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重慶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成立於1982年。包括傳熱研究室、工程熱力學研究室、燃燒研究室、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室。1986年研究所獲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被評為省重點學科,2008年工程熱物理專業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82年
  • 機構地址:重慶
  • 主管部門:重慶大學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技術服務範圍,師資力量,實驗基礎,學術科研,科研項目,專利與書著,發表的主要論文,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 能源與環境生物技術中的關鍵熱物理問題
2. 界面現象和微尺度傳輸機理及特性
3. 強化傳熱傳質理論及工程套用
4. 新能源技術及新能源動力裝置系統
5. 生物質能利用
6. 製冷技術及其工程套用

技術服務範圍

熱管生產工藝以及熱管技術的工程套用包括三維內(微)肋管在內的高效換熱元件以及高效緊湊式換熱器的研製;
電子元件與微電子元件冷卻技術開發(如微電腦、移動通訊設備微型散熱器);
組件式可再生鋼—水熱管換熱器
有機廢氣生物淨化技術;
環保工程領域傳熱、傳質研究與技術開發;
高效工業乾燥設備以及室內除濕和加濕設備研製;
冶金、化工、電廠、製冷空調等領域內節能技術開發(如工業窯爐餘熱回收裝置等);
大功率可控矽風冷熱管散熱器;
複雜流場、溫度場數值模擬;
重慶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實驗室一角
小型被動式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組開發;
生物制氫和厭氧發酵反應器技術;
製冷技術及其工程套用。

師資力量

截止2009年底,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傳熱研究團隊擁有在職教授2名、副教授2名、講師4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30餘人。
研究所所所長:辛明道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所副所長:廖強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研究人員:
朱恂教授、博士生導師
石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李俊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丁玉棟博士
王永忠博士
王宏博士
葉丁丁博士

實驗基礎

至2008年,研究所擁有包括HP數采系統、高速攝影儀、紅外熱像儀元素分析儀、氣體成份分析儀、熱線風速儀、全息干涉、雷射測速、原子力顯微鏡紅外分光光度計、相差視頻顯微鏡等測量手段,以及包括燃料電池、風洞、沸騰、凝結、單相對流、熱管、電子元件冷卻、乾燥技術等實驗系統裝置。
在原有實驗室基礎上新建有:界面現象與微尺度傳輸實驗室、燃料電池實驗室、微生物技術及傳輸現象實驗室、強化傳熱傳質實驗室。

學術科研

科研項目

研究所承擔並完成了關於沸騰凝結換熱強化、熱管技術、封閉空間自然對流、微槽換熱、高效強化傳熱傳質技術、環境治理技術、新能源技術、替代工質換熱、多孔介質內多相流動與傳輸特性、管口高溫硫化腐蝕保護、汽車散熱器、流動減阻等國家部委省市級縱向科研項目50餘項,橫向合作科研項目60餘項。
主要合作科研項目包括:
上海寶鋼4063M3高爐熱風爐排煙餘熱熱管回收裝置、原一機部矽整流元件熱管風冷散熱器、都江電力修造廠熱管生產技術、成都29所十號工程雷達行波管微槽風冷散熱器、臥引天然氣脫硫工程廢熱鍋爐管口熱保護等。
至2008年底,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餘項。
完成或正在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微生物能源轉化過程中的多尺度熱物理問題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光彌散載體的光生物膜制氫系統的傳遞及產氫特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於PDMS滲透膜的氣液兩相生物膜反應器內傳遞特性及生長代謝耦合作用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有可滲透邊界和氣體逸出的微小槽道內氣液兩相流動行為及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採用光照可再生陰極電子受體的循環式微生物燃料電池及傳遞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微流體系統中含DNA分子流體流動與傳熱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光生物制氫中光生化轉化和傳輸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含光生化反應的雙重彌散結構多孔介質內多元多相流體流動與傳輸特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雙重彌散毛細多孔介質熱質傳輸模型及特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梯度表面能材料上凝結液滴快速運動機理與凝結換熱強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填料床內多元多相生化反應體系傳輸過程的多相混合模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微通道與微結構內的對流與相變傳熱傳質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水平管外膜狀凝結換熱強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高熱流密度下微槽結構表面的受迫對流
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重大項目: 生物質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究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具有可滲透多孔邊界的微小槽道內多相流動及傳輸特性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含生化反應的複雜多孔填料床內多相流動及傳輸特性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基於MEMS加工的微型燃料電池內熱質傳輸特性研究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超臨界二氧化碳工質在微小槽道中的傳輸特性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厭氧制氫固定化細胞雙重彌散多孔介質內多相流動及傳輸特性研究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採用多碘離子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陰極內物質傳輸和電化學特性研究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新型三維擴展表面水平管內的凝結換熱
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 廢氣生物膜過濾器關鍵技術與新型高效生物滴濾裝置研究
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 具有高效破殼與集氣性能的內循環自熱式沼氣反應器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 燃料電池陰極流場內涌流液滴動態行為及特徵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 微生物燃料電池中可再生陰極電子受體的電化學和傳輸特性研究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光生物制氫生物膜反應器內生物膜的形成及傳輸特性研究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套用格子-波爾茲曼方法研究微通道中基於電滲驅動的組分混合及相關熱效應
重慶市套用基礎研究項目: 微型燃料電池內熱質傳輸特性研究
重慶市套用基礎研究項目: 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復過程中的傳輸特性研究
重慶市套用基礎研究項目: 廢氣處理生物膜填料床內傳輸特性研究
重慶市中青年科技專家基金項目: 汽車微散熱器流動與傳熱性能研究
重慶市計委項目: 電廠脫硫系統仿真系統技術開發
(1) 美國發明專利 Rapid Vapor Generator, US6,169,852 B1; 2001.
(2) 中國發明專利 光電式液體表面浮油層厚度線上測量方法和系統,CN101042297,2007.
(3) 中國發明專利 一種高效產氫光合細菌菌株,CN101050443,2007.
(4) 中國發明專利 一種具有產氫行為的光合細菌菌株, CN101050444,2007.
(5) 中國發明專利 一種利用沼澤紅假單胞菌制氫的方法, CN101041832,2007.
(6) 中國發明專利 內置導光散射柱的光生物制氫反應器, CN101020890,2007.
(7) 中國發明專利 微槽透光板式光生物制氫反應器,CN101020889,2007.
(8) 中國發明專利 光纖布拉格光柵感測器及其線上測量微生物膜厚度的方法, CN101021596,2007.
(9) 中國發明專利 一種具有產氫特性的光合細菌菌株的培養方法,CN101063098,2007.
(10) 中國發明專利 線上測量生物量濃度的光纖感測器系統, CN101042327,2007.
(11) 實用新型專利 電採暖器, ZL 95 2 41936.X, 1996.
(12) 實用新型專利 光電式生物菌懸液濃度感測器,200520033254.X, 2005.
(13) 實用新型專利 光電式液體表面浮油層厚度線上測量系統,2005200100951, 2005.
(14) 實用新型專利 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電池,200620111585.5,2006
(15) 實用新型專利 堆疊式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電池堆,200620111958.9,2006
至2008年底,研究所相關人員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部分被SCI、EI引用100餘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