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重慶市北碚區防震減災“十三五” 規劃的通知

《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重慶市北碚區防震減災“十三五” 規劃的通知》,是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重慶市北碚區防震減災“十三五” 規劃的通知
  • 發布單位: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
地震是地球上給人類社會造成損失最大的地質災害,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防震減災工作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防震減災綜合防禦能力,有效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對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也是推進我區防震減災事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階段。為推進防震減災事業再上新台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基礎能力建設,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綜合抗禦地震災害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重慶市防震減災條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國務院批准的《三峽後續規劃》《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重慶市防震減災規劃(2001~2020)》《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重慶市防震減災“十三五”規劃》等法律法規和檔案要求,並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劃。本規劃主要闡明規劃期內我區防震減災工作戰略布局及工作重點,是未來五年全區防震減災事業發展藍圖,也是指導全區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實施期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工作成績與經驗
北碚區“十二五”期間的防震減災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市地震局的幫助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建立和完善監測預報、震害防禦、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努力提高地震災害綜合防禦能力,有力地促進了全區防震減災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領導組織體系日趨完善
完善領導組織體系是防震減災工作的根本保障。“十二五”期間,北碚區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不斷加強震害防禦的領導組織體系和應急指揮體系建設,提高思想認識,不斷探索新形勢下防震減災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保障防震減災工作順利完成。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及全區防震減災聯席會議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重慶市防震減災條例》,按照重慶市區縣防震減災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結合北碚實際,起草下發《北碚區防震減災工作要點》,並制定北碚區防震減災工作計畫,理清防震減災工作思路,明確了各鎮、街道防震減災工作重點,不斷加大經費投入,較好地保障了全區防震減災工作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明確了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職責,出台了相關檔案,加大了《房屋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規定》貫徹落實力度,不斷加強地震防禦監管工作,對我區房屋建設部門抗震設防工作進行監督,進一步強化了我區地震行政執法工作。
(二)監測預報體系不斷最佳化
最佳化監測預報體系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關鍵之舉。“十二五”期間,北碚區地震局依託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不斷最佳化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地震監測預報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強對柳蔭台站、歇馬台站的管理,積極配合市地震局做好日常維護和應急資料的傳輸和存取。加大運行經費投入,保證其供電、信號傳輸、儀器設備安全正常運行。在鎮、街建立了“地震巨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網和防震減災兼職助理員”(“三網一員”)體系,採取專題培訓、現場觀摩、以點帶面等多種形式,加強防震減災助理員培訓,充分發揮群測群防的重要作用,全區的群測群防能力不斷提高。2012年,我區加強項目管理指導,積極協調落實場地,新建大磨灘國小地震觀測台,有效提高北碚地震監測預報能力。2013年在大磨灘國小氣象站旁新建18㎡的地震台機房,配置安裝相應的地震監測設備,實施100m井下監測,作為我區首個校園地震監測點,極大地提高了北碚地震監測預報能力。
(三)震害防禦能力穩步提高
提高震害防禦能力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間,北碚區不斷加強地震災害預防體系建設,採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綜合防禦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一方面,嚴格把控抗震設防審批程式,不斷加強重點工程的地震防禦專項檢查,開展重大或重點工程建設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落實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責任制,大力開展農居抗震知識宣傳,加大對農村建築工匠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村工匠的技能,積極改造農村危舊房,推進巴渝新居和農民新村建設。另一方面,區地震局每年定期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以提高居民的震害防禦意識和能力。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書籍,放映宣傳視頻,開展防震減災書籍進村社、進醫院、進學校活動,定期組織防震減災法律知識考試和網路知識競賽等活動,加強廣大人民民眾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強化全區人民的防震減災意識。同時,北碚區大力推進國家地震科普基地建設,與重慶自然博物館共建“北碚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在大磨灘國小氣象站建立“青少年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對青少年進行地震科普知識教育,從小培養青少年的防震減災意識,增強防震減災能力。
(四)應急救援工作逐漸加強
