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回顧
201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攻堅克難,逆勢前行,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據初步統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0億元、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800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0億元、增長15%,總量均保持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40億元、增長18%,均居全市前列;地方財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區)完成51.9億元、增長3.4%,預算內總財力達到99.9億元、增長11%;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4800元、9650元,增長13%、16%,新一屆政府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
(一)開放高地建設全面顯效。圍繞建設重慶對外開放第一門戶,全力參與兩江新區開發,實施征地3.6萬畝,輸送信息產業工人5220人,全面加強社會管理服務,開放高地建設加快推進。龍興工業園兩江大道一期、渝江路、盛唐大道基本建成,兩江國際影視城民國街開街,直投通用航空基地投產,皮拉圖斯通用飛機項目落戶。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筆電產業形成規模,知名物流企業加速集聚,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功能進一步顯現。國博中心展館主體工程完工,會展大道基本建成,片區基礎配套設施加快建設。江北機場東航站樓、第三跑道及配套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機場客貨吞吐量分別達到2200萬人次、26.8萬噸。積極參與兩江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百日會戰”,12個自主實施項目完成建設,60個協助推進項目進展順利。全力推進園區建設,空港園區同德組團控規編制完成,台商園區石坪組團骨幹路網啟動建設,悅來220KV變電站和2座110KV變電站建成投用,新建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空港園區穩居全市十強園區之首。全力推進對外開放,德國ZF等183個產業項目簽約入駐,到位內資444億元、位居全市第一,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0億美元、增長1倍,4家企業成為重慶出口企業30強;與鄰水等3個區縣締結友好區縣,銀翔集團等企業海外生產基地發展壯大。
(二)產業轉型發展步伐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出台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12條、新型工業化25條和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按照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要求,加快推進汽摩、裝備製造、特色輕工等產業升級,長安C201生產線等51個技改擴能項目建成投產,新增億元級企業11家,4家企業進入重慶工業50強;大力培育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筆電產量突破1000萬台,新增“兩化”融合試點企業30家。建築業完成總產值530億元、增長12%,43家企業完成重組改造。加快商貿服務業發展,東和冉家壩廣場等21個重點項目整體推進,SM重慶廣場等5個項目建成開業,新增商業設施面積71萬平方米,新引進迪桑娜等國際品牌21個、北京你享國際家居等知名企業10家,批發和零售業完成商品銷售總額726億元、增長25%,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1億元、增長23%。認真落實調控政策,加快房地產業轉型發展,新開工商品房200萬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銷售270萬平方米、銷售總額180億元,分別增長32%、34%。金融業快速發展,新引進天安保險等金融機構市級總部3家,年末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223億元、1900億元,增長42%、36%。新建總部樓宇60萬平方米,新入駐總部企業30家,新增註冊資本71億元。重慶日報創意產業園等十大文化產業項目推進順利,出版發行、網路文化等產業快速發展。統景國際溫泉度假區等十大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成功舉辦鄉村旅遊系列活動,接待國內外遊客1059萬人次,旅遊收入增長30%。
(三)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定,出台了扶持民營經濟39條政策措施,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同步發展,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340億元、增長14.5%。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教育文化、能源水利等8大行業領域準入,創新實施“貨幣零首期”註冊。發揮民營經濟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新增民營企業貸款150億元,提供擔保抵押20億元。實施“抓大育小”戰略,新增規模和限額以上民營企業89家,新發展微型企業810戶、個體工商戶7927戶,位居全市第一。加強品牌培育和技術創新,新增註冊商標1715件、名牌產品12個,新創中國馳名商標5個,光大產業等22家企業成功創建市級研發中心,金山科技手術機器人項目納入“國家863計畫”。
(四)城鎮建設快速推進。立足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展示區,開展了中央公園等13個城市片區規劃和城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集中拆除違法建築40萬平方米。空港新城建設加快,同茂大道基本完工,春華大道加快建設,新城骨架全面拉開;中央公園北區、中區建成開放,成為重慶新地標。農業園區核心區建設有序推進,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著力推進城市建設“雙十”工程,航空城國航基地建成投用,冉家壩廣場等片區改造進展順利;機場立交F匝道、空港公交站建成投用,新建人行天橋7座,新增城市道路25公里。兩路換乘樞紐主體工程完工,軌道交通6號線渝北段通車,軌道交通3號線北延伸段開工建設。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茨竹特色商業街等7個市級中心鎮項目竣工,統景場鎮風貌改造和玉峰山場鎮環境綜合整治完成,黑化街面4500平方米、更換人行道板9000平方米,場鎮配套功能不斷完善。加強城市格線化、精細化管理,持續開展“五亂”整治,強化攤點“減量規範”,建成市級次幹道嚴控管理示範街、清潔示範道路等8條,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五)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力參與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活動,八大系列工程全面完成。鞏固城區湖庫整治成果,建成統景等場鎮污水處理廠6個、垃圾中轉項目27個,綜合治理規模養殖場7家。完成蘭馨大道等10條城區幹道綠化,實施主幹道環境綜合整治42萬平方米,建成桃源公園和10個社區公園,新增城市綠地28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5%。完成農村造林綠化2.4萬畝,建成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基地1.5萬畝,綠化長江工程率先通過國家中期驗收。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和農村土地整治任務,成功創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示範區。搬遷噪聲企業3家,關閉碎石場8家,創建揚塵控制示範街道3個。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全社會化學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2.8%、1.4%、3.1%和0.5%,城區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達340天、創歷史最好水平。
