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四牌坊國小

重慶市江津區四牌坊國小校創辦於1905年,是全國優秀創新學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國小、重慶市示範國小校。學校占地80餘畝,規劃辦學100個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江津區四牌坊國小
  • 創辦於:1905年
  • 占地:80餘畝
  • 學生:4500餘人
學校簡介,學校理念,

學校簡介

重慶市江津區四牌坊國小校創辦於1905年,是全國優秀創新學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國小、重慶市示範國小校、江津區重點國小。學校占地80餘畝,規劃辦學100個班,現有學生4500餘人,教師230人,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重慶名師1人,重慶市學科帶頭人1人,重慶市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12人,重慶市骨幹教師12人,江津十佳教師3人,江津名師2人,江津名校長1人。
新時期,學校領雁帥鄉,普惠鄉梓,走集團化辦學新路子,打造江津國小教育旗艦。學校以“融文化”為核心,以“融和教育,春播未來”為發展願景,創三型班子,建四個坊小,抓五促聯動,堅持“為學生的健全人格鋪路,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童蒙養正,大雅養氣。學校辦學高品位、管理高效益、教師高水平、育人高素質、環境高標準,在重慶市乃至全國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學校理念

一、用科學先進的理念,引領“融和教育”
四牌坊國小的特色人文核心就是一個字:融;拓展延伸為三個字——融文化,即樹“融和精神”,辦“融和教育”,追求“春播未來”的發展願景。
“融文化”是根據坊小百餘年的辦學歷史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古校訓,總結提煉而形成特色品牌。
“融和精神”本質就是合作與寬容,彰顯學校尊重個性、百花齊放的育人理念。團隊包容個體,個人融入團隊;領導海納百川,倡導包容性成長;教師融愛執教,尊重學生人格與個性;學生融會貫通,悅納自己,尊重他人。
“融和教育”,即在融文化浸潤下,在融和精神引領下,發揮雙主功能(即學生學的主體,教師教的主導),建構“融和課堂”,開發“融和課程”,實施“融和管理”,實現師生協同發展。
“春播未來” 即定位“春播”,指向“未來”,領導具有“國小雖小,但要辦大教育”的膽識;教師具有“課堂雖小,要為祖國育英才”的遠見;學生具有“現在雖小,要為發展蓄能源”的理想。
融文化的浸潤,融和精神的貫徹,春播未來的願景,都需要融和教育來實現。融和教育,是四牌坊國小校特色發展最直接、最明顯的標識。
二、構建具體可操作的載體,落實“融和教育”
我們將融和教育具體化為“三四五”框架體系,推動特色發展。
“三四五”即創三型團隊,建四個坊小,抓五促聯動。三型團隊,即學習型、服務型、效能型。四個坊小,即人文坊小,特色坊小,活力坊小,魅力坊小。五促聯動,即德育推動,重視習慣養成的培養,注重“小”,強調“嚴”,突出“愛”,追求“實”;名師帶動,實施“三名”工程,開通專家引領渠道,執行教師專業成長計畫,培養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教師群體;經典傳動,堅持“唱讀講傳”,書香潤校園,提振精氣神;體藝促動,推進“2+2”項目實驗工作,培養體格健全、個性張揚、特長鮮明的坊小人,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資源互動,引源開流,藉助家長、社會資源的強大拉動力量,與巴渝名校優勢互補,與兄弟學校資源共享,雲水襟懷,兼容中外。具體化為建構融和課堂,開發融和課程,實施融和管理,堅持開放辦學,內涵深化,外延拓展,鑄造江津國小教育旗艦。
1.建構融和課堂,實現師生共同發展
課堂是師生相處相融、共同進步的主陣地。我們將“融和課堂”定位為“學習主體和教學主體共同生長與發展的雙贏教學生態”。融和課堂具有平等性、互助性、活躍性的特點。平等性是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助性即“教學相長”、師生共贏。活躍性是指學習主體的不同思維得到進發、碰撞、拓展。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融和教育呈現出了充滿智慧、異彩紛呈的課堂,學生興趣盎然,愉快體驗,極大地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融洽、共同進步。
2.開發融和課程,促進師生和諧發展
融和教育致力於發揮教師的個性才能,注重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學校重視顯性課堂與隱性課堂的開發,建立了與“融和教育”相適應的“三課結合”的課程體系。
一是最佳化學科課程。就是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科課程內容進行增加、重組、改造等,這是實施融和教育的有效措施。比如在品德課中融入社會熱點新聞、巴渝紅色文化,在語文課中不同程度滲透國學經典、歷史故事,在綜合實踐課中融入紅色尋訪等。
二是強化活動課程。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實現個性化發展,這是實施融和教育的有效途徑。如實施“三六十”工程,即“三個學會”(學會說話、學會走路、學會疊被);“六個一百”(百人的合唱團、管樂隊等六個社團組織);“十項實踐”(如親子運動會、軍營生活體驗、紅色旅遊等十項活動);每周中午利用20分鐘開展“唱讀講傳”活動。星期一三誦讀經典;二四紅歌唱響;星期五故事演講;“服務他人,規範自我”1+1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可以讓我們的融和教育內容更豐富,層次更深入,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基礎。