加強應急救援工作是減少災害損失的重要舉措。“十二五”期間,北碚區創新工作機制,從多方面加強管理,不斷完善應急救援工作體系。一是結合北碚區實際情況,認真吸取汶川、玉樹、雅安地震應急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制定了北碚區及鎮街地震專項應急預案,規範了災害救助管理職能和工作程式,完善了災害應急救助快速反應機制。二是定期舉辦防震減災培訓班,組織各鎮街的分管領導和防震減災助理員參加培訓,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從地震基礎知識、防震準備、巨觀異常與地震謠言的識別、地震發生後的自救與互救、震後衛生防禦、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等方面進行專業、詳細的培訓。三是定期開展地震應急綜合演練活動。區地震局每年部署各鎮街積極開展地震疏散應急演練,要求全區每所中國小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以上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廣泛深入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切實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險的能力。此外,北碚區“十二五”期間不斷強化地震應急救援物資和藥品儲備工作。
二、“十三五”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一)面臨的震情形勢
1、地理位置毗鄰華鎣山基底斷裂帶
重慶市地跨揚子準地台和秦嶺地槽兩大構造單元,經中元古代——第四紀各階段的造山運動及沉積演化,形成了現今的地質構造格局。北碚區毗鄰華鎣山斷裂帶,華鎣山斷裂帶是縱貫渝西地區的主幹斷裂,該斷裂走向北45走東,斷面總體傾向南東,傾角30斷~70斷面具逆沖兼右旋走滑性質。斷裂北起四川萬源,向西南經重慶合川、大足、榮昌至四川宜賓,全長約600㎞,是重慶轄區內規模最大的一條斷裂帶。斷裂帶形成於晉寧期,具有悠久的地質發育歷史,是一條切割基底的深斷裂,也是重慶市最重要的活動斷裂之一。華鎣山基底斷裂帶的持續活動,易誘發小型地震、地裂縫等地質災害,對區內的地質安全造成潛在威脅。
北碚區的地質構造屬於川東陷褶束華鎣山帚狀弧形構造,由NNE向的緊密背斜和開闊寬緩的向斜構造組成,具隔擋式構造特點,背斜具有兩翼不對稱,軸面彎曲呈“S”型等特徵。自西向東依次展布有璧山向斜、溫塘峽背斜、北碚向斜、觀音峽背斜、悅來向斜、龍王洞背斜。背斜與向斜的相間分布,形成了高陡的地形地貌起伏狀態,構成了滑坡、崩塌的發育基礎。斷裂主要分布於觀音峽背斜軸部和陡翼的灰岩地層中。條形背斜低山谷坡開闊,坡面地表水易於集中匯集,為災害的產生帶來了誘發動力。
此外,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及《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發布的結果顯示,北碚區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區內建築應進行相應的抗震設防。
2、周邊地區地震災害頻繁
歷史上對北碚區影響較大的地震如表2.1所示,重慶本地發生的歷史地震對北碚區建築物的最大影響烈度Ⅳ度,據記載,1854年12月24日南川縣南坪發生的5.5級地震、1856年6月10日黔江區小南海鎮發生的6/4級地震、1989年11月20日江北縣(今渝北區)統景鎮發生5.2~5.4級地震,均對北碚區產生地震波及影響。發生在重慶地區的地震震源深度較淺,一般都在5~15公里,極易產生地質災害。
表2.1 歷史地震對北碚區建築物的影響烈度判定
編號
發震時間
震級
震中參考地名
距北碚區最短距離(km)
影響
烈度
(年.月.日)
1
1786.06.01
7/4
四川康定南
417
2
1854.12.24
5/2
重慶南川
84
3
1856.06.10
6/4
重慶黔江
208
4
1879.07.01
8
甘肅武都南
391
5
1920.12.16
8/2
寧夏海原
736
6
1989.11.20
5.2
重慶渝北統景
20
1989.11.20
5.4
重慶渝北統景
20
7
2008.05.12
8
四川汶川
308
8
2013.04.20
7
四川蘆山
323
歷史上重慶市域外圍的數次強震對北碚區境內的建築物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造成破壞。市域之外的地震對北碚區建築物的最大影響烈度為Ⅴ度,其中影響最顯著的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8.0級地震,對北碚區的影響烈度為Ⅴ度,造成區內部分岩體鬆動、錯移,產生了一定影響的地質災害。2013年蘆山7.0級以及2014年魯甸6.5級地震,北碚區均震感明顯。
北碚區及周邊地震也比較頻繁。截止2016年10月23日,北碚區及其周邊歷史上共發生了44次地震,其中2.0-2.9級地震42次,4.0-4.9級地震2次。其中超過4.0級的兩次地震分別於1853年9月9日和1936年5月10日發生在北碚區西北部外圍的同一地理位置。北碚區全境只發生了22次2.0-2.9級地震,最大為2.8級。北碚區及周邊歷史地震分布情況如圖2.1所示。
3、防震減災工作不容疏忽
近年來,周邊強震頻發,域外強震的影響和域內中小地震的活動,是今後一段時期內北碚區防震減災工作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顯著提高,超高層建築、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礦產開發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開發項目大量湧現,增大了遭受地震破壞的風險,特別是三峽水庫的蓄水運行,給相關區域地震安全帶來新的不確定性。重慶轄區內不僅存在水庫、礦山等人為因素誘發地震和自然發生中強地震的可能,而且周邊省份的強震活動對重慶亦造成嚴重威脅。獨特的山、江環境和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格局,以及高度集聚的人口、建築群和生命線工程,使進一步做好北碚區的防震減災工作、提升防震減災綜合能力變得十分迫切。
(二)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民眾對政府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期望越來越高,同時也對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儘管“十二五”期間,我區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缺乏地震災害快速預警的公開信息平台
經過多年的探索,不論是國內,還是我區,對地震災害預測評估均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經驗和理論方法體系,但是,這些方法和經驗在實際的運作中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一旦災害發生,政府部門需要快速做出決定並指揮疏散和救援。建立一個快速高效的災害預警信息平台,在短時間內讓政府和民眾能夠了解災情輕重及其分布和發展趨勢,才能保證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2、老舊房屋存在抗震隱患
全區城鎮中1989年以前建造的建築物還占相當的比例,這些建築物大多未考慮抗震設防功能,抗震能力不足。城市建設中,仍有許多建設工程未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安全係數不高。此外,由於意識問題,農村民居普遍不設防,這也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農村安居工程建設推進緩慢,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有待加強。
3、防震減災專業技術人員和救援隊伍相對缺乏
北碚區防震減災專業技術人員相對較少,只集中在少數專業管理部門中,整體缺乏防震減災領域的高層次、高水平的技術性人才。北碚區基層防災減災機構普遍缺少技術套用人才,防災減災基層隊伍大多兼職,不十分穩定。此外,還缺乏專業的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和社區地震應急救援志願者隊伍。在以往其它地區的防震救災工作中,由於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和救援人員,導致在決策上的錯誤和救災過程中不必要的犧牲的事例時有發生,因此,建立健全一支專業隊伍很有必要。
4、缺乏綜合系統的實戰模擬演練
目前我區開展的地震演練大多為民眾應急逃生演練,缺乏綜合系統的實戰模擬演練,以檢驗抗震救災指揮體系的指揮調度、協調聯動、抗震救災應急救援和指揮決策能力,檢驗抗震救災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檢驗救援隊伍的素質和能力。通過地震應急演練,可以增加應急預案的現實可操作性,檢查應對突發事件所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準備情況,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