(六)農村發展成效明顯。積極推進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建設,出台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政策措施,統籌城鄉發展取得新進展。深化農村改革,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和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新增“三權”抵押貸款1億元,新流轉土地1.02萬畝,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集中度達到38%。全面推動“一區三帶十基地”布局發展,農業園區拓展區“四季田園”建設加快,新增設施蔬菜和標準化基地8000畝、改造提升基地9000畝,新建標準化果園7000畝;新培育龍頭企業5家,新建、改造和提升合作社30個,新發展專業大戶2000戶,農民入社率達58.5%。加強農業品牌培育,新認證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11個,新創名牌農產品5個,“渝北梨橙”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認證。農村微型水利設施建設年成效明顯,建成牛頭岩水廠和興隆南天門等供水工程12處、微型水利設施861個,解決了2萬人飲水問題。新、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實施了6個鎮27個村環境連片整治,完成了農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任務。
(七)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加大學校建設力度,建成空港新城國小等城區國小5所、和合家園國小等標準化學校3所,完成農村幼稚園改造22所,市八中、巴蜀國小建設前期工作加快,10個國家標準化考點全面建成。大力培育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進兩江中學、華鎣中學創市級重點中學,松樹橋中學被評為全國特色學校。著力建設職業技術教育強區,重慶企業管理學校和統景職中成功創建市級重點中職學校,區職教中心與澳大利亞堪培門學院建立了國際TAFE證書培訓合作,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加強駐區高校服務,周邊環境配套和社會服務進一步完善,重慶理工大學兩江國際學校、微軟IT學院入駐奠基。免除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住宿費,實現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實施科技計畫項目106項,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8家,完成專利授權2691件,科技研發投入達到18億元、占GDP的2.1%,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58%。中華職教社社史陳列館建成開館,區圖書館完成改造,建成街道文化中心6個、社區文化室45個,民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區醫院“三甲”建設項目加快推進,新增市級衛生鎮街、村居及單位10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5.3%。加強人口計生統籌管理,幸福家庭創建行動紮實推進,計生獎扶政策惠及4.6萬人。認真落實全民健身計畫,建成茨竹、古路健身廣場,新增健身路徑150件,成功舉辦第九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市民體質抽樣合格率達93%。
(八)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力促進農轉城人員、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完成職業培訓2.4萬人次,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3464萬元,實現城鄉就業5.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4%。辦理勞動保障舉報投訴1451件,處理勞動爭議2162件,化解勞動糾紛量居全市之首。提高城鎮職工養老金、城鄉低保補助和五保對象年供養金標準,“職工五險”擴面14.2萬人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9.4萬人。調高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醫保參保率達到96.2%,3.8萬農民工享受到與城鎮職工同等醫保待遇,貧困精神病患者全部納入醫療救助。全面完成婦女兒童“兩綱兩規劃”,深入開展巾幗牽手互動活動和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孤殘兒童和困境兒童生活得到保障;改擴建農村敬老院6所,新建社會養老機構2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10個;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成投用,貧困殘疾人和農村殘疾人住房困難戶得到救助。全力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建成環湖雅居、和合家園一期等安置房73萬平方米、安置農轉城人員3萬人,支持龍興、木耳等公租房項目加快建設。新改建社區服務站14個,建立“四位一體”管理體制,社區管理服務不斷加強。深化物業服務星級掛牌管理,“藍絲帶”物業糾紛調解機制在全國推廣。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掛牌整治重大安全隱患41處,實現重點行業、領域遠程電子監控,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恢復大灣等6個鎮派出所,實現“一鎮(街)一所”,新建社區警務室100個,掛牌整治社會治安重點區域15個,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民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紮實開展“六五”普法,法律援助實現應援盡援。進一步健全國防動員體系,圓滿完成新兵徵集任務,雙擁共建得到加強。深入推進幹部下訪接訪和大調解工作,民眾訴求及問題解決率達90%以上。建立兩江新區維穩聯動和重點項目穩定工作組制度,依法實施征地拆遷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在大開發中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
