口飲水困難問題;改造劣質柑桔6000畝,完成荒山造林和退耕還林9萬畝;幫助4000名下崗職工和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就業與再就業;完成渝北區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開展雙龍湖環境整治,建成兩路、龍溪基本無煤區;啟動雙龍大道景觀改造和溜馬山、寶聖湖公園建設,建成空港文化廣場和木魚石公園,推進龍溪冉家壩景觀大道建設;新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10個;完成2萬平方米中國小危房改造。讓渝北人民得到更多的實惠和利益。
同志們,面對著繁重的任務,承載著人民的期望,肩負著時代的責任,我們要以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思想,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以求真務實、奮發有為的作風大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一是著力建設“學習型”政府。全體公務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自覺學習、勤奮學習、終生學習,不斷加強理論武裝、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在實踐中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克服小進則滿、消極畏難、因循守舊的思想,強化發展意識、進取意識、創新意識,成為思想開放、思路開闊、工作開拓的複合型人才。二是著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把政府工作的重點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化的政府。進一步規範政務管理,切實辦好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完善限時審批制、限期辦結制、首問負責制和失職追究制。大力開展“行政優質服務年”活動,切實提高行政效能,以服務為本取信於民。三是著力建設“團結型”政府。自覺維護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強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班子成員及部門、鄉鎮的作用,增強政府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四是著力建設“廉潔型”政府。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政務“陽光工程”,加強行政監察,進一步規範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行為,堅持從嚴治政,加強政風建設,加大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對任何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都必須一查到底,絕不手軟。以“團結、創新、實幹、進取”的新形象取信於廣大人民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