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休克

重力休克

基本概念,發病原理,主要症狀,症狀,鑑別,急救與預防,預防,急救,

基本概念

“重力性休克”是運動醫學名詞。指疾跑後立即站立不動而引起的暈厥休克症狀,有
的甚至發生猝死。因為突然停止運動,下肢毛細血管靜脈失去肌肉收縮時的節律性擠壓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使血液大量積聚在下肢血管中而使得回流心臟的血液顯著減少,導致心臟輸出血液相應減少,血壓下降,血液不易壓向頭部,使腦部發生暫時性貧血而暈倒。這種現象因與血液重力作用有關,所以有“重力性休克”之稱。其主要症狀是:昏倒後血壓下降、血流減慢、脈搏弱且慢、四肢發涼、臉色蒼白、體溫下降、神志淡漠、瞳孔縮小等。

發病原理

在安靜狀態下,人體位於下肢部位的毛細血管並不全部開放,在每一瞬間僅有8%~16%是開放的,而大部分是處於關閉狀態,這種開放與關閉是交替進行的。賽跑時,下肢肌肉不斷收縮、舒張,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和能量。有人計算過,當人在劇烈運動時,毛細血管網開放量較安靜時增加三倍。
在運動過程中,下肢部位的靜脈擴張,靜脈管容量也明顯增加。下肢部位的靜脈由於遠離心臟,其血液回心的力量,主要靠肌肉收縮時對血管壁的擠壓作用和吸氣時胸腔產生的負壓作用。運動員或體育鍛鍊者在賽跑後,如果立即站立不動,使下肢的毛細血管和靜脈失去肌肉收縮時產生的擠壓作用,血液由於重力作用而淤積於下腳擴張的靜脈和毛細血管里。
重力休克重力休克
同時,由於運動時呼吸急、淺,減少了胸內負壓,阻礙靜脈回流,使回心血流量大幅度下降。加之運動時心率加快,心臟每次搏動排出量減少。此時,全身血容量雖無改變,但有效血循環量卻急劇減少,導致人體各重要臟器血流灌注量不足,組織缺血、缺氧。因無氧代謝增加,機體發生了嚴重的代謝紊亂和機能障礙,喪失了適應和抵抗能力,因血液是由於重力作用而淤積在擴張的下肢血管里,稱“重力休克”。

主要症狀

症狀

運動性休克可分輕、中、重三度。輕度時,患者自覺頭昏、耳鳴、眼前發黑或冒金星、亞心
、面色發白、軟弱無力,終因支持不住而跌倒,或在同伴攙扶下勉強行走。患者呼吸急促,心率快,脈搏細,血壓正常或略升高,瞳孔大小正常,對光反射也正常。中度時,患者頭昏加重,或因意識模糊而昏倒,即使有同伴攙扶也無力支撐身體,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噁心或嘔吐,呼吸減慢,心率減速,脈搏細弱,血壓輕度下降,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正常或遲鈍。
重力休克重力休克
重度時,患者意識模糊,知覺喪失,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周身大汗或無汗,呼吸淺表,心率慢並伴有節律不齊,脈細弱或摸不到,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出,瞳孔縮小或擴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也可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運動性休克患者常因受涼、嘔吐、跌倒等而並發感冒、支氣管炎、肺炎、體表損傷、骨折或腦震盪等併發症,使症狀加重。

鑑別

運動性休克需與暈厥相鑑別。暈厥是運動員由於臨場經驗不足,賽前精神過於緊張、激動,而出現面色蒼白、肢體發涼、出汗或意識不清等類似休克的表現。一般無明顯血液循環障礙,但可有一時性腦貧血或短暫的血管舒縮功能失調,不須特殊處理,經平臥休息後,短期內即可自行恢復。