過去一年,我們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貫徹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吸納區政協意見建議,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50件、政協提案298件,落實率進一步提高,滿意或基本滿意率達100%。認真落實法治政府建設五年規劃,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專家諮詢、公開聽證、風險評估和集體決策制度,重大決策事項無一失誤。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按時辦結率達100%。強化審計監督,民生資金、專項資金、重大項目管理進一步規範。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推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強化政府債務監管,有效防範了債務風險。堅定不移推進廉政建設,政風行風持續好轉。同時,統計、檔案、修志、保密、氣象、民防、民宗、外事、僑務、對台等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團結和依靠全區幹部民眾,直面挑戰迎難而上,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實現了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成績來之不易,飽含著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得益於區委的堅強領導和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凝聚了全區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戰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區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及各界人士,向駐區部隊官兵、離退休老同志和中央、市級駐區單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渝北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受巨觀調控和市場需求不旺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增速回落,轉型發展任重道遠;農業農村基礎薄弱,鎮域經濟發展不快,統籌城鄉發展任務艱巨;建設資金籌集難度加大,部分重點項目推進放緩;開發建設及征地安置任務繁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壓力增大。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紮實抓好政府工作,全力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當前,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轉型調整期,國內發展長期向好並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市委市政府“一統三化兩轉變”戰略全面實施,重慶內陸開放高地效應加速顯現。渝北作為兩江新區開發主戰場,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自加壓力,開拓進取,推動開放發展邁出新步伐。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重慶對外開放第一門戶目標和“科學發展、富民強區”總任務,以推進開放高地建設為重點,以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取向,全面加快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性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地方財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區)實現52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2%、15%;約束性指標是: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全社會化學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2.5%、2.0%、2.8%和0.5%,城區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達323天。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國際產業重組的新機遇,主動迎接各類挑戰,積極推進開放高地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求進、進中見好;必須按照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要求,紮實抓好城鎮和生態建設,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必須圍繞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努力推進社會民生建設,促進民眾生活更加殷實、環境更加宜居、社會更加和諧;必須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切實轉變作風,提高行政效能,為加快開放發展提供強力保障。
平穩較快發展
2013年是加快產業轉型發展的攻堅年,我們必須搶抓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機遇,全力推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發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一)全力參與兩江新區開發建設。紮實做好征地安置、建設協調、社會管理服務和用工保障工作,全力推進區域開發開放。支持龍興工業園兩江大道、一橫線等骨幹道路建設,加快中韓產業園、汽車城、航空產業園、龍灣中央商務區開發,確保韓國SK、博林特電梯、薩固密等項目建成投產,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支持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保稅物流、加工貿易、服務貿易加快發展,力促筆電產量突破2000萬台。支持江北機場四期加快建設,推動機場快速幹線等配套工程順利實施。支持國博中心建設,加快完善片區基礎配套,積極引進知名會展企業,舉辦系列大型展會。加強城市宣傳行銷,深化與市級開發主體的戰略合作,用好用活園區土地、標準廠房等資源,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著力引進優勢產業和行業領軍企業,確保招商到位內資300億元、外資18億美元。積極扶持重點進出口企業發展,確保進出口總額增長30%以上。加強與沿海發達地區戰略合作和與周邊區縣互動協作,積極支持企業向外拓展、做優做強。
(二)加速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速“4+1”支柱產業集聚,促進產業轉型發展。推進發展空間拓展,啟動空港園區同德組團開發,加快台商園區石坪組團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設立洛磧移民生態工業園。加大產業項目建設力度,滾動實施10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佳文北斗衛星導航等項目20個,竣工投產泰山線纜二期等項目40個,確保完成投資150億元以上。大力實施重點企業培育計畫,推動長安汽車工業園等生產基地加快建設,支持雙慶摩托等15家企業組建工業集團,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家,完成5家企業股份制改造,推動1家企業成功上市。承接筆電基地輻射加快發展信息產業,推動深渝北斗聯網智慧型終端等項目建設,積極支持電信、移動、聯通等網路通訊企業發展,大力引進培育軟體開發、信息服務企業,支持企業依託信息技術改造生產工藝、提升經營水平。深入實施品牌帶動和技術標準戰略,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新創建馳(著)名商標5個,新增名牌產品8個。
