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健全“一圈兩翼”對口幫扶機制的意見》是重慶市人民政府2007年8月15日印發的一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健全“一圈兩翼”對口幫扶機制的意見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渝府發〔2007〕106號
- 性質:檔案
正文,提高思想認識,把握工作原則,明確幫扶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工作措施,
正文
渝府發〔2007〕106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提高思想認識,把握工作原則
建立健全對口幫扶機制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新階段城鄉和區域統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一小時經濟圈(以下簡稱“一圈”)是全市發展水平較高、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具有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的條件;渝東北和渝東南地區(以下簡稱“兩翼”)是全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重點和難點,轉移人口、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任務繁重。“一圈”對口幫扶“兩翼”,有利於加快構築“一圈兩翼”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要切實樹立全市“一盤棋”的觀念,把對口幫扶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合力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一圈”區縣要顧大局,講政治,以幫扶“兩翼”區縣(自治縣)加快發展為己任;“兩翼”區縣(自治縣)也要主動抓機遇,迎挑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跨越發展。
合理把握對口幫扶原則。一是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對口幫扶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富民為中心,以項目為載體,以實效為標準,在互助中尋找合作項目,在合作中謀求發展機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結合“一圈”的產業、人才、技術、資本、管理等綜合優勢和“兩翼”的自然資源、勞動力、優惠政策等獨特優勢,促進“一圈”產業升級,緩解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要素制約,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兩翼”人口轉移,疏解環境壓力,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二是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企業主體作用,由“一圈”有對
口幫扶任務的區縣政府和北部新區管委會牽頭,重點企業、大中國小校、醫院、科研院所等多方參與,共同組建對口幫扶集團,完善“一圈”企業到“兩翼”投資興業的利益機制。三是堅持典型示範、全面推進。結對區縣(自治縣)要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抓典型,通過示範帶動,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全面推進,促進結對區縣(自治縣)全面發展。四是堅持長期穩定、力度不減。“一圈”對口幫扶“兩翼”是長期的戰略性制度安排,2015年前結對區縣(自治縣)保持不變,市級部門對幫扶項目進行政策支持的原則保持不變。
明確幫扶任務,落實工作責任
促進產業聯動。建立健全“一圈兩翼”對口幫扶機制,核心在產業協作,“一圈”區縣要著眼於發揮“兩翼”的資源優勢,支持結對區縣(自治縣)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開發型等產業;引導企業到結對區縣(自治縣)建立製造或採購基地,培育優勢互補型產業鏈;幫助有條件建設工業園區的結對區縣(自治縣)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促進工業向園區集聚;積極探索對口支援異地辦園,完善稅收分成等政策措施,力爭每年投產2家規模以上的企業;把結對區縣(自治縣)的招商項目納入總體計畫,一同策劃,一同宣傳,一同招商,主城各區和北部新區力爭每年為結對區縣(自治縣)至少引進2個規模以上投資項目,其他區縣至少為結對區縣(自治縣)引進1個規模以上投資項目。對已簽訂投資協定或意向的項目,要做好服務工作,幫助其儘快開工,早日投產;對已落戶“兩翼”的企業,結對區縣(自治縣)應適時回訪,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問題,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儘快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實行新增耕地指標市內統籌、有償調配使用制度,優先收購“兩翼”區縣(自治縣)新增耕地富餘指標,同等條件下優先用於對口幫扶項目。
加大融資支持。“一圈”區縣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財政性資金無償支持結對區縣(自治縣),重點用於新農村基礎設施、鄉鎮文化站、村級社會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和扶貧開發等;幫助結對區縣(自治縣)搭建投融資平台,支持結對區縣(自治縣)中小企業發展和開發園區建設。“兩翼”區縣(自治縣)要學習“一圈”區縣的投融資經驗,用好本地銀行存款,爭取更多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貸款支持,積極吸引市級投資集團參與本地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
促進勞務合作。“一圈”區縣要幫助結對區縣(自治縣)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並做好村幹部、重點產業大戶和基層農技人員的教育培訓;通過社會保障補貼、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鼓勵屬地企業積極吸納結對區縣(自治縣)的勞動力;有組織有計畫地吸納結對區縣(自治縣)的勞動力轉移就業,主城各區和北部新區力爭每年培訓、吸納就業1000名以上,其他區縣力爭每年培訓、吸納就業500名以上;積極為結對區縣(自治縣)轉移就業的農村勞動力提供廉租房、陽光公寓等,主城各區和北部新區力爭每年解決200人以上,其他區縣力爭每年解決50人以上。
