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泰安縣誌》是泰安縣誌局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葛延瑛、吳元錄。
《重修泰安縣誌》是泰安縣誌局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葛延瑛、吳元錄。
《重修泰安縣誌》是泰安縣誌局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葛延瑛、吳元錄。...... 《重修泰安縣誌》是泰安縣誌局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葛延瑛、吳元錄。...
泰安白馬寺位於泰安道朗鎮北。據《重修泰安縣誌》載:“白馬寺在三綰山前西片,明弘治間敕建,頗有岩壑之勝。傳說寺後有巨石狀若白馬,故以名寺。寺舊有大殿3間...
中古城村原名古城莊,古為羽父城。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修泰安縣誌》載:“明德區下埠地方?中古城。”“羽父城,縣西南七十里,羽父山之陽,古城莊,相傳為魯...
據《重修泰安縣誌》載:大陡山清朝建村。因三面環山,地勢陡峭,故名“陡山”。土地面積約4500畝,326戶,1189口人。傳陡山河中出產金沙,陡山村有“金陡山”的美...
蒿里山蘇信祠據“泰安縣誌”載:明弘治年間,泰安太守徐公,計畫重修蒿里山廟宇(閻羅殿),信慷慨捐資,並做監修人。徐公感激蘇信仗義行為,建蘇信祠以昭彰其功德...
據《重修泰安縣誌》載:大陡山清朝建村。因三面環山,地勢陡峭,故名“陡山”。土地面積約4500畝,326戶,1189口人。傳陡山河中出產金沙,陡山村有“金陡山”的美...
《創建試院碑記》之後,民國十八年鉛印本《重修泰安縣誌?藝文志選著》又載顏希深作《林放故里考》一文。林放,字子邱,春秋魯人,為孔子弟子,因向孔子問“禮之...
《重修泰安縣誌》中呈現的是蒿里山最後的盛況:“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三月,知縣毛瀓重建閻羅、三曹、七十五司之居,均居完整。”並將社首山頂相公廟改建於此而...
民國《重修泰安縣誌》:“故縣東四里余有大冢,適在汶水南曲中。”因汶水泛濫,今墓已不存,只留有遺蹟。漢明堂為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修建,據考故址在故縣...
小三峽是洙水和泗水的匯接處,據《重修泰安縣誌》卷二所載:魯家崖(即小三峽“魯壁”)東西石壁峻立如削,相傳禹王治水所辟”相符。...
《重修泰安縣誌》:“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重修,堂宇頗整 業廚膳者增修灶君祠於內,又有佛殿及藥王等殿。每逢重陽,各匠作界就堂中醵資祭享。”後圮廢。故址...
據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修泰安縣誌》載:“新安區下安地方,鎖魯城。”“鎖魯城在安駕莊村西北五六里小會河西,再西半里有村曰古城,北里許有望魯山,西南2...
據民國十八年(1929)《重修泰安縣誌》載,明德區下埠地方窪里。據《劉氏族譜》記載:劉氏於洪武年間(1368——1398)遷前卜居此地。因地處地勢低洼,而取村名窪里。...
重修泰安縣誌 年代 西漢汶陽城遺址位於汶陽鎮駐地吳店村北1公里處。南有漕河,北有濁河,易守難攻。原府房、城池早已蕩然無存。據有關資料記載,西漢在此建汶陽...
漢明堂位於泰安市泰山區東部西城區,整體建築風格為漢代建築,古色古香,精巧別致,...《重修泰安縣誌》亦不如此記載,更無其他史書記載,只是傳說。一說,在奉高汶水...
民國《重修泰安縣誌》卷二《輿地·古墓》載:“和聖墓:在(泰安)縣東南一百里許天寶寨地方小汶北。”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
杜仁傑《泰安嚴氏遷葬之碑》:《重修泰安縣誌》卷三《輿地·古墓》雲:“嚴謹墓:在城東六十里埠前村西。元縣令。有杜仁傑撰墓碑,翁仲猶存。”墓在今泰安市岱嶽...
泰安市泰山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研究(主持人,2006)民國重修泰安縣誌點校(成員,泰山學院重點項目,2004)泰山石刻信息系統(總設計,泰安市科技局科研項目,2004)泰山石刻...
據《重修泰安縣誌》載:“白馬寺在三綰山前西片,明弘治間敕建,頗有岩壑之勝。”傳說寺後有巨石狀若白馬,故以名寺。寺舊有大殿3間及東西廂房,奉彌勒等佛。現...