(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最佳化“一線兩圈三片”布局,加快建設龍溪、兩路空港核心商圈,開工建設同聚福購物中心等6個項目,加快推進中渝國際都會等8個項目,建成華辰財富廣場等6個項目,新增商業設施面積50萬平方米。積極推進回興片區、空港新城“退二進三”和龍山、龍塔等重點區域商業開發,加快完善鎮域、社區商業設施,新建市級社區便民商圈2個、場鎮特色商圈1個。加快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業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提升改造三亞灣水產品市場等專業市場,推動黃泥磅、東和春天創建市級美食街。支持汽車4S店建設發展,舉辦金港國際消費節及建材、家居、美食等展會活動,培育壯大消費熱點,確保完成商品銷售總額850億元。加快推進十大文化產業項目,開工建設重慶有線電視網路產業基地,紮實推進重慶新聞傳媒中心、重慶日報創意產業園、重視傳媒總部及影視製作基地建設。大力引進金融總部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確保年末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20%以上。依託機場、保稅港區積極發展臨空服務、保稅物流,加快建設航空物流基地和中鹽、金山國際等物流配送中心,積極培育電子商務和服務外包。支持發展法律、會計、諮詢、評估等中介服務業。大力發展商業、商務、會展等複合地產,加快推進20個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新開工商品房150萬平方米、銷售120萬平方米以上。
(四)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依託大都市資源,以特色效益農業為重點,以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為抓手,加快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推進“一區三帶十基地”布局發展,加快農業園區拓展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興古路主體工程,推動“四季田園”項目提檔升級,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園2000畝。加快茨竹十里荷花走廊、古路草坪休閒農業等基地建設,提升銅鑼山風情葡萄溝、大盛設施蔬菜、大灣萬畝桂花等基地發展,新流轉土地20000畝,新增設施農業6000畝、特色水果10000畝。紮實推進農村“三權”抵押改革,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依託隆生、阿興記、毛哥等產業基地,加快發展加工型農業和特色水果、蔬菜、畜禽良種繁育。推進農資“新網”工程建設,廣泛開展“農超”、“農企”對接和農產品展銷活動,建成標準化產地批發市場3個。積極開展有機食品、國家地理標誌申請認證,新增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20個以上,創建名牌農產品3個。堅持“都市農業+休閒旅遊”發展模式,完善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統景印盒、興隆楊梅博覽園創建3A級景區,繼續唱好鄉村旅遊“四季歌”,著力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推動城鄉發展
2013年,我們將以城區組團開發、小城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協調發展的城鄉統籌示範區。
(一)提速推進城市建設。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展示區,抓好城市開發建設,全力提升城市形象。加快重點功能組團規劃修編,強化規劃執行管理,堅決防止亂搭亂建。加強與北部新區、會展城、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等城市板塊規劃銜接,推動城市道路、市政管網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加快實施軌道交通3號線北延伸段等項目,促進各功能組團融合發展。加快推進空港新城建設,開工建設秋成大道,全線貫通同茂大道,全面建成中央公園並啟動片區城市開發;推動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國家測繪中心數據處理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力促中航國際創智城等項目啟動實施。提速推進“雙十”工程,啟動同聚福片區商業開發和航空城川航基地等項目,加快中渝國際都會、南方玫瑰城片區開發和冉家壩廣場片區改造,完善環湖雅居片區功能配套;加快推進回興立交改造和雙鳳橋立交二期工程,完成機場立交改造和機場南聯絡道H匝道建設,打通龍華支路等6條斷頭路,開工建設3個公交站場,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建設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加強市政設施管護,進一步完善老城區城市功能。完成牛頭岩水廠配套設施建設並向兩路城區供水,實施悅來水廠二期工程和兩路水廠擴建,加快台商園區、空港新城配氣站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持續推進“五亂”整治,開展城市管網普查,規範占道開挖和廣告招牌管理,加強城市交通組織和規範執法,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狀況,切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紮實抓好小城鎮建設。堅持彰顯特色、錯位發展,加強規劃引導,突出資源優勢,推動城鎮建設與功能開發有機融合。積極承接兩江新區開發輻射帶動,促進各功能區基礎設施和社會項目建設,推動木耳、古路融入兩路城區及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發展,玉峰山鎮石坪片區融入台商園區發展,龍興、石船融入龍興城市功能區發展。完成兩江新區規劃區外6個鎮規劃修編,分類推進中心鎮、特色鎮建設,實施統景風情街、洛磧移民大道等重點項目,完成御臨河統景河段護堤和高灘河大盛段綜合治理。完善場鎮綜合配套功能,帶動鎮域經濟加快發展。穩步推進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農村居民向城鎮集中。積極推進十大旅遊項目,提升改造龍興、悅來古鎮和玉峰山風景區,加快建設統景國際溫泉旅遊度假區5A級景區,實現城鎮建設與景區開發互動發展。
(三)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投入,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力服務兩江內環、渝廣高速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南北大道和洛晏路建設前期工作,新建和改造骨架公路、快速連線道、產業基地連線路150公里,改造危橋31座。加強農村公路管理維護,完善提升客運站點設施,支持小型農客投放發展。紮實抓好生產生活用水項目建設,實施好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成片建設小型水利設施100處。啟動自來水“村村通”工程,建成龍興排花等集中供水工程8處,改造茨竹、興隆等場鎮飲水工程,解決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開工建設苟溪橋水庫及其配套工程,全面整治銷號小(二)型病險水庫,加快實施三峽庫區後續規劃項目和觀音洞水庫後扶項目。啟動明月山500KV變電站、高嘴110KV變電站建設。繼續推進農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新建民防疏散基地2個。