加快人口承接。“一圈”區縣要完善轉移人口在就業、就醫、定居、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政策,優先承接結對區縣(自治縣)人口轉移定居,同時也要積極吸納“兩翼”其他區縣(自治縣)人口定居,有條件的區縣應儘可能多地承接“兩翼”地區人口。渝中區、大渡口區、萬盛區、雙橋區等面積較小、承接人口能力有限的區,可採取資金支持等方式幫助結對區縣(自治縣)人口轉移。
強化科技幫扶。“一圈”區縣要幫助結對區縣(自治縣)提高科技水平,引導骨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通過建立技術轉移協作機制,促進科學技術普及,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移,力爭每年組織20人次以上的科研人員到結對區縣(自治縣)提供實用技術和科技諮詢服務,每年互派10名左右農業科技人員掛職。
推動教育互助。“一圈”區縣要引導屬地高校、重點中國小、職業技術學校從合作辦學、師資培訓等方面入手,幫扶結對區縣(自治縣)的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鼓勵教師到結對區縣(自治縣)學校支教,力爭每年互派10名以上教師和10名左右教學管理人員;積極支持結對區縣(自治縣)發展職業教育,建設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幫助結對區縣(自治縣)做好學生公寓建設,資助教育設備,改善辦學設施;開展助學活動,主城各區和北部新區每年資助結對區縣(自治縣)失學和貧困學生1000名以上,其他區縣資助結對區縣(自治縣)失學和貧困學生500名以上。
加強衛生資助。“一圈”區縣要幫助結對區縣(自治縣)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力爭每年幫助培訓醫務人員20名以上,互派醫務人員交流10名以上,支持一批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中心醫療設備或藥品。
增進幹部交流。結對區縣(自治縣)每年要互派5名以上幹部掛職,充分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一圈”區縣每年要從屬地大中型國有企業中選派2名以上的優秀經營管理人才到結對區縣(自治縣)的骨幹企業掛職。
各結對區縣(自治縣)可以據此協商確定具體幫扶任務。鼓勵各結對區縣(自治縣)因地制宜探索幫扶新模式,特別是對發展水平較為接近的結對區縣(自治縣),尤其要突出自身實際科學確定幫扶目標任務。
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工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有效整合扶貧集團對口支援扶貧工作重點縣、主城區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等多方資源,建立健全“一圈兩翼”對口幫扶機制,形成合力。一是強化統籌協調。市政府由黃奇帆常務副市長、譚棲偉副市長負總責,市級部門由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移民局、市扶貧辦具體負責,評估對口幫扶績效,提出年度工作任務。二是強化市級部門職責。市發展改革委、市經委、市農辦要指導結對區縣(自治縣)構建產業鏈,對幫扶項目優先給予信息服務、貸款貼息、財政補貼等支持;市教委要指導結對區縣(自治縣)開展教育互助,促進義務教育均等化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市科委要促進結對區縣(自治縣)科技成果轉移;市公安局要完善戶籍政策,促進“兩翼”人口向“一圈”轉移;市財政局要完善財政稅收支持政策;市人事局要優先安排結對區縣(自治縣)的人才交流;市勞動保障局要加快完善就業促進、社會保障等配套政策;市國土房管局要完善用地政策,優先安排幫扶項目建設用地;市衛生局要促進“一圈”醫療衛生資源向“兩翼”區縣(自治縣)覆蓋和共享;市移民局要推進三峽庫區對口幫扶區縣(自治縣)異地辦園;市扶貧辦要指導結對區縣(自治縣)開展扶貧開發;市建委要加強對結對區縣(自治縣)小城鎮建設的指導;市規劃局要促進城鄉規劃統籌;市統計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統計體系。三是落實區縣(自治縣)責任。結對區縣(自治縣)政府要各指定一名分管領導負責對口幫扶工作,確定專職部門負責日常工作,每年定期研究部署工作任務,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加強協商對接。結對區縣(自治縣)間要加強工作聯繫和信息溝通,建立健全對口洽談、定期互訪、聯席會議等工作制度,主要領導每年率隊互訪、交流銜接和落實對口幫扶任務;突出各地實際,充分磋商、科學制訂結對幫扶行動規劃,編制和實施年度計畫,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要落實到政府工作報告之中,並配置相應的政策資源。“一圈”有幫扶任務的區縣要將本行政區域內的優勢企業、事業單位吸納充實為對口幫扶集團成員,定期召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明確任務,推動工作。“兩翼”區縣(自治縣)要提高政務服務水平,改善投資環境,為幫扶企業提供用地、規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嚴格管理、規範使用好幫扶資金和物資。
加強績效考核。市政府對對口幫扶工作實行專項管理考核,結對區縣(自治縣)要在年初將商定的當年幫扶計畫上報市政府,市政府統籌平衡後下發實施。市政府督查室要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移民局、市統計局等部門每年檢查結對區縣(自治縣)執行幫扶計畫的情況,評估幫扶效果,通報考核結果。市政府每年召開一次全市對口幫扶工作會議,交流經驗,表彰先進,總結成績,部署工作。
附屬檔案:重慶市“一圈”對口幫扶“兩翼”結對表
二○○七年八月十五日
重慶市“一圈”對口幫扶“兩翼”結對表
序號 | “一圈”區縣 | “兩翼”區縣(自治縣) |
1 | 北部新區(經開區、高新區) | 萬州區 |
2 | 涪陵區 | 梁平縣 |
3 | 渝中區 | 巫溪縣 |
4 | 大渡口區 | 忠 縣 |
5 | 江北區 | 開 縣 |
6 | 沙坪壩區 | 奉節縣 |
7 | 九龍坡區 | 雲陽縣 |
8 | 南岸區 | 豐都縣 |
9 | 北碚區 | 巫山縣 |
10 | 渝北區 | 酉陽縣 |
11 | 巴南區 | 城口縣 |
12 | 長壽區 | 墊江縣 |
13 | 江津區 | 石柱縣 |
14 | 合川區 | 彭水縣 |
15 | 永川區 | 黔江區 |
16 | 南川區、萬盛區 | 武隆縣 |
17 | 大足縣、雙橋區 | 秀山縣 |
備註:南川與萬盛、大足與雙橋的幫扶任務按GDP占兩區縣的份額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