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涪陵臨港經濟區

重慶市涪陵臨港經濟區

重慶市涪陵臨港經濟區,是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在原龍橋工業園區基礎上,通過調整擴充而設立,於2020年10月20日正式掛牌,是重慶市首個主要以依託臨水港、鐵路港、公路港、空港等各型港口,發展臨港產業為主的經濟開發區和現代化綜合功能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涪陵臨港經濟區 
  • 外文名:Fuling Lingang Economic Region
  • 成立時間:2020年10月20日
  • 辦公地址:重慶市涪陵區龍橋街道曾銀大道1號
發展概況,規劃範圍,區位優勢,發展原則,空間布局,產業規劃,發展模式,

發展概況

經濟區將重點圍繞建設“長江中上游重要國際港口樞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輔樞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臨港產業集聚區、山清水秀濱江魅力生態城區”目標定位,加快打造立足重慶、輻射西南、服務全國的國家級內河臨港經濟區。
經濟區空間布局圍繞“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港口產業城市景觀相融合”發展思路,突出港口物流、先進制造、商文旅三大主導功能和電子商務、現代商貿、休閒居住等配套功能,逐步形成“一核一廊三組團”空間體系。一核:即以有長江上游世界級內河深水航道優勢的重慶龍頭港區及周邊配套區域為發展核心;一廊:即以渝懷鐵路、沿江高速、茶涪路和兩江新區至龍頭港快速幹道等東西骨幹通道為重要依託的發展廊道;三組團:即以打造城市功能區、精緻生活服務區和中高端產業集聚區為主的龍橋組團,以康養文旅融合發展為主的藺市組團,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小城市建設為主的新石組團。
經濟區產業發展堅持高端多元原則,主要以港口物流和多式聯運為核心,做精做深臨港商貿物流業;以新材料、食品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及信息技術為重點,做大做強臨港製造業;以藺市組團自然環境、文化內涵和養生養老資源為優勢,做優做特文化旅遊休閒業;並大力發展其他臨港服務業,努力打造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臨港產業集聚區。
力爭到2025年,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臨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3000萬噸,“千億經濟區”目標邁出堅實步伐。到2035年,經濟區基本建成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生態宜居新型城區,成為全市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和功能平台。

規劃範圍

經濟區規劃輻射帶動涪陵龍橋街道、藺市街道、新妙鎮、石沱鎮,全域面積495平方公里,其中臨江臨港重點規劃發展區域面積182平方公里。

區位優勢

涪陵臨港經濟區地處重慶主城都市區,沿長江布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與涪陵新城區、綜保區隔江相望,和重慶兩江新區、經開區毗鄰,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45㎞、重慶東火車站40㎞,離重慶解放碑核心區、江北嘴中央商務區50㎞。渝懷鐵路渝萬高鐵過境經濟區腹地,坐擁涪陵和涪陵西兩個鐵路站場。石渝高速、南涪高速縱貫經濟區,設有5個出入口。擬規劃建設的兩江新區至龍頭港市政快速道路、重慶東至涪陵城區市郊軌道,暢連經濟區和重慶中心城區。正在建設的五馬軍民兩用機場緊鄰經濟區核心,直線距離不到5㎞。長江上遊資源稟賦最好的港口——重慶龍頭港位於經濟區核心,是長江萬噸級船隊、五千噸級單船能到達的最西端港口。

發展原則

——陸水統籌。統籌推進功能布局最佳化完善,沿江城鎮、港口有序開發,推動港口、產業、城市協調發展。統籌推進水港、鐵路港、公路港規劃和建設,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質增效。
——綠色發展。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等方面突出涪陵“青山環抱、綠水繞城、大氣磅礴、上善若水”的自然本底和原創氣質,著力構建低碳生態綠色開發示範區。
——融合發展。最佳化經濟區空間布局,明確各組團功能定位,堅持港產融合、港城融合、城景融合、城鄉融合、文旅融合,加快建設港口樞紐化、物流國際化、交通網路化、城鄉一體化、產業集群化、港城協同化的現代港口城區。
——區域聯動。堅持把區域聯動發展作為尋求經濟區發展增量、拓展經濟區經濟腹地、發揮經濟區區位優勢的重要手段,注重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集約高效。立足轉型發展方向和產業總體布局,把握新一輪產業和科技發展趨勢,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以新材料、食品醫藥、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為支柱的臨港產業集聚區。

空間布局

圍繞“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港口產業城市景觀相融合”發展思路,打造“一核一廊三組團”空間體系。
“一核”:以涪陵港龍頭港區為核心,充分發揮長江上游世界級內河深水航道優勢和腹地區域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現代物流和其他臨港服務業集聚發展。
“一廊”:依託長江和連綿山體所形成的自然發展空間,以渝懷鐵路、沿江高速等東西骨幹通道為主軸,打造集港口、交通、產業、城鎮、景觀於一體的生產生活生態複合型廊道。
“三組團”:即龍橋組團、藺市組團和新石組團。加強協調聯動,適度錯位發展,打造集創業、休閒、生活於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的新興產業集聚區和現代化濱江魅力生態城區。

產業規劃

堅持高端多元原則,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產業聯動發展。
一是臨港商貿物流業。以港口物流和多式聯運為核心,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路,提升商貿物流能力,發展壯大商貿物流業。
二是臨港製造業。聚焦新材料、食品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領域,促進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提升臨港製造業產業規模。
三是文化旅遊休閒業。深度挖掘自然環境優勢、文化內涵和養生養老資源,建設集休閒、觀光、美食、購物、玩樂、健身、養老於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四是其他臨港服務業。重點發展航運服務、倉儲服務、服務貿易等生產性服務業,建設自由開放、高效便捷的臨港服務業產業集群。

發展模式

積極構建以港興產、以產興城、港產互動、產城相融、景城融合發展格局,促進港口、產業和城市競相迸發。以港口和產業發展為支撐,帶動配套功能完善,增強城鎮綜合服務功能。突出山水生態和文化內涵,強化景觀設計,努力營造“山、城、路、灘、江”五層特色景觀空間,打造長江上游山水生態園林最佳體驗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