(四)積極推進國家生態區建設。紮實推進藍天、碧水、綠地、寧靜、田園五大行動,鞏固提升創模成果。加快城區污染企業環保搬遷,推進悅來污水處理廠建設和城南、城北、肖家河污水處理廠擴建,實施龍溪地區雨污管網改造,新、改建公廁和垃圾站30座,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分別達到95%、98%。推進村莊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加快飲用水源保護工程建設,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切實抓好節能減排,推廣低碳建築、綠色照明、電動汽車。完成春華大道等8條主次幹道綠化,建成5個社區公園。加強兩江新區生態涵養區保護和利用,開展退耕還林補植補造,持續推進綠化長江行動。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開展玉峰山礦區地質環境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
抓好社會民生
2013年,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民生導向,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紮實推進創業就業。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鼓勵全民創業,促進充分就業,千方百計提高民眾收入。放手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放寬領域、降低門檻,最佳化環境、提升服務,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和發展資金,推動民營企業競相發展、做大做強。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創業指導和扶持力度,新增個體工商戶5000戶、微型企業600戶以上。以征地農轉城人員、農民工、高校畢業生、“4050”人員等群體為重點,實施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讓每一個有就業意願的勞動者都可得到免費培訓、均能擁有一技之長。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和信息發布平台,多形式組織用工招聘及就業推介活動,繼續抓好就業基地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確保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1萬人,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爭議仲裁,積極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認真落實惠民惠農政策,促進城鄉居民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穩定增長。
(二)切實加強社會保障。進一步擴大城鄉社會保障覆蓋面,深入推進五險同保、一票徵收制度,“職工五險”擴面5萬人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和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3%、96%以上。不斷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強化動態管理,實現“應保盡保”。加強社會救助工作,鞏固醫療救助“渝北模式”成果,完善臨時救助機制,實現“應救必救”。大力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啟動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加強孤殘兒童、困境兒童、農村五保人員、城市“三無”人員、殘疾人康復基本保障;積極發展老年服務事業,支持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新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10個、社會養老機構2個、農村敬老院3個。全力抓好以安置房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環湖雅居B區等安置房100萬平方米,建成桂馥家園等安置房70萬平方米以上,積極支持公租房建設,加快完善周邊基礎配套設施,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水平。
(三)著力抓好教育科技工作。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深化中國小減負提質工程,加強教師隊伍、校長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素質教育水平。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持續加大建設投入,開工建設市八中和巴蜀國小、兩江國小等城區學校,建成投用龍塔國小。強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管理,建成統景中學等3所農村標準化學校,加快玉峰山鎮等4所中心幼稚園建設。加快渝北職教中心等中職學校建設發展,支持重慶工業職院建設全國示範性高職院校,推動民辦職教規範化發展,建成市級專業實訓基地3個,培養“渝北技師”500名、輸送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積極支持駐區高校建設,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最佳化社會管理和畢業生就業服務。認真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加大留守兒童關愛和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力度,妥善解決農轉城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等問題。圍繞建設重慶科技研發和科技人才高地,實施百項科技研發推廣計畫,大力扶持駐區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支持金山科技等高新企業發展,新增國家級研發機構1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2家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提高1個百分點。
(四)繁榮發展先進文化。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啟動建設區檔案館,完成區圖書館桃源居分館、雙龍湖街道文化中心建設和區博物館改擴建,加快王家、悅來街道文化中心建設,新建社區文化室20個,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率達100%。加快數位電視整體轉換,積極發展數字影院。支持民眾文藝創作展演,培育發展鎮街業餘文藝隊伍,廣泛開展節慶民眾文藝活動。大力發掘和傳承慈孝文化,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開展送演出、送展覽、送電影、送圖書和城鄉文化互動活動。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淨化社會文化環境。鞏固全國文明城區建設成果,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自覺抵制和消除不文明行為,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五)不斷提高民眾健康水平。加快推進區醫院“三甲”建設項目,開工區中醫院遷建和區精神衛生中心建設,完成區衛生監督所、區急救中心改擴建,支持市婦幼保健院遷建。鞏固鎮街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成果,新建村衛生室60個,市級衛生鎮街覆蓋率達到100%。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支持民營醫院發展,創新實施基本藥物控價辦法,不斷降低民眾醫藥負擔。加強婦幼保健、疾病防控和衛生應急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加強重點從業企業實時線上監管,確保首批國家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區創建成功。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推進人口計生綜合改革、服務體系職能建設、流動人口服務均等化、幸福家庭行動四項國家試點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啟動建設區體校,新建健身路徑100件、農民健身工程8個,完善公共體育設施管護機制,積極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推動市民體質穩步提升。