急救與預防

預防

研究發現,劇烈長跑後驟然停止時,血壓急劇下降,心跳加快,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為正常時的10倍,腎上腺素濃度為正常時的3倍。本來,心跳加快,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增加是機體為恢復血壓而反射性地釋放的,但是如此大量的應激激素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和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劇烈運動時不宜“急剎車”,在到達終點後再慢跑一陣,逐漸過渡到走路,然後停下來。這樣可藉助下肢肌肉的“泵血作用”抵消血液重力作用,使下肢因劇烈運動增多的血液回流到心臟,增加心臟輸出量,以防止“重力休克”或致命性心律紊亂發生。
其實,不單純是劇烈運動會出現重力休克。有時,人在長久站立、下蹲過久驟然站起、精神過分激動、帶病參加劇烈運動、跑後突然停止不動等情況下都可能引起重力休克。即使在組織嚴密、安排緊湊、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趣味性強的四十五分鐘體育課中偶爾也會有個別學生出現重力休克。至於在競爭激烈的登山、越野比賽、田徑運動和球類比賽中這種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再加上學校進行體育教學和基層開展體育比賽時,現場醫療條件往往較差。因此,讓更多人了解重力休克發生的原因以及掌握預防和急救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重力休克重力休克
當遇到有人發生重力休克時,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急救。

急救

輕度的頭昏,可攙扶著患者走一定時間,不適的感覺就會消失。稍重的沒有走動能力的,可讓患者平躺,衣領鬆開,頭部略放低,然後抬高患者下肢作輕微的抖動,患者症狀馬上得到緩解。
輕度的昏厥,除採用上述方法外還可用手指準確地掐點人中、百合、合谷、湧泉、後溪等穴位,便可使患者甦醒。
然而,嚴重的昏厥用這些簡易方法,很難及時奏效,拖得過久,恐有生命危險。筆者在長期實踐和研究中,得出一種迅速奏效的“妙法,多次使用,效果頗佳。筆者在一所農村中學任體育教師時,曾組織全校學生進行一次環校越野比賽,並且擔任終點裁判。在女子組比賽快要結束時,一名女生一馬當先,眼看冠軍寶座唾手可得,沒想到在距離終點還不到50米處,她卻突然昏倒。班主任和體育老師急忙將她攙架到路邊的房子裡急救。筆者等到五十名女運動員先後到達終點並登記名次完畢,又為男子組發出起跑信號後,趕過去看望那位休克的女生時,時間已過去了十幾分鐘,班主任和年輕的體育老師用盡上述方法施行急救,患者未見醒轉。筆者馬上再用重手法掐點各個穴位,仍見毫無聲息,只好採用“絕招”。抬高患者的腳,把手帕附在患者的腳後跟,用牙齒依次咬、擠患者兩腳腳跟的肌腱,患者終於哼出了聲音。在場師生都為該女生獲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並為這種“妙法”,能將其救醒而拍手叫絕。為什麼此法能起到一般方法所達不到的作用呢?從反射角度來分析,這是由於小腿三頭肌肌腱上的感受器受到足夠強度的機械刺激,引起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著一定感覺通路傳向中樞,直至大腦,從而使患者迅速恢復知覺。筆者多次遇到重力休克的患者,施用此法,常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一次碰到某部隊在進行40公里急行軍拉練中一名戰士休克昏迷不醒,我如法施治立即見效。筆者將此法介紹給其他體育教師,他們在組織學生登山、跑步等運動中遇到個別學生重力休克,採用此法急救往往能起“死”回生,十分靈驗。
同時必須注意的是不論患者休克程度輕重如何,在急救時不要給患者喝任何飲料或服藥,要待其清醒後才讓其喝些溫開水,並特別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
以上應急措施雖好,然仍是不得已而為之。在體育運動實踐中,則更應注重採取各種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首先,必須重視賽前循序漸進的訓練,使參賽者的體力、耐力達到比賽項目的需求,切忌在比賽中僅靠毅力硬拼。其次,賽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身體各系統能儘快克服惰性及時適應比賽的要求。另外參賽者在激烈的比賽到達終點後仍要堅持慢跑一段路程,待呼吸略趨於舒緩後,再慢走一會兒才可停下休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