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 |
|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勘測規劃院、重慶欣榮土地房屋勘測技術研究所 |
| 馬澤忠、胡勇、楊凱、周志躍、劉智華、李愛迪、章明、萬平、彭正濤、星財華 |
| |
| |
| |
項目摘要
國土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賴以生活的物質保障。21世紀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我國進入資源消耗快速增長階段,國土資源和經濟發展之間日益嚴重的矛盾,對國土資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將國土資源調查和監測作為工作重點之一,並強調將集中力量發展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和信息化套用等技術。
zhua曲子白渡白顆
針對傳統調查監測技術難以提供實時、準確、數位化國土資源基礎信息的現狀,重慶市於2006年開展國土資源調查監測系統建設與套用研究,旨在通過科技創新,提升重慶市國土資源空間基礎設施技術水平,開發國土資源數位化調查監測技術,建設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平台,為重慶市國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學監管提供重要科技支撐。歷經8年(2006-2013),項目取得以下創新成果:
1.首次在重慶創建了新一代高精度、三維、動態、地心、實時、統一的重慶市國土資源地理空間基準框架,突破性地提出了在複雜山區地形起伏大、覆蓋面積廣條件下的基準站建立方法,解決了測繪基準數據實時傳輸的連續性、可靠性、穩定性等關鍵問題,創建完成了集25個永久連續運行基準站、數據通訊網路、系統控制中心為一體的重慶市國土資源GNSS網路信息系統(CQGNIS)。
2.首次在國土系統建立了完善的國土資源無人機低空航測系統,克服了山區大比例尺低空航攝的技術難題,並構建了星、空、地遙感一體化的國土資源綜合調查技術,實現了重慶市國土資源巨觀、重點區域、點的多層次、立體化調查。
3. 創新性構建了重慶市土地生態調查技術體系、耕地質量監測技術體系,促進了重慶市土地資源管理從數量管理向數量、質量並重的轉變;建立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立體監測技術體系,實現對重慶市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各環節進行全方位動態監測。
4.自主研發建立了集土地徵收審批、供應、轉用、補充耕地、執法監察等全生命周期的重慶市國土資源信息發布和綜合監管平台,形成了完整的國土資源信息化支撐平台體系,為建立“以圖管地、以圖管房、以圖管礦”的國土資源管理新機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填補了重慶市空白。
項目成果革新了重慶市國土資源調查監測和管理的方式,項目成果的套用,全面影響推動了重慶市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的信息化進程,促進了重慶市38個區縣共8.24萬平方公里年度土地變更調查(2010年以來)、重慶市土地生態調查、重慶市三峽後續工作地質災害防治實施規劃和重慶市級土地整治項目10餘項等工作的開展。項目獲得專利2項,獲得軟體著作權5項,發表論文31篇,影響推動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課題、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專項等多個科技研究開展。項目成果在重慶市土地變更調查、土地生態和耕地質量監測與更新、地質災害防治、監測與災後應急救援等國土資源和社會管理服務領域得到廣泛套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