(六)全面加強社會管理服務。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更好地發揮作用,引導“兩新”組織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切實加強民宗僑台工作。加強社區陣地建設,新、改建社區服務站10個,完善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完善“藍絲帶”物業糾紛調解機制,進一步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深化平安建設,深入開展幹部下訪接訪活動,強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暢通矛盾調處、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規範訴求表達方式,切實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加快公安“三所一隊”及派出所、司法所、社區警務室和消防隊站建設,完善群防群治網路體系,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依法查處和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增強民眾安全感。完善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管理平台,加強精神病人、社區矯正對象等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深化“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專業化救援隊伍和鎮街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工作,支持駐區部隊建設發展。
務實作風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必須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以務實的作風和高效的服務推動開放發展。
(一)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力促政企、政事和政社分開,努力提升推動經濟建設和搞好公共服務的能力。最佳化園區及國有公司管理體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資產經營、開發建設職能,做大做強企業實體。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嚴格執行項目庫和項目評審制度,積極推進項目代建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規範中介服務機構,推行建設領域、工商註冊登記並聯審批;啟動區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完成電子監察系統二期工程,推進鎮街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和村居“一站式”便民服務站建設,實現便民服務網路全覆蓋。
(二)堅持嚴格依法行政。積極創建依法行政示範區,嚴格規範性檔案備案審查,認真落實行政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堅持依法行政,規範行政執法和委託執法,加大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力度,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公權、履行職能。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決策、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和與政協協商制度,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促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用好“陽光渝北”網路問政平台,著力打造“陽光政府”,確保民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
(三)全力抓好廉政建設。圍繞“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堅定不移加強廉潔勤政建設。嚴格遵守廉政準則,認真執行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切實做到廉潔從政、乾淨幹事。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推行專項資金審計、監察備案制,實行惠民資金網上公開自助實名查詢,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全面推行公共資源交易公開招投標,進一步規範自行招標,積極推行電子招標,加大交易違法行為責任追究和不良行為公示公告力度。大力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土地出讓、投融資、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重大資金廉政風險防控,及時糾正和查處侵害國家、集體及民眾利益的行為,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
(四)切實加強政風建設。嚴格執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各項規定,大興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之風,切實加強調查研究,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積極推進學習型政府建設,加強公務員教育培訓,增強統籌和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切實取信於民、取信於企。強化政府績效管理,嚴格行政問責,大力整治“庸、懶、散、奢”,嚴肅查處“吃、拿、卡、要”,堅決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積極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切實規範公務接待和公車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大力精文簡會,嚴控紀念、慶典等活動,少說多做,埋頭苦幹,集中精力抓好發展。
各位代表!科學發展任重道遠,富民強區時不我待。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團結拼搏、真抓實幹,為加快建成重慶對外開放第一門戶、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