三是開發隱性課程。就是以“融文化”為基礎出發點,構建學校行為識別系統、環境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從師生行為、校園環境、符號概念等方面精心謀劃,顯性與隱性和諧相容,“融文化”可視、可聽、可感、可傳。顯性課堂,著眼於“讓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如坊小校園文化牆構建出“博採眾長”“標新立異”“鍥而不捨”“自強不息”“師學之道”五大板塊,展現新時期、新坊小觀念轉變、問鼎高端的決心和實踐。孩子的“笑臉牆”,再現了寓教於樂的精髓。隱性課程如坊小教師十二修煉、十六知曉,深入每位教師的靈魂,引領教師實現 “人性、人生、人文”的三級跳。
3.實施融和管理,激勵師生自信發展
“融和管理”即把每一個師生都看成活生生的生命個體,用心去評價、理解、尊重、關注和滿足他們的價值、潛能、作用、行為、動機、需求,然後,創造一種兼顧各方利益,善於化解各種衝突與矛盾的校園運作模式,讓每個師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積極性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獲取最大的教育效能。
如實施四牌坊國小學生十項獎勵形式,肯定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在享受成功體驗中自信發展。
如在促進了師資隊伍素質提升方面,學校以新老幫帶互促作為推動教師隊伍整體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學校在擁有特級教師3人及一大批市、區級骨幹教師的基礎上,特別關注發揮優秀教師作用,快速提升青年教師水平。在每年9月28日孔子誕辰日,學校都舉行“融和拜師會”,徒弟為師傅敬茶、鞠躬,不僅讓年輕教師強烈地感受到孔子教育文化的薰陶,更讓老教師明確了自己的幫帶職責,讓新教師增強了學習的動力。
4.堅持開放辦學,拓寬師生視野
海納百川是“融和教育”思想的源泉,為了尋求和吸納眾多優秀的教育思想和經驗,學校開設“融和講壇”。定時、定點、定題、定主講人,用請進來的方式,邀請了融和校園昔日的名師來校講融和的故事,還邀請各類專家名人走進校園作講座,讓師生了解和吸納更多的思想和文化。
學校還以世界為課本,打開國際合作和交流的渠道。美、英等國際教育友人曾走進我校與師生交流互動。在交流合作過程中,管理者及教師學習到了他國優秀的教育經驗,學生感受到了異國的文化傳統、生活習俗、校園氛圍,培養了學生放眼全球的視野、兼容並包的思想、海納百川的胸懷。
三、以共同發展為目標,融和教育相得益彰
融和教育注重“學生——教師——學校”三維共進。對學校而言,就是開放辦學,內外交流,發揮市“領雁工程”示範國小的引領作用,以“三名工程”帶動教師群體素養整體提高。如與北京光明國小、重慶人和街國小等強強聯手,共融共進;主動到石柱縣下路國小、區內的澤全希望國小、駱來國小結為手拉手互動交流學校等。對教師而言,要儘快融入團隊意識,增厚團隊力量的同時,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對學生而言,就是要融洽協作,珍視班級、中隊、藝術團體等團隊協作的機會,在團隊活動中,磨礪自己,發展自己。
如今,坊小已經形成了包括核心理念【融】在內的學校中心文化【融文化】;學校教育【融和教育】;學校發展願景【春播未來】;學校服務理念【誠信親和,春風化雨】等基本理念文化框架;從校門到校園,從走廊到教室,從融愛樓到融和樓、融新樓,從壁畫到雕塑,從校刊到到校歌、校旗、校徽,從基本理念、辦學理念、治校理念,從課堂到課外,從行政到師生員工……融和教育,已經深入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學校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重慶市首批示範校”、“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 “重慶市民主管理示範學校”、“重慶市電化教育、計算機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學校”“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2010年5月25日,由共青團重慶市委主辦、學校獨立承辦的“重慶市少先隊慶‘六?一’國際兒童節”大型主題活動——《領巾飄帥鄉,童心任翱翔》,2011年3月29日,學校獨立承辦的“重慶市少先隊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校本課程主題示範活動‘紅色巴渝行 童心永向黨’,藝術再現了重慶市少先隊員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了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果。共青團重慶市委書記王志傑同志給予了高度評價:“四牌坊國小的素質教育,成果豐碩,沒有想到江津四牌坊國小師生的演出水平比重慶市主城區的很多學校還要高。” 前來觀摩的貴州省少先隊輔導員代表團和重慶市少代會代表感慨萬千:“人文坊小,活力無限”;“這裡是一塊素質教育的沃土,孩子們學習的樂園、遊戲的天堂。”
概言之,四牌坊國小,建校百餘年,秉巴蜀之文風,承江州之雅韻,積澱精華,底蘊深厚。學校融合歷史精髓,融合現代理念,融合創新精神,融出一脈特色辦學思想。四牌坊國小將繼續堅持“融文化”特色建設不動搖,“融和教育,春播未來”必將生髮出更為璀璨的光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